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风力散热的柔性直流输电变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559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抗压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风力散热的柔性直流输电变流器,包括;壳体和壳体内部设置的功率模组,壳体的左右两侧在靠近功率模组的前后处均开设有散热口,功率模组的相对面在壳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风扇叶,风扇叶的外围固定设置有散热件,在长时间的功率模组运行后产生热量传递至壳体内部,通过导热铜片与壳体受到影响,贴合囊体受热膨胀后大于压缩弹簧的力度后,带动表面连块来接触活塞,活塞将冷却液筒中冷却液输送至贴合筒的曲折线槽中,使壳体内部开始冷却,能够在热量达到一定程度自动进行冷却,同时通过户外风速经过散热口后,扩大散热的效果。扩大散热的效果。扩大散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风力散热的柔性直流输电变流器


[0001]本技术涉及抗压检测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风力散热的柔性直流输电变流器。

技术介绍

[0002]柔性直流输电变流器是风力发电中的组成部分,与风力发电配合使用,在室外风力发电的过程中,长时间的负荷运行,内部的功率模组持续运行后,会导致变流器内部进行发热,需要对变流器内部进行快速散热处理,避免持续的热量影响内部的工作元件运行。
[0003]在申请号为CN201720816926.7,用于风力发电的柔性直流输电变流器的专利中,包括机侧功率模组、网侧功率模组和机柜,所述机侧功率模组和网侧功率模组,所述机侧功率模组和网侧功率模组都安装在所述机柜内,所述机柜内还设置有冷却板,所述机侧功率模组和所述网侧功率模组位于所述冷却板的两侧,本专利通过液氮来快速降低温度,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0004]在变流器内部功率模组运行产热后,壳体内部无法在热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利用外部风速自动进行冷却,容易出现冷却不及时,内部热量无法及时散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风力散热的柔性直流输电变流器,以解决变流器内部功率模组运行产热后,壳体内部无法在热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自动进行冷却,容易出现冷却不及时,内部热量无法及时散去的问题。
[0006]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风力散热的柔性直流输电变流器,包括:壳体和壳体内部设置的功率模组,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在靠近功率模组的前后处均开设有散热口,所述功率模组的相对面在壳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风扇叶;
[0007]所述风扇叶的外围固定设置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用于对壳体的内部散热处理,所述散热件的顶端在壳体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控制壳,所述控制壳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用于对功率模组的表面降温。
[0008]优选的,所述散热件还包括设置在风扇叶外部的框架,所述风扇叶贯穿壳体的延伸部设置有另一组风扇,所述框架转动安装在壳体的内部,所述框架的外部套接有贴合筒,所述贴合筒的内部开设有曲折线槽,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壳,所述贴合筒转动连接在连接套壳的内部,所述连接套壳的外侧在壳体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气管道。
[0009]优选的,所述贴合筒和框架之间有相匹配的拨片组,所述框架的直径小于贴合筒的内壁直径,所述拨片组为倾斜设置,所述贴合筒与功率模组为相互对应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嵌入安装在控制壳内部的导热铜片,所述导热铜片外部设置有贴合囊体,所述贴合囊体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另一端固定于控制壳的侧壁,所述贴合囊体的底部在控制壳的底内壁固定有冷却液筒,所述冷却液筒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活塞,所述冷却液筒的末端靠近风扇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软管。
[0011]优选的,所述伸缩软管的末端与贴合筒内部的曲折线槽固定连接,所述贴合囊体与压缩弹簧之间设置有连块,所述连块用于对活塞的推动。
[0012]优选的,相邻所述功率模组之间的距离小于贴合筒的直径距离,所述风扇叶与散热口为对应设置。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将变流器壳体放置在通风处,在长时间的功率模组运行后产生热量传递至壳体内部,通过导热铜片与壳体受到影响,贴合囊体受热膨胀后大于压缩弹簧的力度后,带动表面连块来接触活塞,活塞将冷却液筒中冷却液输送至贴合筒的曲折线槽中,使壳体内部开始冷却,能够在热量达到一定程度自动进行冷却,同时通过户外风速外部的风扇,以及经过散热口后,内部风扇叶以及周围的框架旋转,转动过程中,通过框架表面与贴合筒之间的拨片组的设置,在框架旋转时带动内部的贴合筒接触功率模组时转动,从而扩大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功率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变流器壳体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套壳的内部剖视示意图。
[0019]图中标记为:1、壳体;2、功率模组;3、散热口;4、风扇叶;41、框架;42、贴合筒;43、拨片组;44、曲折线槽;45、连接套壳;46、出气管道;5、控制壳;51、导热铜片;52、贴合囊体;53、压缩弹簧;54、活塞;55、冷却液筒;56、伸缩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基于风力散热的柔性直流输电变流器,包括:壳体1和壳体1内部设置的功率模组2,壳体1的左右两侧在靠近功率模组2的前后处均开设有散热口
3,功率模组2的相对面在壳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风扇叶4;
[0024]风扇叶4的外围固定设置有散热件,散热件用于对壳体1的内部散热处理,散热件的顶端在壳体1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控制壳5,控制壳5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用于对功率模组2的表面降温。
[0025]其中,功率模组2运行后产生热量,使壳体1内部同时产生热量后,通过控制壳5内部的冷却机构先进行冷却,使壳体1内部热量消散,同时利用散热件与散热口3的配合,以及户外风速来带动风扇叶4旋转,从而使散热件与功率模组不断接触,来加快功率模组表面的冷却效率。
[0026]实施例二
[002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基于风力散热的柔性直流输电变流器,包括:壳体1和壳体1内部设置的功率模组2,壳体1的左右两侧在靠近功率模组2的前后处均开设有散热口3,功率模组2的相对面在壳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风扇叶4,风扇叶4的外围固定设置有散热件,散热件用于对壳体1的内部散热处理。
[0028]散热件还包括设置在风扇叶4外部的框架41,风扇叶4贯穿壳体1的延伸部设置有另一组风扇,框架41转动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风力散热的柔性直流输电变流器,包括:壳体(1)和壳体(1)内部设置的功率模组(2),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在靠近功率模组(2)的前后处均开设有散热口(3),所述功率模组(2)的相对面在壳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风扇叶(4);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叶(4)的外围固定设置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用于对壳体(1)的内部散热处理,所述散热件的顶端在壳体(1)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控制壳(5),所述控制壳(5)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用于对功率模组(2)的表面降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力散热的柔性直流输电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还包括设置在风扇叶(4)外部的框架(41),所述风扇叶(4)贯穿壳体(1)的延伸部设置有另一组风扇,所述框架(41)转动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所述框架(41)的外部套接有贴合筒(42),所述贴合筒(42)的内部开设有曲折线槽(44),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壳(45),所述贴合筒(42)转动连接在连接套壳(45)的内部,所述连接套壳(45)的外侧在壳体(1)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气管道(4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力散热的柔性直流输电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筒(42)和框架(41)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莉杜和生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伊莱特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