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屏蔽装置和电器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5579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9
一种电磁屏蔽装置和电器设备,电磁屏蔽装置包括:导电体和磁力吸附件,所述导电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所述第一导电条用于连接至所述电器设备的第一安装面;所述磁力吸附件与所述第二导电条连接,所述磁力吸附件与所述电器设备的第二安装面之间通过磁力作用连接;所述导电体构造为可在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根据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的距离进行收展,并通过收展后的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形成电磁屏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磁屏蔽装置适于安装在电器设备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并随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的距离进行尺寸适配,从而对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的缝隙形成稳定的电磁屏蔽。装面之间的缝隙形成稳定的电磁屏蔽。装面之间的缝隙形成稳定的电磁屏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屏蔽装置和电器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磁屏蔽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屏蔽装置,以及安装有该电磁屏蔽装置的电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RFID(射频识别即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原理为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当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的有效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被激活,使得电子标签将自身编码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射出去;此时读写器接收电子标签发出的特定范围频率的射频信号(即电磁波信号),并根据射频信号识别电子标签的自身编码信息。
[0003]用于存放耗材的耗材柜(如生化实验耗材)利用RFID技术对柜内存放的设有电子标签的物品进行自动盘点。耗材柜包括柜体和安装在柜体门洞位置的门,并且将柜体和门之间设置电磁屏蔽装置进行电磁屏蔽,避免耗材柜内射频信号外漏,以及柜外射频信号进入到柜内。电磁屏蔽装置通常为导电条,将导电条设置在柜体和门的接缝位置。由于导电条常不能完全封闭接缝位置,在接缝位置易发生射频信号外漏。外漏的射频信号一是会对临近电器设备产生电磁干扰,影响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另外,由耗材柜外部进入到柜体射频信号会导致读写器读取耗材柜外并距离耗材柜较近的电子标签,造成盘点数量错误。因此,为了保证耗材柜盘点准确性和其它设备运行安全,需要加强耗材柜的电磁屏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在电器设备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的电磁屏蔽装置,以在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形成电磁屏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上述电磁屏蔽装置的电器设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屏蔽装置,所述电磁屏蔽装置用于安装在电器设备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所述电磁屏蔽装置包括:
[0006]导电体,所述导电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所述第一导电条用于连接至所述电器设备的第一安装面;
[0007]磁力吸附件,所述磁力吸附件与所述第二导电条连接,所述磁力吸附件与所述电器设备的第二安装面之间通过磁力作用连接;
[0008]所述导电体构造为可在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根据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的距离进行收展,并通过收展后的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形成电磁屏蔽。
[0009]在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电条包括连接部和翘起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电条的第一侧面,所述连接部大致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中部。
[0010]根据本技术,由于在连接部与第一导电条连接的位置的两侧可分别用压条与电器设备的第一侧面连接,从而可以将第一导电条牢固的连接至电器设备。
[0011]在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电条的翘起部的端面为曲面结构。
[0012]根据本技术,端面为曲面结构的翘起部,在门关闭时首先与第二安装面接触,并随着门的继续关闭,与第二安装面的接触部位逐渐由曲面结构的翘起部滑动到第二导电条的外侧面,使门关闭过程更为顺畅。
[0013]在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电条的翘起部的端面和连接部之间分别为靠近所述第一导电条的内侧面和远离所述第一导电条的外侧面;所述磁力吸附件埋设在所述第二导电条的内部,所述外侧面为平面结构。
