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2778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池体一端设有进水堰门,池体另一端设有出水堰门,池体底部设有污泥斗,池体中设有至少2个分隔筒,每个分隔筒中设有曝气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了多个区域隔离筒,每个隔离筒内设置的曝气管均在本区域形成泥水混合液上升水流,上升水流经过缺氧区、好氧区,从区域隔离筒上沿溢出,又回流至底层厌氧区进行反硝化反应这样的循环过程。有多个区域隔离筒,就重复多次反应过程,从而较大的提高了硝化反硝化的反应深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行业的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好氧/沉淀池。
技术介绍
在污水生化处理系统中,水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污水生化处理系 统总是由若干个水池组成,每个水池都被赋予不同的工艺任务,例如厌氧反应池、好氧反应 池、二沉池、调节池等。在工程实施中,总希望各个反应池能完成工艺设计所要求它的任务 指标,并尽可能的完美。于是,在各种反应池的设计过程中,对池的形状,池的结构,设备的 选用和安装,都作了精心的选择和安排。这些选择和安排遵循下列原则(1)针对该反应池的功能和任务,采用高效而合理的工艺手段;(2)池内易生成有利于反应的小环境,务必使反应充分,效率提高;(3)缩短反应时间,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土建费用;(4)采用创新技术,提高技术含量,降低运行费用。遵循上述原则,本专利技术推出一种新型的好氧反应池,在池内设置一组上下不封口 的隔离筒,筒内中间部位设置曝气管,形成中层气提循环曝气。池底采用带斜坡的泥斗形 式,当反应池停止曝气用作沉淀池时,利于排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沉淀池,它可克服现有 技术中曝气效率低、污水适应能力差的一些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沉淀池,它 主要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池体一端设有进水堰门,池体另一端设有出水堰门,池体底部 设有污泥斗,池体中设有至少2个上下不封口的分隔筒,每个分隔筒中部设有曝气管。使用时,本专利技术的池体中配置的隔离筒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区域曝气效率 高,氧的利用率高;独特设计的倒流流道使得活性污泥充分混合,不会出现死区;曝气深度 的减低使得能耗降低等诸多优点;在运行时,污水能随着下降通道进入隔离筒底部,由于底 部的兼性污泥处于厌氧状态,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聚羟基丁酸脂(UFA),兼性污泥 中聚磷菌快速吸收合成三磷酸腺苷(ATP),释放出磷酸盐。同时,在缺氧状态下,兼性污泥优 先得到碳源,完成脱氮,转化为氮气逸出;在隔离筒的中部设有曝气管,当气泡上升时,产生 气提效应,带动混合液水流上升,混合液进入曝气区后,得到丰富的氧源补充,从而完成脱 磷,脱氨氮。附磷污泥比重较大,沉淀在池底,氨氮化为气体逸出;本专利技术在运行时,安装在 每个隔离筒内的曝气管均有独立的气量调节功能,通过气量调节,可以改变该隔离筒内泥 水混合液的上升速度,控制泥水混合液在该筒内的停留时间,亦即在该筒内的反应时间。这 样一来,将原先较为模糊的工艺过程控制细化成若干个带有个性化特征的反应区域,在调 试中针对不同的水质作不同的设置,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处理技术显得更为有效和合理,在面对不同的污水时,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本专利技术设置了多个区域隔离筒,每个隔离筒内设置的曝气管均在本区域形成泥水混合液上升水流,上升水流经过缺氧区、好氧区,从区域隔离筒 上沿溢出,又回流至底层厌氧区进行反硝化反应这样的循环过程。有多个区域隔离筒,就重 复多次反应过程,从而较大的提高了硝化反硝化的反应深度和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池体2,其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池体一端设有进水堰门1,池 体另一端设有出水堰门13,池体底部设有污泥斗9,池体中设有至少2个分隔筒4,每个分隔 筒中设有曝气管5。