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941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其包含基板、导电层、多个发光二极管、透光层及图案层。基板具有基板表面。导电层设置于基板的基板表面上。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导电层上。透光层设置于基板的基板表面上并覆盖基板的基板表面、导电层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图案层设置于透光层的透光表面上,并具有多个第一图案。多个第一图案对应多个发光二极管,并分别位于多个发光二极管的上方,使图案层可遮挡及/或反射多个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达到均匀出光的效果。达到均匀出光的效果。达到均匀出光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尤其涉及一种可改善出光均匀度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液晶显示器多使用以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光源的背光模组。为了满足高画质与高对比的需求,常使用具有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功能的直下式背光模组(Direct

Lit Backlight Unit),让显示器在局部区域变暗的同时,明亮的区域能依旧保持其亮度。
[0003]为实现区域调光功能,芯片直接封装技术(Chip on Board;COB被导入直下式背光模组中。背光模组通常包含具有电路的基板、设置于电路上的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膜材。电路的布局与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摆放方式会影响背光模组的发光均匀度,膜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上述的影响并提高发光均匀度。但是,膜材会增加背光模组的厚度而不利于在紧凑型产品上的应用。
[0004]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可以提供均匀的发光并降低厚度,为此一业界重要课题。
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含:基板,具有基板表面;导电层,设置于所述基板表面上;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导电层上,且与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透光层,具有远离所述基板表面的透光表面,并覆盖所述基板表面、所述导电层及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及图案层,设置于所述透光表面上,具有多个第一图案,且所述多个第一图案对应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分别位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的上方;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图案各具有最大宽度,且所述多个第一图案中至少其一的所述最大宽度具有以下关系式:W
P
≥2n(T
E

T
L
)(1

1/n2)
1/2
+W
L
;其中,W
P
为单一个所述第一图案的所述最大宽度,n为所述透光层的折射率,T
E
为所述透光层的厚度,T
L
为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厚度,W
L
为单一个所述第一图案对应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最大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图案层具有多组第二图案,所述多组第二图案中之一组对称地环绕所述多个第一图案中之一并以其为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图案中至少其一覆盖所述透光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多组第二图案中至少其一组覆盖所述透光表面的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透光表面未被所述多个第一图案及所述多组第二图案覆盖的面积大于被所述多个第一图案与所述多组第二图案覆盖的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图案层的厚度介于15微米~35微米之间。6.一种背光模组,包含:基板,具有基板表面;导电层,设置于所述基板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茜胡玮珊郑景太
申请(专利权)人:元丰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