[0014]根据本技术,由于磁力吸附件埋设于第二导电条内部,保证了第二导电条的表面平整度,电磁屏蔽装置的美观性得到提高。通过上述平面结构,在门关闭后能够使上述外侧面与第二安装面通过磁力作用和/或挤压力紧密贴合,增大第二导电条与第二安装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消除和减小导电体与第二安装面之间的缝隙,实现更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0015]在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电条的翘起部的外端面和连接部之间分别为靠近所述第一导电条的内侧面和远离所述第一导电条的外侧面;所述磁力吸附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电条的外侧面,所述磁力吸附件的外表面包覆导电布,所述磁力吸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面相连接的面为平面结构。
[0016]根据本技术,磁力吸附件安装于第二导电条的外侧面,便于利用第二导电条和包覆导电布的磁力吸附件进行组装生产。通过上述平面结构,在门关闭后能够使上述外侧面与第二安装面通过磁力作用和/或挤压力紧密贴合,增大第二导电条与第二安装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消除和减小导电体与第二安装面之间的缝隙,实现更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0017]在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电条为柔性导电条,所述磁力吸附件为柔性磁条。
[0018]根据本技术,电器设备的第二安装面在电磁屏蔽装置的长边方向不平整时,柔性磁条和柔性导电条会在不平整的第二安装面位置产生变形,以保证磁力吸附件仍与电器设备的第二安装面紧密贴合,同时磁力吸附件也拉动第二导电条的对应部分产生变形以适应不平整的第二安装面。上述能够随电器设备的不平整的第二安装面进行随形变化的电磁屏蔽装置能够克服第二安装面在电磁屏蔽装置的长边方向的不平整问题,能提供更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0019]在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导电体的内部为导电泡棉,所述导电泡棉的外部包覆导电布。
[0020]在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条与所述电器设备的第一安装面之间设有导电胶。
[0021]根据本技术,通过导电胶填满第一导电条和电器设备的第一安装面之间的缝隙,从而避免了射频信号通在上述缝隙位置泄漏。
[0022]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器设备,所述电器设备包括相互对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安装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屏蔽装置,以在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形成电磁屏蔽。
[0023]在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电器设备包括柜体和门,所述门通过铰接装置可转动的铰接在所述柜体的安装口位置,所述第一安装面为所述门靠近铰接装置的一个侧面,所述第二安装面为所述柜体靠近铰接装置的一个侧面。
[0024]根据本技术,当电器设备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导电体在安装面之间的缝隙方向的封堵尺寸时,会在导电体与安装面之间的缝隙位置形成电磁泄漏。而本技术的导电体可根据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的距离进行伸展,从而能够通过导电体封堵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的缝隙,避免电磁泄漏。另外,导电体尺寸的伸展是通过磁力吸附件的磁力拉动,能够使伸展后的导电体恰好封堵在电器设备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电磁屏蔽更为严密。此外,电器设备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导电体在安装面之间的缝隙方向的封堵尺寸时,会对导电体造成挤压,由于本技术导电体可根据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的距离进行收缩,从而能够通过导电体的尺寸与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的缝隙相适配,避免由于导电体被挤压变形而与安装面之间形成缝隙。综上,本技术电磁屏蔽装置适于安装在电器设备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并随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的距离进行尺寸适配,从而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屏蔽装置用于安装在电器设备的第一安装面(41)和第二安装面(51)之间,所述电磁屏蔽装置包括:导电体(10),所述导电体(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电条(11)和第二导电条(12),所述第一导电条(11)用于连接至所述电器设备的第一安装面(41);磁力吸附件(20),所述磁力吸附件(20)与所述第二导电条(12)连接,所述磁力吸附件(20)与所述电器设备的第二安装面(51)之间通过磁力作用连接;所述导电体(10)构造为可在所述第一安装面(41)和第二安装面(51)之间根据所述第一安装面(41)和第二安装面(51)之间的距离进行收展,并通过收展后的所述导电体(10)在所述第一安装面(41)和第二安装面(51)之间形成电磁屏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条(12)包括连接部和翘起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电条(11)的第一侧面,所述连接部大致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条(12)的翘起部的端面为曲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磁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条(12)的翘起部的端面和连接部之间分别为靠近所述第一导电条(11)的内侧面和远离所述第一导电条(11)的外侧面;所述磁力吸附件(20)埋设在所述第二导电条(12)的内部,所述外侧面为平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磁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宁蔡增雨王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