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用叠层片及化妆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5574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化妆用叠层片,其具备具有微细孔的多孔性膜、和与上述多孔性膜重叠的薄膜片,上述多孔性膜的开孔率为35%以上且55%以下。以上且55%以下。以上且55%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化妆用叠层片及化妆用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妆用叠层片以及化妆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作为用于应对斑、皱纹、毛孔、痣、伤痕等肌肤的各种烦恼的新方法,提出了在薄膜涂布包含各种色料的墨液,将其粘贴于人体,使在肌肤产生的斑、痣、伤痕等(以下,也称为变色区域)不易引人注目(例如,专利文献1)。对于专利文献1的技术,将肌肤进行拍摄,识别变色区域。进而,将与变色区域的周围的颜色同样的颜色印刷于薄膜片,将其粘贴于肌肤,从而使变色区域不易引人注目。
[0003]然而,由于薄膜片非常薄,因此难以在不产生褶皱等的情况下粘贴于肌肤。因此,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使用夹具粘贴于肌肤的方法。对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薄膜粘贴装置,将叠层了支持体(底纸)与薄膜片的叠层体以薄膜片与夹具面对的方式载置在夹具上,向底纸侧喷射水。进而,将底纸剥离,使露出了的薄膜片与肌肤密合后,将夹具从薄膜片剥离。
[0004]对于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薄膜粘贴装置,薄膜片与夹具(亲水性片)例如在盒(compact)等形态下分别被收纳,在粘贴于肌肤时,使薄膜片暂时附着于夹具表面而使用。然而,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薄膜片的保存需要底纸(支持体),存在薄膜片与该底纸粘连而不易搭载于夹具上这样的难点。此外,必须由用户方进行的操作多,因此有时在一系列的操作中薄膜片易于扭歪,不能很好地粘贴于肌肤。进一步,在隔着底纸向薄膜片喷射水时,有时薄膜片在夹具上活动,也存在操作上的课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是提供用户可以通过比较容易的操作来准确地粘贴于所希望的被粘贴面的、操作性优异的化妆用叠层片。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43836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8/061486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们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下述构成的化妆用叠层片能够消除上述课题,基于这样的认识而进一步反复研究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11]即,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的化妆用叠层片,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微细孔的多孔性膜、和与上述多孔性膜重叠的薄膜片,上述多孔性膜的开孔率为35%以上且55%以下。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化妆用叠层片的构成的概略截面图。
[0013]图2为显示化妆用叠层片所具备的多孔性膜中的微细孔的一例的概略图。
[0014]图3为从薄膜片侧观察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方式涉及的化妆用叠层片的俯视图。
[0015]图4为显示使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化妆用叠层片载置于被粘贴面的方法的概略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实施方式具体地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它们。
[0017](化妆用叠层片)
[0018]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化妆用叠层片至少具备:具有微细孔的多孔性膜、和与上述多孔性膜重叠的薄膜片,上述多孔性膜中的上述多孔性膜的开孔率为35%以上且55%以下。
[0019]通过这样的构成,可以提供直到粘贴于肌肤为止的操作容易,并且,能够准确地粘贴于所希望的被粘贴面的化妆用叠层片、和使用了该化妆用叠层片的化妆用组件。
[0020]如上述那样通过制成预先叠层了多孔性膜(夹具)和薄膜片的叠层片,从而不需要在现有技术中薄膜片的保持/保存所需要的底纸(支持体),可以减少将该底纸从薄膜片剥落的步骤。
[0021]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性膜作为夹具起作用,通过这样地使用多孔性膜,从而孔部分发挥防滑的作用,存在预先被叠层了的薄膜片在粘贴操作中不易错位这样的优点。此外,在将薄膜片粘贴于肌肤时,与薄膜片与肌肤相比,薄膜片与多孔性膜的接触面积小,因此薄膜片易于转移到肌肤。
[0022]本实施方式的化妆用叠层片(以下,也简称为“叠层片”)如上述那样至少具备多孔性膜和薄膜片,但也可以进一步在上述薄膜片上,以保护薄膜片的目的具备被覆片。在该情况下,化妆用叠层片10的叠层顺序如图1所示那样,为多孔性膜1、薄膜片2、被覆片3的顺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附图说明中,各符号表示以下:1多孔性膜,2薄膜片,3被覆片,10化妆用叠层片,21薄膜,22着色层、光散射层。
[0023]本实施方式的化妆用叠层片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为一张片,也可以为在多孔性膜1上叠层多个薄膜片,在包围各薄膜片的位置引入了切断线的、断开贴片型的片。
[0024]对叠层片的各构成要素更详细地说明。
[0025](多孔性膜)
[0026]本实施方式的叠层片10具备具有微细孔的多孔性膜1,该多孔性膜1被配置在薄膜片2的一个面,可以作为粘贴薄膜片2时的夹具等而使用。
[0027]通过使用该多孔性膜1,从而通过多孔性膜1的微细孔而与薄膜片2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与薄膜片2的密合度减少。此外,由于水性液体进入到多孔性膜1的微细孔,因此多孔性膜1与薄膜片2之间的水性液体的层的宽度增加。因此,易于从多孔性膜1(夹具)剥离薄膜片2,容易使薄膜片2转移到被粘贴面。
[0028]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性膜中,所谓“微细孔”,只要能够使与薄膜片的接触面积小,就可以为贯通孔,也可以为非贯通孔。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微细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包含蜂窝结构)等形状,但从在将夹具上的薄膜片从夹具转印于肌肤时,薄膜片不钩挂于微细孔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圆形。如果薄膜片钩挂于微细孔,则成为薄膜片破裂、损伤的原因,此外,成为薄膜片不易转移到肌肤侧的原因。本实施方式的微细孔的孔径D
(微细孔的直径的平均值)优选为0.6mm以上且2.6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6mm以上且2mm以下。
[0029]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性膜中的开孔率(多孔性膜中的微细孔所占的比例)为35%以上且55%以下。
[0030]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开孔率A是指通过以下式(1)而求出的值。
[0031]A=78.5
×
D2/P2···
(1)
[0032]在上述式(1)中,D是指图2所示那样的微细孔的孔径,P是指图2所示那样的微细孔间的间距。这里,所谓孔径,是指微细孔的直径的平均值。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虽然显示在微细孔间的间距为等间隔的情况,但如果在上述间距不是等间隔的情况下,上述P由微细孔间的间距的平均值而求出。
[0034]通过上述开孔率为上述范围,从而可以将薄膜片容易粘贴于肌肤。如果上述开孔率小于35%,则不易获得上述效果,另一方面如果超过55%,则被叠层于多孔性膜的薄膜片的耐久性变差,易于破裂。
[0035]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性膜优选为亲水性。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为亲水性,是指上述多孔性膜与水的接触角为90
°
以下。更优选的接触角为50℃以下。通过多孔性膜为亲水性,从而易于在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化妆用叠层片,其具备:具有微细孔的多孔性膜;以及与所述多孔性膜重叠的薄膜片,所述多孔性膜的开孔率为35%以上且55%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妆用叠层片,所述多孔性膜为亲水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妆用叠层片,所述多孔性膜具有未叠层所述薄膜片的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妆用叠层片,所述多孔性膜的Asker C硬度为4度以上且20度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妆用叠层片,所述多孔性膜对波长550nm的光线的透射率为40%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妆用叠层片,所述多孔性膜的弹性模量为100MPa以上且10万MPa以下。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妆用叠层片,所述薄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田真里南优人榎本勇人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