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支架预应力张拉预压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578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满堂支架预应力张拉预压结构及施工方法,预应力张拉预压结构包括固定在地基上的底部张拉基础以及设置在满堂支架顶部的顶部张拉机构,顶部张拉机构通过多个可拆卸的预应力钢筋与底部张拉基础连接并将满堂支架压紧在地基上;顶部张拉机构包括上顶梁和多个间隔排布设置并支撑在上顶梁与满堂支架顶部之间的支撑部件,预应力钢筋与上顶梁可拆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从满堂支架的顶部向下对满堂支架施加稳定的压力,从而为满堂支架提供持续稳定的加固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施工拆装并可重复使用,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满堂支架的现场施工质量、有效降低整体施工措施费及材料费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满堂支架预应力张拉预压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施工
,尤其是一种满堂支架预应力张拉预压结构以及一种满堂支架预应力张拉预压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跨度箱梁桥是目前在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的桥梁工程,在城市中建设桥梁与在山区建设桥梁具有很大差异,例如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和标准化、修建过程中对外观质量的要求等等都存在不同,对于施工要求更加严格的城市建设,施工方法和工工艺也需要应用更加环保先进的技术。
[0003]在各种桥梁建设中,不同的桥梁结构的支架形式各不相同,例如在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中一般采取的支架形式为托架、满堂支架、钢管支架等,各个节段施工采取挂篮施工,工艺比较成熟,整体质量、安全控制较好;而边跨现浇施工中则一般采用满堂支架、钢管支架、托架等支架结构形式,虽然满堂支架整体相对也比较成熟,但是满堂支架会采用大量密布搭设的脚手架,整个支架结构受力点繁多而导致受力情况复杂,因此在满堂支架施工时会对支架进行预压来起到提供整体支架结构稳定性、加固地基的作用。目前满堂支架施工中所采用的预压结构其结构复杂、拆装麻烦而不便于施工、施工工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施工、加固效果良好的满堂支架预应力张拉预压结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满堂支架预应力张拉预压结构,包括固定在地基上的底部张拉基础以及设置在满堂支架顶部的顶部张拉机构,顶部张拉机构通过多个可拆卸的预应力钢筋与底部张拉基础连接并将满堂支架压紧在地基上;所述顶部张拉机构包括上顶梁和多个间隔排布设置并支撑在上顶梁与满堂支架顶部之间的支撑部件,预应力钢筋与上顶梁可拆卸连接。
[0006]进一步的是,所述支撑部件为千斤顶,所述预应力钢筋通过固定螺栓与千斤顶在上顶梁的上下面形成限位配合。
[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上顶梁与固定螺栓之间还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与预应力钢筋一一对应。
[0008]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制成在支撑部件底部的底部支撑机构,所述底部支撑机构包括底座横梁、底部横向梁和纵向分配梁;所述底座横梁和底部横向梁上下间隔设置并沿支撑部件的排布方向延伸设置,多个纵向分配梁支撑在底座横梁和底部横向梁之间并沿支撑部件的排布方向间隔排布。
[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纵向分配梁与支撑部件一一对应,各纵向分配梁位于相对应支撑部件的正下方。
[0010]进一步的是,所述底部张拉基础为浇注在地基内部的混凝土浇注件,地基内设有
多个与预应力钢筋一一对应的注浆孔,混凝土浇注件内固定有伸出至注浆孔外的锚固筋,所述预应力钢筋与锚固筋连接。
[0011]进一步的是,所述预应力钢筋通过连接器与锚固筋可拆卸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满堂支架预应力张拉预压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步骤一、进行测量放样,对满堂支架以及地基中注浆孔的位置进行准确放样,对满堂支架的地基进行检验,检验完成后在地基上标注钻孔位置;
[0014]步骤二、根据标注的钻孔位置钻孔注浆孔,钻孔完成后将锚固筋一一插入对应的注浆孔中,然后注浆;
[0015]步骤三、搭设满堂支架,然后安装预应力钢筋,通过连接器将预应力钢筋与对应的锚固筋连接;
[0016]步骤四、在满堂支架的顶部安装底部支撑机构,将千斤顶放置在底部支撑机构的底座横梁上,并将预应力钢筋从千斤顶中间穿过;
[0017]步骤五、安装上顶梁,利用固定螺栓将预应力钢筋固定在上顶梁上;
[0018]步骤六、进行张拉检验,检验合格后完成整体施工。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满堂支架上增加预应力张拉预压结构,利用顶部张拉机构和底部张拉基础配合将从满堂支架中穿过的多根预应力钢筋拉紧,同时通过支撑部件对固定预应力钢筋的上顶梁向上支撑以提供张拉力,本专利技术通过预应力张拉预压结构从满堂支架的顶部向下对满堂支架施加稳定的预应力,从而可抵消满堂支架因抵消载荷而导致的拉应力,避免满堂支架的结构破坏,为满堂支架提供持续稳定的加固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施工拆装并可重复使用,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满堂支架的现场施工质量、有效降低整体施工措施费及材料费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满堂支架预应力张拉预压结构装配在满堂支架上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满堂支架预应力张拉预压结构中顶部张拉机构和底部支撑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0022]图中标记为:100

