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油泵内齿轮柔性驱动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4401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油泵内齿轮柔性驱动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电子油泵内的齿轮腔和驱动轴,齿轮腔内设有相互啮合的内齿轮和外齿圈,驱动轴伸入齿轮腔内与内齿轮旋转驱动连接;内齿轮上设有连接孔,驱动轴穿设于连接孔且与其旋转驱动连接;驱动轴和内齿轮之间还设有轴向限位组件,驱动轴通过轴向限位组件与内齿轮轴向限位;驱动轴和连接孔之间设有柔性活动部,以使内齿轮可通过柔性活动部径向自适应调节位置。在运行状态下,当所述内齿轮受到油液杂质卡滞和/或与所述外齿圈发生干涉时,所述内齿轮可通过所述柔性活动部自适应调整与所述外齿圈之间的间隙。所述外齿圈之间的间隙。所述外齿圈之间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油泵内齿轮柔性驱动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油泵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油泵内齿轮柔性驱动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子油泵主要为车辆中的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提供动力源,例如在新能源电驱系统中通过电子油泵进行冷却油的循环,以实现新能源电驱系统的冷却和润滑,且电子油泵一般为齿轮泵。
[0003]电子油泵主要包括无刷电机和齿轮组件两部分,齿轮组件设于电子油泵的齿轮腔内,通过无刷电机带动齿轮组件运转实现油液的泵取。具体的,齿轮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内齿轮和外齿圈,内齿轮通过转轴与无刷电机驱动连接。
[0004]申请号为CN201621226831.1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微型齿轮泵轴,包括泵轴和齿轮,所述齿轮过盈配合连接在泵轴上。所述泵轴设置为阶梯轴;所述泵轴包括轴伸和非轴伸,所述轴伸的直径比非轴伸的直径大;所述非轴伸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设置为内凹形孔。所述齿轮为圆形齿轮,所述齿轮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齿轮齿;所述齿轮的中心设置为齿轮内孔;所述齿轮内孔边缘处设置有键槽;所述齿轮内孔过盈配合连接在非轴伸上;所述定位孔与键槽通过连接定位键进行连接。
[0005]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内齿轮通常与转轴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以相互固连,但是过盈配合为保证过盈力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导致加工成本增加,且一旦加工精度未达到要求,极易导致装配过程中零件的报废。同时因为过盈配合导致内齿轮固定,内齿轮极易因为油液中的杂质导致卡齿,使得电子油泵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油泵内齿轮柔性驱动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电子油泵内的齿轮腔和驱动轴,所述齿轮腔内设有相互啮合的内齿轮和外齿圈,所述驱动轴伸入所述齿轮腔内与所述内齿轮旋转驱动连接;
[0007]所述内齿轮上设有连接孔,所述驱动轴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且与其旋转驱动连接;
[0008]所述驱动轴和所述内齿轮之间还设有轴向限位组件,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轴向限位组件与所述内齿轮轴向限位;
[0009]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连接孔之间设有柔性活动部,以使所述内齿轮可通过所述柔性活动部径向自适应调节位置;
[0010]在运行状态下,当所述内齿轮受到油液杂质卡滞和/或与所述外齿圈发生干涉时,所述内齿轮可通过所述柔性活动部自适应调整与所述外齿圈之间的间隙。
[0011]较佳的,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连接孔间隙配合,所述柔性活动部为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连接孔之间的配合间隙。
[0012]较佳的,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连接孔之间的配合间隙尺寸为0.02~0.035mm。
[0013]较佳的,所述配合间隙内设有弹性缓冲材料。
[0014]较佳的,所述弹性缓冲材料为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弹性缓冲圈。
[0015]较佳的,所述驱动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电子油泵内。
[0016]较佳的,所述轴承为滑动轴承或滚珠轴承。
[0017]较佳的,所述驱动轴通过周向限位部与所述连接孔周向限位以实现旋转驱动连接,所述周向限位部为设于所述驱动轴的扁位,且所述扁位位于所述驱动轴穿设于所述连接孔的部分,所述连接孔为与所述驱动轴设有所述扁位部分形状相匹配的扁孔。
[0018]较佳的,所述驱动轴的两侧均设有一个所述扁位。
[0019]较佳的,所述轴向限位组件包括卡环,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伸出所述连接孔且伸出部分的外壁上设有一圈卡槽,所述卡环内侧部分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卡环外侧部分位于所述内齿轮靠近所述卡槽的一端面上;
