一种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5800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针对植物质地软硬程度和蜡质层厚度的不同,在固色液中加入不同比率的特定渗透剂复配使用,可减少常温下固色时间、提高固色效果;固色过程中装入塑料袋、固色后用水浸泡脱去浮色、洗净,可保护标本的完整性和造型的真实性;根据植物质地软硬程度和花果颜色选用保存液,可保持标本的硬度、延长保色时间,标本能长时间保持色泽鲜艳、立体感强、形态逼真;保存液更环保,对人体伤害更小。对人体伤害更小。对人体伤害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科研与植物鉴定
,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植物浸制标本时多通过弱酸性环境来破坏叶的表皮结构,把叶绿素分子中的镁离子分离出来,再用铜离子置换叶绿素中的镁离子,达到长久保色的目的。植物叶片的表皮层细胞通常角质化成为角质层,多数植物叶的角质层外常还有一层不同厚度的蜡质层,蜡质层和角质层的厚度,对植物浸制标本制作的固色过程和保色时间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植物浸制标本制作过程中,多采用冰乙酸来破坏叶的表皮结构,但对于蜡质层、角质层较厚的植物叶片,常温处理耗时长,易在固色处理期间出现植物腐败现象;虽通过加热可以减少固色时间,但易造成叶片脱落、植物造型失真等。目前植物浸制标本保色过程中多使用甲醛、亚硫酸等并添加其它试剂作为保存液,其存在固色效果不佳、保色时间短、保存液毒性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针对植物质地软硬程度和蜡质层厚度的不同,在固色液中加入不同比率的特定渗透剂,并采用更加环保的保存液,可减少常温下固色时间、提高固色效果、减少保存液对人体伤害。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标本采集与修剪:从自然界采集所需标本植物体,所采标本要能较完整展现植物特征,修剪冗余部分后,洗净,按照植物种类分别装入塑料袋内(塑料袋要大小适宜、中间有渗漏孔),并根据质地软硬程度和蜡质层厚度进行分类;(2)固色处理:根据植物叶片质地软硬程度和蜡质层厚度配制不同比例的固色液,将修剪、洗净后的植物完全浸入固色液中,室温下固色1

10天,至绿色变黄再转绿、绿色恢复正常为止;(3)二次整形:从固定液中取出已固色好的植物体,去除外层塑料袋,用水浸泡脱去浮色、洗净,进行二次修剪并造型,用透明线固定在玻璃条板上,制成标本植物体;(4)保色:根据植物质地软硬程度和花果颜色选用不同配比的保存液,将保存液注入标本瓶内,标本植物体轻轻放入标本瓶,保存液要没过标本;(5)密封:再次调整标本瓶内的植物体,使其适当伸展,易于观看,加盖,溶解石蜡密封,贴签。
[0005]进一步,所述固色液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去离子水100、醋酸铜2.5、水溶性氮酮0.5

