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鸿专利>正文

一种序批式生物膜反应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3809 阅读:3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序批式生物膜反应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属于生物膜法 污水处理领域,目的是解决现有固定填料式和移动填料式SBBR各自存在的不 足,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嵌套筒体构成的反应器,内筒、中筒底部开口并都与外 筒底部连通,内筒和中筒顶部持平,外筒顶部高出内筒和中筒,内筒、中筒之 间设置有微孔曝气环,内筒、中筒、外筒彼此之间的间隔空间内设置有活性碳 酸钙改性聚(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多孔微生物固定化载 体,外筒的侧壁上开设有换容排水管,外筒底部开设有放空管,外筒底部通过 气管与空气压缩机连通,空气压缩机的控制部件连接有时间控制器;方法包括 进水、曝气、停曝和排水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膜法污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序批式生物膜法(SBBR ) 处理含氨氮有机废水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生物脱氮工艺研究方面,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 SBBR)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SBBR最早是在1990年由Gonzales和Wilderer提出。1992年,德国学者 Wilderer为解决进水水力负荷波动过大及防止生长速率小的微生物从反应器 系统中淘洗出去等问题,同时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不能处理某些高负荷或含毒 工业废水的现状,正式提出生物膜反应器的序批式运行模式,即SBBR工艺。SBBR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础上,遵循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操 作方式,在反应器内装有不同的填料,如投加活性炭(粉末或颗粒状)使污泥 颗粒化或在反应器中安装填料使活性污泥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它是一种将生 物膜与活性污泥法进行有机结合的新型复合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工艺通过在SBR中添加载体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基础,将间歇操作 模式引入到生物膜反应器中, 一方面可提高系统的污泥浓度,增加微生物与污 水的接触面积,提高硝化菌、反硝化菌的固着量与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防止生物量随悬浮污泥流失;另一方面,由于系统引入了间歇运行特征,其周 期性的操作、充排式的运行使SBBR具备很强的可控制能力。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固定填料式SBBR。固定填料式SBBR内装有陶粒、软纤维填料、聚乙烯填料或其它固定性生物载体,工作原理和传统滴滤池及接触氧化池非常相似。研究表明,使用固定填料的SBBR能够取得较好的污水处理效 果。特别是可以在一个反应器内通过缺氧、好氧等不同工序的控制完成脱氮过 程,并取得较好效果。但是,为解决固定填料生物膜的更新及填料的堵塞问题, 需要设置反冲洗装置,进行反沖洗脱膜及消除堵塞,使得装置及操作变得复杂。 再者,固定填料对气泡的切割作用有限,氧的传质效率不高,整个反应器内有 机污染物的传质效率也不高。另外,在轻质、高效、 <介廉、使用寿命长的填料 的选择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也有移动填料式SBBR的报道,在反应器内装有粒状可移动的生物载体(如 颗粒活性炭等),颗粒活性炭载体在反应器内呈不规则紊动状态,称为 GAC-SBBR,这种方法可以去除难降解底物,同时也可以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散发 到空气中,但反应器内载体的流态化欠佳,传质效果不理想,载体易破碎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提供一种改进的序批式生物膜反应装置和运行方法,可有效解决固定填料式 SBBR中静态生物膜的更新问题,大大增强生物膜的活性,提高传质效率,同时 可避免出现填料堵塞问题,省去反冲洗操作工序,简化操作,而相对一般移动 填料式SBBR而言,可大大改善载体的流化性能,从而大大提高传质效率,处 理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序批式生物膜反应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嵌套筒体构成的反应器,内筒、 中筒底部开口并都与外筒底部连通,内筒和中筒顶部持平,外筒顶部高出内筒 和中筒,内筒、中筒之间设置有4敫孔曝气环,内筒、中筒、外筒彼此之间的间 隔空间内设置有活性碳酸钾改性聚(如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曱基丙烯酸曱酯)多孔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外筒的侧壁上开设有换容排水管,外筒底部开设 有放空管,外筒底部通过气管与空气压缩机连通,空气压缩机的控制部件连接 有时间控制器。