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与车灯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3302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光装置与车灯模块,其中该发光装置包括:基板;第一发光部设置在基板上并具有第一侧面和背向基板的第一表面;第一波长转换层具有面向第一表面的第一附着面,第一附着面具有从第一表面的边缘向外凸出第一宽度的第一外围区;第一透光部侧向覆盖第一侧面并位于第一外围区下方;第二发光部位于第一发光部旁,第二发光部具有第二侧面和背向基板的第二表面;第二波长转换层具有面向第二表面的第二附着面,第二附着面具有从第一表面的边缘向外凸出第二宽度的第二外围区,且第二宽度小于第一宽度;第二透光部侧向覆盖第二侧面并位于第二外围区下方,第二透光部与第一透光部的断面形状不同;以及反射部覆盖第一透光部及第二透光部。第二透光部。第二透光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与车灯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发光装置,以及具有上述发光装置的车灯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在车用照明的领域中,因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发光效率高与体积小的优点,因此市面上多数车款的车用照明已采用发光二极管取代传统的卤素灯与氙气灯。并且,由于发光二极管具备体积小的优点,所以较适合设计成复合照明光源。详细来说,复合照明光源可包含两种以上不同功能的车用灯具,例如将行车灯与方向灯整合成一组复合照明光源,以有效地减少配置车用灯具的空间。不过,对于不同功能的车用灯具而言,其提供的配光分布必须彼此不同;例如,行车灯与方向灯的配光分布必须彼此不同,以维持行车的安全性并符合法规规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以产生至少两种不同配光分布的光线。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灯模块,以产生至少两种不同配光分布的光线。
[000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发光装置包括基板、第一发光部、第一波长转换层、第一透光部、第二发光部、第二波长转换层、第二透光部以及反射部。第一发光部设置在基板上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一侧面,第一表面背向基板。第一波长转换层设于第一表面上并具有面向第一表面的第一附着面,第一附着面具有从第一表面的边缘向外凸出第一宽度的第一外围区。第一透光部侧向覆盖第一侧面并位于第一外围区下方。第二发光部设置在基板上并位于第一发光部旁。第二发光部具有第二表面和第二侧面,第二表面背向基板。第二波长转换层设于第二表面上并具有面向第二表面的第二附着面。第二附着面具有从第一表面的边缘向外凸出第二宽度的第二外围区,其中第二宽度小于第一宽度。第二透光部侧向覆盖第二侧面并位于第二外围区下方。第二透光部与第一透光部的断面形状不同。反射部覆盖第一透光部及第二透光部。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透光部具有背向第一侧面的第一外侧面。第二透光部具有背向第二侧面的第二外侧面。第一外侧面和第二外侧面包括内凹弧面、外凸弧面或斜面,且第一外侧面的斜率由上往下(由第一发光部朝下指向基板的方向)渐减;第二外侧面的斜率由上往下(由第二发光部朝下指向基板的方向)渐增。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装置还包括透光胶层,其中,透光胶层设置于第一表面与第一附着面之间。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附着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小于0.8。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光胶层邻接于第一透光部。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部覆盖第一外侧面的全部。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宽度大于或等于两倍的第二宽度。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波长转换层与第二波长转换层的出射光束具有不同的色系。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波长转换层还具有位于第一附着面上方的侧面,第二波长转换层还具有位于第二附着面上方的侧面。反射部还覆盖第一波长转换层的侧面和第二波长转换层的侧面。
[001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车灯模块适于产生相异色系的两光束。所述车灯模块包括上述的发光装置。
[0015]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中,第一透光部覆盖第一发光部的第一侧面,第二透光部则覆盖第二发光部的第二侧面,其中第一透光部与第二透光部具有不同的断面形状。此外,反射部是覆盖第一透光部与第二透光部,以反射进入第一透光部及第二透光部的光线。因为第一透光部与第二透光部具有不同的断面形状,因此从第一透光部出射的光线的配光分布会异于从第二透光部出射的光线的配光分布。基于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能产生至少两种配光分布相异的光线。因本专利技术的车灯模块采用前述的发光装置,所以能产生至少两种配光分布相异的光线。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沿的A

A剖线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的第一透光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是图2的第二透光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灯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沿的A

A剖线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2的第一透光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的第二透光部的放大示意图。请先参考图1与图2,发光装置100包括基板110、第一发光部120、第一波长转换层130、第一透光部140、第二发光部150、第二波长转换层160、第二透光部170以及反射部180。请一并参考图2与图3,第一发光部120设置在基板110上并具有第一表面121和第一侧面122,其中,第一表面121背向基板110,第一侧面122则可连接至第一表面121。第一波长转换层130设于第一表面121上并具有面向第一表面121的第一附着面131。第一附着面131具有从第一表面121的边缘向外凸出第一宽度W1的第一外围区Z1。第一透光部140侧向覆盖第一侧面122并位于第一外围区Z1下方。请一并参考图2与图4,第二发光部150设置在基板110上并位于第一发光部120旁。第二发光部150具有第二表面151和第二侧面152,其中第二表面151背向基板110,第二侧面152则可连接第二表面151。第二波长转换层160设于第二表面151上并具有面向第二表面151的第二附着面161。第二附着面161具有从第一表面121的边缘向外凸出第二宽度W2的第二外围区Z2,其中第二宽度W2小于第一宽度W1。第二透光部170侧向覆盖第二侧面
152并位于第二外围区Z2下方。如图2所示,第二透光部170与第一透光部140的断面形状不同。具体而言,上述的断面形状是指从第一波长转换层130(或第二波长转换层160)于俯视图中在横向中线位置处的剖面,即图2所示的剖视示意图。反射部180覆盖第一透光部140及第二透光部170,其中图3及图4省略反射部180,以便清楚呈现第一透光部140及第二透光部170。
[0023]基板110可包括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再配线板(Redistribution Layer Board,RDL Board),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
[0024]第一发光部120与第二发光部150能分别产生光线,其中一部分的所述光线能分别入射至第一波长转换层130与第二波长转换层160,并从第一波长转换层130与第二波长转换层160出射。另一方面,另一部分的所述光线则能分别入射至第一透光部140与第二透光部170,并在被反射部180反射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基板;第一发光部,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一侧面,所述第一表面背向所述基板;第一波长转换层,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并具有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附着面,所述第一附着面具有从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缘向外凸出第一宽度的第一外围区;第一透光部,侧向覆盖所述第一侧面并位于所述第一外围区下方;第二发光部,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发光部旁,所述第二发光部具有第二表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二表面背向所述基板;第二波长转换层,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上并具有面向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附着面,所述第二附着面具有从所述第二表面的边缘向外凸出第二宽度的第二外围区,其中所述第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第二透光部,侧向覆盖所述第二侧面并位于所述第二外围区下方,所述第二透光部与所述第一透光部的断面形状不同;以及反射部,覆盖所述第一透光部及所述第二透光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具有背向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二透光部具有背向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外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和所述第二外侧面包括内凹弧面、外凸弧面或斜面,且所述第一外侧面的斜率由上往下渐减,所述第二外侧面的斜率由上往下渐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透光胶层,其中,所述透光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附着面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着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小于0.8。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胶层邻接于所述第一透光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玮余仁杰刘俊宏李欣桦
申请(专利权)人:元丰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