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5

5。
[0006]进一步,保存液分为保存液A和保存液B,其中保存液A配方:以2

甲基
‑4‑
异噻唑

‑3‑
酮(MI) ﹕ 2

甲基
‑5‑

‑4‑
异噻唑啉
‑3‑
酮(CMI)= 3﹕1 配制卡松试剂,以水稀释制至0.5

,加1

硝酸镁、8

硼酸、10

甘油,亚硫酸调PH值4

7。适用于有红色、黄色、白色等花、果的植物。
[0007]保存液B配方:以2

甲基
‑4‑
异噻唑啉
‑3‑
酮(MI)﹕2

甲基
‑5‑

‑4‑
异噻唑啉
‑3‑
酮(CMI)= 3﹕1 配制卡松试剂,以水稀释制至0.5

,加0.2

亚硝酸钠、10

甘油,调PH值7

9。适用于有蓝色、紫色花、果的植物。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针对植物质地软硬程度和蜡质层厚度的不同,在固色液中加入不同比率的特定渗透剂复配使用,加大植物蜡质层、角质层和表皮细胞等的通透性,提高常温下镁离子和铜离子的交换速度,减少固色时间、提高固色效果;固色过程中装入塑料袋、固色后用水浸泡脱去浮色、洗净,可保护标本的完整性和造型的真实性;根据植物质地软硬程度和花果颜色选用不同配比的保存液,可保持标本的硬度、延长保色时间,标本能长时间保持色泽鲜艳、立体感强、形态逼真;保存液更环保,对人体伤害更小。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实施例1、4和5制作的植物标本(左:白术、中:菊花、右:百合)。
[0010]图2为实施例2和对比例2制作的柠檬植物标本(左:实施例2、右:对比例2)。
[0011]图3为实施例3和对比例3制作的栀子植物标本(左:实施例3、右:对比例3)。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专利技术的内容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13]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白术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如下:(1)标本采集与修剪:从自然界采集白术植物标本,所采标本要能较完整展现植物特征,修剪冗余部分后,洗净,将其装入塑料袋内(塑料袋要大小适宜、中间有渗漏孔);(2)固色处理:将修剪、洗净后的白术标本完全浸入固色液(100ml去离子水+2.5g醋酸铜+1.2g水溶性氮酮+2.5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室温下固色5天左右,即可完成由绿色变黄再复绿的过程;(3)二次整形:从固色液中取出已固色好的白术植物体,去除外层塑料袋,用水浸泡脱去浮色、洗净,进行二次修剪并造型,用透明线固定在玻璃条板上,制成白术标本植物体;(4)保色:将白术(花红色)标本植物体轻轻放入注有保存液的标本瓶内,保存液组成为:以2

甲基
‑4‑
异噻唑啉
‑3‑
酮( MI)﹕2

甲基
‑5‑

‑4‑
异噻唑啉
‑3‑
酮( CMI)的质量比= 3﹕1 配制卡松试剂,以水稀释制至质量浓度为0.5

,加1

硝酸镁、8

硼酸、10

甘油,亚硫酸调pH值5.0左右;(5)密封:再次对标本瓶内的植物体进行造型调整后,石蜡封口密封保存。
[0014]本实施例的白术植物浸制标本保存3年未见明显褪色,保存液未污染,标本依然色泽鲜艳、形态未变。
[0015]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柠檬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如下:(1)标本采集与修剪:同实施例1;(2)固色处理:将修剪、洗净后的柠檬标本(质地硬、蜡质层厚)完全浸入固色液(100ml去离子水+2.5g醋酸铜+2g水溶性氮酮+4.5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室温下固色5天左右,即可完成由绿色变黄再复绿的过程;(3)二次整形:从固色液中取出已固色好的柠檬植物体,去除外层塑料袋,用水浸泡脱去浮色、洗净,进行二次修剪并造型,用透明线固定在玻璃条板上,制成柠檬标本植物体;(4)保色:将柠檬(花黄色)标本植物体轻轻放入注有保存液的标本瓶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标本采集与修剪:从自然界采集所需标本植物体,按照植物种类分别装入带有渗漏孔的塑料袋内,并根据质地软硬程度和蜡质层厚度进行分类;(2)固色处理:根据植物叶片质地软硬程度和蜡质层厚度配制不同比例的固色液,将修剪、洗净后的植物完全浸入固色液中,室温下固色至绿色变黄再转绿、绿色恢复正常为止;(3)二次整形:从固色液中取出已固色好的植物体,去除外层塑料袋,用水浸泡脱去浮色、洗净,进行二次修剪并造型,用透明线固定在玻璃条板上,制成标本植物体;(4)保色:根据植物质地软硬程度和花果颜色选用不同配比的保存液,将保存液注入标本瓶内,将标本植物体轻轻放入标本瓶,保存液要没过标本;(5)密封:再次调整标本瓶内的植物体,使其适当伸展,易于观看,加盖,溶解石蜡密封,贴签;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所述固色液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去离子水100、醋酸铜2.5、水溶性氮酮0.5

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5

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保存液A组成如下:以2

甲基
‑4‑
异噻唑啉
‑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卿梅程茂高王迎春陈雁雪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