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道路水稳层模板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3948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式道路水稳层模板支撑装置,包括:锚固结构,其包括底板以及与底板垂直相接的固定板和固定管,固定管中插入有用于打入地面或下层水稳层的锚固杆;支撑结构,其包括与固定板转动连接的斜杆和竖杆,固定板与竖杆上设置有定位部,还包括横杆,横杆上设置有用于与斜杆相配合来调整支撑距离和角度的限位槽,横杆的另一端与竖杆转动连接;顶紧结构,其包括用于顶紧模板的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支撑结构稳定,受力性能好,顶板能够沿螺栓连接处自由转动,可根据模板支撑点与固定面上支撑位置之间的高度差,调整支撑距离和角度,而无需更换支撑杆或者移动固定面上的支撑位置,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具有广泛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道路水稳层模板支撑装置


[0001]本申请主张2023年2月20日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2023202530736的优先权,上述说明书的全部内容为本申请的参考文献。
[0002]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道路水稳层模板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3]道路工程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或底基层在施工过程中,需在两侧设置侧面模板,以约束边线形状和每层高度。一般直接在模板的外侧对模板进行支撑,受到施工场地和作业面等因素限制,部分模板支护会存在无工作面的问题,若采用直插钢钎形式,将无法保证模板稳固;在部分工程设计中,水稳底基层与基层外边平齐的情况下模板无立模位置,也无法实现支护。特别是为了能保证道路的水泥稳定碎石边部整齐且满足设计要求的压实度,需要压路机对水泥稳定碎石进行碾压,此时,若模板支撑不牢靠,会出现模板倾斜、扭转等现象,从而导致道路基层或底基层外边线线型不顺、高度失控,且极易出现塌边、压实度不足等问题。
[0004]由于传统的模板支护形式极易存在跑模问题,且使用场景非常容易受局限,相对于采用直插钢钎形成直上直下式的支护结构而言,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些支护效果有所提升的支撑装置。
[0005]申请号为CN202111586834.1的专利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式水稳模板支护装置,该装置的一根斜向钢筋拉钩一端固定于下层水稳的上端面上,另一端能够拆卸地连接于模板上,模板能够拆卸设置于基座立杆上,并能够在基座立杆上升降移动,通过位于模板上下端的两个固定螺栓与螺杆的配合,从而能够锁紧固定模板。虽然该装置相对于采用直插钢钎来支撑模板的方式而言,其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调节对模板的支撑高度,可适应在不同高度支护模板,但其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只能通过直上直下的方式调节模板的高度,且当模板支撑点与固定面(地面或下层水稳层)之间的高差发生变化时,因拉钩的长度无法调节,无法直接调节模板支撑点与固定面上的支撑位置之间的角度和长度,只能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拉钩或者重新调整支撑位置进行调节,总体调节性不足;申请号为202222542921.3的专利提供了一种简易水稳模板支撑装置,该装置的支撑杆及其连接头两端通过转轴分别与模板和支撑板相连。该装置虽相对前面所述的装置在调节性方面有所改进,可以进行支撑角度的调整,但仍然无法直接调节模板支撑点与固定面上的支撑位置之间的角度和长度,只能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支撑杆或者重新调整支撑位置来进行调节,容易导致施工效率低,且整体支撑结构的支撑稳定性仍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模板支撑点与固定面上支撑位置之间的支撑角度和长度调节操作困难,当支护高度发生变化时现有技术无法直接进行调节,通用
性较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稳固,可根据模板支撑点与固定面上的支撑位置之间的高差适度调整支撑角度和长度,而无需更换支撑杆或者移动固定面上的支撑位置的可调式道路水稳层模板支撑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可调式道路水稳层模板支撑装置,包括:
[0009]锚固结构,其包括底板以及与底板垂直相接的固定板和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中插入有用于打入地面或下层水稳层的锚固杆;
[0010]支撑结构,其包括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的斜杆,以及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的竖杆,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竖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竖杆与所述固定板连接角度的定位部,还包括横杆,所述横杆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斜杆相配合来调整支撑距离和角度的限位槽,所述横杆上远离所述限位槽的一端与所述竖杆转动连接;
[0011]顶紧结构,其包括用于顶紧模板的顶板,所述顶板位于所述横杆上远离所述竖杆的一端,并与所述横杆转动连接。
[0012]目前,针对施工道路两侧模板的支护问题,采用了在模板的外侧设置支撑装置的方式,以保证模板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不倾斜或偏移。而现有的道路模板支撑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体现在调节性不足方面。现有技术普遍通过设置支撑杆类的结构达到对道路模板进行支护的目的,但是现有的支撑结构在使用时长度无法调节,只能通过更换支撑杆的长度或者改变固定面上的支撑位置来达到不同的支护高度使用要求,操作繁琐,并不便于达到更好的实用效果。
[001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本技术整体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锚固结构、支撑结构和顶紧结构,其中尤其通过对支撑结构的改进,实现了对不同高度的道路水稳层模板以及不同支撑角度的应变适用性。
[0014]瞄固结构主要用于将支撑装置固定在固定面上,以使得整个支撑装置获得稳固的支撑位点,其与支撑结构相承接。该锚固结构包括固定板、固定管、底板和锚固杆,其中固定板与固定管均与底板上表面垂直相接,固定板的一边与固定管相接,底板放置于地面或者下层水稳层上面,通过向固定管中插入锚固杆,并将锚固杆竖直打入至地面或下层水稳层中,从而实现对锚固结构的固定,进而防止支撑装置受力时整个装置发生倾覆。
[0015]支撑结构整体呈三角形的支撑框架体系,该三角形的支撑框架能够在实现调整支撑角度和长度的同时稳固地承接来自前端顶板所施加的力,结构稳定,受力性能好。该支撑结构包括竖杆、斜杆和横杆,其中斜杆的一端与固定板通过螺栓转动连接,相接于第一连接部处,另一端与横杆上的限位槽相接;横杆上远离限位槽的一端与竖杆的一端通过螺栓转动连接,竖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板相连接。在固定板和竖杆上分别设置有两处将二者相连接的部位,即第一连接部和定位部,通过这两处连接位置的相互配合,实现竖杆相对于底板转动角度的调整,以及在固定板上的定位固定。通过控制竖杆在固定板上的连接角度,以及斜杆在横杆上限位槽中的位置,使得横杆的伸出长度和角度可调节,进而使得横杆端部上顶板的支撑高度可变,从而实现整个道路水稳层模板支撑装置对支撑距离和角度的调整,可实现根据模板支撑点与固定面上的支撑位置之间的高差适度调整支撑角度和长度,而无需更换支撑杆或者移动固定面上的支撑位置。
[0016]顶紧结构,包括用于顶紧模板的顶板,该顶板位于横杆上远离竖杆的一端,并与横杆通过螺栓转动连接。顶板能沿螺栓连接处自由转动,当支撑角度发生改变时,顶板能够进行转动调整至竖直状态,进而对准顶紧水稳层的模板框格,因此可适应支撑角度变化;同时当顶板的支撑角度转动调整好之后,可通过拧紧螺栓螺母的方式将顶板进行固定,从而达到对模板更好的支撑效果,防止模板倾斜或扭转等问题的发生。该支撑结构中的杆件可采用金属板,也可选用角钢等材料制作。
[0017]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一边与所述固定管相接。
[0018]为使得本支撑装置中的锚固结构整体更加稳固,这里将固定板的一边与固定管进行连接设置,相对于固定板与固定管之间分离设置的方式而言,当锚固结构分别受到来自支撑结构和固定面上固定点的作用力时,其各部位能更加协调地分解受力,因此结构更加稳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道路水稳层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锚固结构,其包括底板(1