池体的顶部设有风机气流进管,风机气流进管上设有风机气流进口 7, 风机气流进管与曝气管5相连,风机气流进管与曝气管的连接处设有进风调节阀12。每个 分隔筒中,曝气管设置在分隔筒的中部位置,曝气管的上方为好氧区10,曝气管的下方为缺 氧区11,分隔筒与污泥斗之间设有厌氧区8,污泥斗设有至少2个凹槽,每个凹槽的位置与 分隔筒相对应。在实施中,池体设有5个分隔筒,池体2上端设有进水堰门1,污水由进水堰门下降 通道入池底部厌氧区8,与堆积在池底部的污泥混合接触,进行厌氧反应。此时,安装在区域 分隔筒4中间部位的曝气管5正在源源不断产生上升气泡,其造成的气提效应将厌氧区8 的泥水混合液向上提升,泥水混合液的上升水流3经过处于厌氧区8和曝气管5之间的缺 氧区11,进一步对污水中营养物降解和转化。泥、水混合物继续上升,到达曝气管5以上部 位,即充满曝气气泡的好氧区10,产生好氧碳化和硝化反应。当泥、水混合液继续上升至区 域隔离筒4沿口,因区域隔离筒4与相邻隔离筒之间及与池壁之间均存在水流下降通道,溢 出隔离筒4沿口的泥水混合液也顺着污泥下沉方向6流向底部的厌氧区8,一部分泥水混 合液作本区域自身循环用,另一部分泥水混合液流入相邻区域的厌氧区,做下一个循环用。 有5个隔离筒,就重复5次循环。在这样一个大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供氧混合能,加之自然 水力循环形成交叉分布的厌氧、缺氧、好氧环境,使水中营养物质形成扩散对流,最大限度 强化水、液、气三相传质,这样就容易产生高效脱氮除磷及新型氨氧化反应。安装在每个隔离筒4内的曝气管5,均有独立的气量调节功能,通过气量调节,可 以改变该隔离筒内泥水混合液的上升速度,控制泥水混合液在该筒内的停留时间,亦即在 该筒内的反应时间。这样一来,将原先较为模糊的工艺过程控制细化成若干个带有个性化 特征的反应区域,在调试中针对不同的水质作不同的设置,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处理技术显得更 为有效和合理,在面对不同的污水时,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在具体工程中,将二个池并联使用,每个池轮流用作好氧池和沉淀池,曝气时为好 氧池,停止曝气时为沉淀池。当用作沉淀池时,预先设计好的池底泥斗利于污泥的堆积和排出ο权利要求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沉淀池,它主要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池体一端设有进水堰门,池体另一端设有出水堰门,池体底部设有污泥斗,池体中设有至少2个分隔筒,每个分隔筒中设有曝气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池体的顶部 设有风机气流进管,风机气流进管上设有风机气流进口,风机气流进管与曝气管相连,风机 气流进管与曝气管的连接处设有进风调节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每个分隔筒 中,曝气管设置在分隔筒的中部位置,曝气管的上方为好氧区,曝气管的下方为缺氧区,分 隔筒与污泥斗之间设有厌氧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污泥斗设有 至少2个凹槽,每个凹槽的位置与分隔筒相对应。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池体一端设有进水堰门,池体另一端设有出水堰门,池体底部设有污泥斗,池体中设有至少2个分隔筒,每个分隔筒中设有曝气管。本专利技术设置了多个区域隔离筒,每个隔离筒内设置的曝气管均在本区域形成泥水混合液上升水流,上升水流经过缺氧区、好氧区,从区域隔离筒上沿溢出,又回流至底层厌氧区进行反硝化反应这样的循环过程。有多个区域隔离筒,就重复多次反应过程,从而较大的提高了硝化反硝化的反应深度和效率。文档编号C02F3/30GK101857306SQ20091004890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7日专利技术者吴勇, 周涛, 黄永宽 申请人:上海达源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沉淀池,它主要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池体一端设有进水堰门,池体另一端设有出水堰门,池体底部设有污泥斗,池体中设有至少2个分隔筒,每个分隔筒中设有曝气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勇周涛黄永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达源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