所述换容排水管包括三分之一换容排水管、三分之二换容排水管和全换容 排水管。所述外筒与中筒之间、中筒与内筒之间设置有固定楔块。 所述气管上设置有气体流量计。一种序批式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 进水污水从反应器顶部瞬时加入;b. 曝气阶段曝气量控制在刚好能使载体流化起来的水平,载体挂膜形 成的生物颗粒在反应器的内、中、外三个筒中呈循环流化状态,持续 时间根据废水性质确定;c. 停曝阶段停止曝气,生物颗粒开始沉淀,同时反应器很快形成缺氧 环境,停曝缺氧时间为1. 5 ~ 2小时;d. 排水处理后的污水经换容排水管排出反应器。 所述步骤b和步骤c重复两次以上。每天按步骤a-d进行2-3个周期,每个周期中,步骤b和步骤c重复两 次以上。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装置,仅采用嵌套的筒体通入气体则可实现序批式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反应器的部件少、结构简单,操作管理简便;反应器中载 体呈循环流化状态,生物颗粒碰撞剧烈,有利于生物膜的实时更新,保持良好 的活性;其次,载体呈循环流化状态增加了污水中污染物成分与生物膜接触的 机会,提高了污染物的传质效率;再者,载体循环流化也加强了对气泡的切割 作用,提高了氧的传质效率;采用的改性多孔聚合物载体适合于微生物固定化, 湿密度略大于水,易于流化,载体不易破碎,不易流失。釆用上述步骤的方法,每个周期内曝气/停曝交替,曝气好氧阶段控制曝 气量,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停曝缺氧阶段可增强反硝化效果,该运行方式有利于节约能耗,并可取得很好的脱氮效果,在取得很好脱氮效果的同时,COD 的去除效果也比较理想。可见,采用上述结构的装置和采用上述步骤的方法,可有效解决固定填料 式SBBR中静态生物膜的更新问题,大大增强生物膜的活性,提高传质效率, 同时可避免出现填料堵塞问题,省去反冲洗操作工序,简化操作,而相对一般 移动填料式SBBR而言,可大大改善载体的流化性能,从而大大提高传质效率, 处理效果更好。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l是本专利技术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应用一个周期反应器内溶解氧的浓度变化图3是本专利技术应用一个周期内各种形式氮浓度的变化图4是本专利技术应用一个周期内C0D浓度的变化图中标号l是反应器,2是固定楔块,3是三分之一换容排水管,4是三 分之二换容排水管,5是全换容排水管,6是微孔曝气环,7是放空管,8是气 体流量计,9是空气压缩机,IO是时间控制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l所示,序批式生物膜反应装置包括三个嵌套筒体构成的反应器1,内筒、中筒底部开口并都与外筒底部连通,内筒和中筒顶部持平,外筒顶部高出内筒和中筒,内筒、中筒之间设置有微孔曝气环6,内筒、中筒、外筒彼此之间的间隔空间内设置有活性碳酸钓改性聚(如丙烯酸曱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多孔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外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三分之一换容排水管3、三分之二换容排水管4和全换容排水管5,外筒底部开设有放空管7,外6筒底部通过气管与空气压缩^/L连通9,空气压缩机9的控制部件连接有时间控 制器IO。为加强牢固度,外筒与中筒之间、中筒与内筒之间设置有固定楔块2。 上述气管上设置有气体流量计8。利用上述装置进行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处理污水的方法如下 先人工合成废水以进行验证,该合成废水主要由葡萄糖、氯化铵、磷酸氲 二钾、磷酸二氢卸、碳酸氢钠及少量微量元素配置而成。采用序批式运行,每天运行3个周期,每个周期运行8个小时,每个周期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 进水污水从反应器顶部瞬时加入;b. 曝气阶段曝气量控制在刚好能使载体流化起来的水平,载体挂膜形 成的生物颗粒在反应器的内、中、外三个筒中呈循环流化状态,通过 时间控制器10控制空气压缩机9进行曝气2. 5小时;c.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序批式生物膜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个嵌套筒体构成的反应器,内筒、中筒底部开口并都与外筒底部连通,内筒和中筒顶部持平,外筒顶部高出内筒和中筒,内筒、中筒之间设置有微孔曝气环,内筒、中筒、外筒彼此之间的间隔空间内设置有活性碳酸钙改性聚多孔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外筒的侧壁上开设有换容排水管,外筒底部开设有放空管,外筒底部通过气管与空气压缩机连通,空气压缩机的控制部件连接有时间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鸿邓仕槐彭宏李远伟张小洪刑建晶张延宗王应军冯景春
申请(专利权)人:肖鸿邓仕槐彭宏李远伟张小洪刑建晶张延宗王应军冯景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