[0020]所述驱动轴远离所述卡槽的一侧设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抵靠于所述内齿轮远离所述卡槽的一端面上。
[0021]较佳的,所述卡环为弹性挡圈,且所述弹性挡圈的内孔形状与所述卡槽相匹配。
[0022]较佳的,所述弹性挡圈为“C”形。
[0023]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内齿轮可通过柔性活动部径向自适应调节位置,使得当油液中混有杂质造成内齿轮卡滞,或者杂质在齿轮腔、内齿轮和外齿圈上积垢造成内齿轮卡滞时,内齿轮可自适应调节位置,以防止卡齿。和/或当输送的油液温度过高导致内齿轮和外齿圈受热膨胀导致两者之间的齿轮间隙过小时,或者其它原因导致内齿轮与外齿圈发生干涉时,内齿轮可自适应调整与外齿圈之间的间隙,以防止卡齿以及造成内齿轮和外齿圈的磨损。
[0025]2、本专利技术驱动轴与连接孔间隙配合,柔性活动部为驱动轴与连接孔之间的配合间隙,间隙配合对零件加工精度要求较低且装配难度小,无需特殊工艺,并且可消除各种累积误差,装配简单,制造成本低。
[0026]3、本专利技术驱动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电子油泵内,轴承为滑动轴承或滚珠轴承。当轴承为滑动轴承时,由于驱动轴与滑动轴承之间本身具有一定间隙,使得内齿轮也可通过驱动轴与滑动轴承之间间隙实现二级径向自适应调节位置。当轴承为滚珠轴承时,由于滚珠轴承本身具有径向游隙,使得内齿轮也可通过滚珠轴承实现二级径向自适应调节位置。使得防卡齿效果更好。
[0027]4、本专利技术周向限位部为设于驱动轴的扁位,扁位设计可承受较大扭矩,现有技术驱动轴与内齿轮过盈配合的设计会因材料本身因素在不同温度下导致过盈量变化,而无法传递较大扭矩。
[0028]5、本专利技术轴向限位组件为弹性挡圈,弹性挡圈和驱动轴、内齿轮之间无相对运动,不会造成磨损仅起限位作用,相比于现有技术通过过盈配合使得驱动轴与内齿轮轴向限位,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轴和内齿轮的连接孔尺寸无相互影响,转动更加平稳,NVH性能更加优异。
附图说明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驱动轴和内齿轮配合截面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驱动轴、内齿轮配合和外齿圈配合仰视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隐去弹性挡圈示意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驱动轴示意图;
[0034]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子油泵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壳体;2、定子;3、转子;4、驱动轴;5、内齿轮;6、外齿圈;7、扁位;8、卡槽;9、限位台阶;10、弹性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38]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9]参看图1至5,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电子油泵内齿轮5柔性驱动连接结构,电子油泵包括壳体1、定子2、转子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油泵内齿轮柔性驱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电子油泵内的齿轮腔和驱动轴,所述齿轮腔内设有相互啮合的内齿轮和外齿圈,所述驱动轴伸入所述齿轮腔内与所述内齿轮旋转驱动连接;所述内齿轮上设有连接孔,所述驱动轴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且与其旋转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轴和所述内齿轮之间还设有轴向限位组件,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轴向限位组件与所述内齿轮轴向限位;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连接孔之间设有柔性活动部,以使所述内齿轮可通过所述柔性活动部径向自适应调节位置;在运行状态下,当所述内齿轮受到油液杂质卡滞和/或与所述外齿圈发生干涉时,所述内齿轮可通过所述柔性活动部自适应调整与所述外齿圈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油泵内齿轮柔性驱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连接孔间隙配合,所述柔性活动部为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连接孔之间的配合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油泵内齿轮柔性驱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连接孔之间的配合间隙尺寸为0.02~0.035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油泵内齿轮柔性驱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间隙内设有弹性缓冲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油泵内齿轮柔性驱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材料为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弹性缓冲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油泵内齿轮柔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舟史俊鸿
申请(专利权)人:盈智热管理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