地基、200

满堂支架、300

预应力钢筋、310

上顶梁、320

支撑部件、330

固定螺栓、340

垫片、410

底座横梁、420

底部横向梁、430

纵向分配梁、500

注浆孔、600

锚固筋、700

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满堂支架预应力张拉预压结构包括底部张拉基础、顶部张拉机构和预应力钢筋300,如图1和图2所示,底部张拉基础设置在安装满堂支架200的地基100内,顶部张拉机构则设置在满堂支架200的顶部,底部张拉基础和顶部张拉机构配合将预应力
钢筋300拉紧以对满堂支架200提供预应力来抵消满堂支架200受到的拉应力,能够改善满堂支架200的受力情况、对满堂支架200以及支撑满堂支架200的地基100进行加固、提高满堂支架200的稳定性。
[0026]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顶部张拉机构对预应力钢筋300进行张拉来提供预应力。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顶部张拉机构包括上顶梁310和支撑部件320,上顶梁310可用于固定安装预应力钢筋300;预应力钢筋300的底端与底部张拉基础设置连接,预应力钢筋300的顶端则固定在上顶梁310上,采用多个支撑部件320设置在上顶梁310和满堂支架200的顶部之间,通过支撑部件320对上顶梁310向上支撑以对连接在上顶梁310上的预应力钢筋300进行张拉,则能够使预应力钢筋300对产生预应力通过顶部张拉机构对满堂支架200施加预应力,以抵消满堂支架200因载荷产生的拉应力,能够对满堂支架200进行加固、提高其结构的刚性和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中设置了多个支撑部件320,并将多个支撑部件320沿上顶梁310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均布设置,以使满堂支架200受力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满堂支架预应力张拉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地基(100)上的底部张拉基础以及设置在满堂支架(200)顶部的顶部张拉机构,顶部张拉机构通过多个可拆卸的预应力钢筋(300)与底部张拉基础连接并将满堂支架(200)压紧在地基(100)上;所述顶部张拉机构包括上顶梁(310)和多个间隔排布设置并支撑在上顶梁(310)与满堂支架(200)顶部之间的支撑部件(320),预应力钢筋(300)与上顶梁(310)可拆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满堂支架预应力张拉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320)为千斤顶,所述预应力钢筋(300)通过固定螺栓(330)与千斤顶在上顶梁(310)的上下面形成限位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满堂支架预应力张拉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梁(310)与固定螺栓(330)之间还设有垫片(340),所述垫片(340)与预应力钢筋(300)一一对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满堂支架预应力张拉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成在支撑部件(320)底部的底部支撑机构,所述底部支撑机构包括底座横梁(410)、底部横向梁(420)和纵向分配梁(430);所述底座横梁(410)和底部横向梁(420)上下间隔设置并沿支撑部件(320)的排布方向延伸设置,多个纵向分配梁(430)支撑在底座横梁(410)和底部横向梁(420)之间并沿支撑部件(320)的排布方向间隔排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满堂支架预应力张拉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分配梁(430)与支撑部件(320)一一对应,各纵向分配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庆福杨亚方邱洋胥航孙淏麟岳文刚李兴权李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