3)以及与底板(1

3)垂直相接的固定板(1

1)和固定管(1

2),所述固定管(1

2)中插入有用于打入地面或下层水稳层的锚固杆(1

4);支撑结构,其包括与所述固定板(1

1)转动连接的斜杆(7),以及与所述固定板(1

1)转动连接的竖杆(6),所述固定板(1

1)与所述竖杆(6)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竖杆(6)与所述固定板(1

1)连接角度的定位部(2),还包括横杆(8),所述横杆(8)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斜杆(7)相配合来调整支撑距离和角度的限位槽(9),所述横杆(8)上远离所述限位槽(9)的一端与所述竖杆(6)转动连接;顶紧结构,其包括用于顶紧模板(12)的顶板(10),所述顶板(10)位于所述横杆(8)上远离所述竖杆(6)的一端,并与所述横杆(8)转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道路水稳层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

1)的一边与所述固定管(1

2)相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调式道路水稳层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

1)与所述斜杆(7)通过第一连接部(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包括贯通所述斜杆(7)、所述固定板(1

1)和所述竖杆(6)设置的第一连接螺栓孔(3

1),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螺栓孔(3

1)中的第一连接螺栓(3

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式道路水稳层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2)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

1)上的以所述第一连接螺栓孔(3

1)为圆心呈圆弧状布置的若干个第一定位孔(2

1),以及设置在所述竖杆(6)上的第二定位孔(2

3),以及贯通安装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国张明王萍曾铮宣余泽袁江鹏胡浪浪史建国竹皆荣陈叶刚李罗杰冯言强夏家桢黄磊郭俏芸闫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