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喷式顺流气体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4188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喷式顺流气体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主体以及与吸收塔主体连接的进气管、排气管,所述吸收塔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两组喷雾机构,所述吸收塔主体的内部在喷雾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填料层,所述吸收塔主体的外部设置有与下端内部连通的排液管、泵体,所述泵体的出液端通过连接管与两组喷雾机构连接,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吸收塔主体的上端,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排液管的上方,并与所述吸收塔主体的下端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雾化后的吸收药剂与气流顺流吸收,提高吸收效果,且当雾化的液体与填料层充分接触后,可以迟滞液体下流速度,同时使得气流在填料层中又能与填料表面的液膜充分接触和吸收。料层中又能与填料表面的液膜充分接触和吸收。料层中又能与填料表面的液膜充分接触和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喷式顺流气体吸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治理中气体吸收应用领域,具体为一种顶喷式顺流气体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塔设备是化工、医药、农药、石油等生产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它可使气液两相之间进行紧密接触,达到相际传质的目的。塔设备经过长期的发展,为满足生产工艺需求,形成了形式繁多的结构。目前,在废气处理中,主要有填料吸收塔、旋流板塔、活性炭吸附塔等设备,这些设备主要用于废气的处理,以达到环保的要求。
[0003]现有的气体吸收装置存在以下不足:其进气口设置在吸收塔的下端,与内部的喷雾机构喷洒方向相反,即仅采用逆流吸收的方式进行吸收处理,然而气体排出时会携带大量雾化后的吸收液,导致吸收液消耗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喷式顺流气体吸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顶喷式顺流气体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主体以及与吸收塔主体连接的进气管、排气管,所述吸收塔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两组喷雾机构,所述吸收塔主体的内部在喷雾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填料层,所述吸收塔主体的外部设置有与下端内部连通的排液管、泵体,所述泵体的出液端通过连接管与两组喷雾机构连接,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吸收塔主体的上端,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排液管的上方,并与所述吸收塔主体的下端内部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喷雾机构包括环形管以及设置在环形管下端的雾化喷头,所述环形管通过导管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雾化喷头整体朝下设置,并与所述环形管的内部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排气管的端处安装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的下端与所述排液管的端处连通,且所述排液管在靠近吸收塔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
[0008]优选的,还包括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管、排气管连通,且所述循环管的下端以及排气管的右端均设置有阀门。
[0009]优选的,所述排气管靠近吸收塔主体一端的内部设置有除雾挡板。
[0010]优选的,所述吸收塔主体的下端设置有与内部连通的进液管。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吸收塔主体的内部设置喷雾机构以及填料层,并将进气管设置在吸收塔主体的上端,从而在对废气进行吸收处理的过程中,雾化后的吸收药剂与气流顺流吸收,提高吸收效果,且当雾化的液体与填料层充分接触后,可以迟滞液体下流速度,同时使得气流在填料层中又能与填料表面的液膜充分接触和吸收;同时将排气管与进气管通过循环管连通,从而当排出的气体检测不合格时,可对吸收塔主体内部的废气进行二次吸收处理,确保处理效果;进一步的,排气管的两端分别设置
有除雾挡板以及收集管,能够有效的对气体中的吸收液进行回收,减少吸收液的损耗。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吸收塔主体;2、进气管;3、排气管;4、填料层;5、排液管;6、泵体;7、连接管;8、环形管;9、雾化喷头;10、导管;11、收集管;12、单向阀;13、循环管;14、除雾挡板;15、进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顶喷式顺流气体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主体1以及与吸收塔主体1连接的进气管2、排气管3,所述吸收塔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两组喷雾机构,所述吸收塔主体1的内部在喷雾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填料层4,所述吸收塔主体1的外部设置有与下端内部连通的排液管5、泵体6,所述泵体6的出液端通过连接管7与两组喷雾机构连接,所述进气管2设置在吸收塔主体1的上端,所述排气管3设置在所述排液管5的上方,并与所述吸收塔主体1的下端内部连通。
[0016]所述喷雾机构包括环形管8以及设置在环形管8下端的雾化喷头9,所述环形管8通过导管10与所述连接管7连通,所述雾化喷头9整体朝下设置,并与所述环形管8的内部连通。
[0017]所述排气管3的端处安装有收集管11,所述收集管11的下端与所述排液管5的端处连通,且所述排液管5在靠近吸收塔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12。
[0018]还包括循环管13,所述循环管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管2、排气管3连通,且所述循环管13的下端以及排气管3的右端均设置有阀门。
[0019]所述排气管3靠近吸收塔主体1一端的内部设置有除雾挡板14。
[0020]所述吸收塔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与内部连通的进液管15。
[0021]具体的,使用本技术时,将装置整体的进气管2与废气输送管道连接,同时通过进液管15向吸收塔主体1的下端内部输送废气吸收药剂,启动泵体6,将废气吸收药剂输送至两个喷雾机构的环形管8处,并通过排雾化喷头9排出,此时,废气从吸收塔主体1的上端进入,并朝下运动,最后通过排气管3排出,当雾化的吸收药剂与填料层充分接触后,可以迟滞液体下流速度,同时使得气流在填料层中又能与填料表面的液膜充分接触和吸收。
[0022]在上述过程中,吸收后的废气通过排气管3进入收集管11的内部,然后朝上运动,其中气体中所携带的药剂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并流入排液管5中,便于后续进行收集,循环利用。
[0023]其中,通过对收集管11上端排出的气体进行检测,当检测不合格时,即关闭进气管2上端的阀门以及排气管3右端的阀门,同时打开循环管13下端的阀门,使得吸收塔主体1的内部废气跟随雾化后的药剂向下运动,在经过排气管3后从循环管13再次进入吸收塔主体1
的内部,实现二次吸收。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2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喷式顺流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主体(1)以及与吸收塔主体(1)连接的进气管(2)、排气管(3),所述吸收塔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两组喷雾机构,所述吸收塔主体(1)的内部在喷雾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填料层(4),所述吸收塔主体(1)的外部设置有与下端内部连通的排液管(5)、泵体(6),所述泵体(6)的出液端通过连接管(7)与两组喷雾机构连接,所述进气管(2)设置在吸收塔主体(1)的上端,所述排气管(3)设置在所述排液管(5)的上方,并与所述吸收塔主体(1)的下端内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喷式顺流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机构包括环形管(8)以及设置在环形管(8)下端的雾化喷头(9),所述环形管(8)通过导管(10)与所述连接管(7)连通,所述雾化喷头(9)整体朝下设置,并与所述环形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锻炼张宜勇张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江夏经济开发集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