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5024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压转换电路,该电压转换电路包括:被配置为响应于输入电压输出供能电压的供能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供能电压输出控制信号和驱动信号的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输出所述输入电压的开关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的变压模块;所述供能模块电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至所述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电连接至所述变压模块。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在不需要电感或者变压器的情况下,在输入电压较高时保证电路有足够的起机工作能量保证控制模块正常工作,提高电压转换电路的功率密度。提高电压转换电路的功率密度。提高电压转换电路的功率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压转换电路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压转换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DC

DC模块电源设计中,功率密度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有待机损耗要求,当模块输入电压范围很宽而且电压很高的时候,传统的辅助供电设计往往采用高压BUCK电路或者反激隔离电路设计提供一个十几V的供模块主控制IC初始工作,当输入电压很高时,电路中的功率开关管的导通时间由于中空比变得很小导致导通时间变得很短,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导通时间,就需要降低电路工作的开关频率,但开关频率的降低,会导致电路中的电感或者变压器体积变大,输出电容容量增加,从而导致模块体积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包括:被配置为响应于输入电压输出供能电压的供能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供能电压输出控制信号和驱动信号的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输出所述输入电压的开关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的变压模块;所述供能模块电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至所述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电连接至所述变压模块。
[000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还包括:被配置为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滤波的滤波模块,所述滤波模块电连接至所述变压模块。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还包括: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供能电压输出第一工作电压的第一稳压电路,所述第一稳压电路的电能输入端电连接至所述供能模块,所述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还包括: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驱动信号将所述供能电压转换为第二工作电压的第二稳压电路,所述第二稳压电路的电能输入端电连接至所述供能模块,所述第二稳压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开关模块。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能模块包括恒流源电路和第一电容,其中,所述恒流源电路的一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源的输出端,所述恒流源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形成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输入电压由所述输入电压源输出。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为数字信号控制器系统,所述数字信号控制器系统的采样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点。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形成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形成第三连接点;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
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栅极均连接至所述数字信号控制器系统的控制信号输出端。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压模块包括变压器、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其中,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点,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连接点;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波模块包括滤波电感和滤波电容,其中,所述滤波电感的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滤波电感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滤波电容的一端;所述滤波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的中点。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恒流源电路包括参考电压源、比较器、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七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其中,所述参考电压源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所述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至数字信号控制器系统的关闭信号输出端,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栅极;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六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以形成所述第一连接点;所述第六开关管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七开关管的基极形成第四连接点,所述第六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七开关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七开关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至所述第四连接点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输入电压源的正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0013]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能够在不需要电感或者变压器的情况下,在输入电压较高时保证电路有足够的起机工作能量保证控制模块正常工作,提高电压转换电路的功率密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压转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能模块的电路拓扑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模块的电路拓扑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模块的电路拓扑图;
[001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模块的电路拓扑图;
[001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压转换电路的电路拓扑图;
[0020]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恒流源电路的电路拓扑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2]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压转换电路包括供能模块100、控制模块200、开关模块300、变压模块400、滤波模块500、第一稳压电路600和第二稳压电路700,其中,
[0024]供能模块100被配置为响应于输入电压输出供能电压,供能模块100分别电连接至控制模块200、第一稳压电路600的电能输入端和第二稳压电路700的电能输入端。
[0025]控制模块200被配置为响应于供能电压输出控制信号和驱动信号,控制模块200分别电连接至第二稳压电路700的信号输入端和开关模块300。
[00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被配置为响应于输入电压输出供能电压的供能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供能电压输出控制信号和驱动信号的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输出所述输入电压的开关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的变压模块;所述供能模块电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至所述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电连接至所述变压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被配置为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滤波的滤波模块,所述滤波模块电连接至所述变压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供能电压输出第一工作电压的第一稳压电路,所述第一稳压电路的电能输入端电连接至所述供能模块,所述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驱动信号将所述供能电压转换为第二工作电压的第二稳压电路,所述第二稳压电路的电能输入端电连接至所述供能模块,所述第二稳压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开关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能模块包括恒流源电路和第一电容,其中,所述恒流源电路的一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源的输出端,所述恒流源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形成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输入电压由所述输入电压源输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为数字信号控制器系统,所述数字信号控制器系统的采样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形成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斌李思琦陈泽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能创智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