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3277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包括:连接导管,所述连接导管设有贯通的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孔;换向管,所述换向管设有第一接通管组、第二接通管组,第二接通管组包括贯通换向管的第五导流孔、第六导流孔;第五导流孔、第六导流孔于所述第三圆柱体端面开口孔距与所述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孔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端面开口孔距相对应,且第五导流孔、第六导流孔于所述换向管内呈曲线交叉,且不连通;套筒与端盖,压持件,压持件用于所述换向管相对所述连接导管转动,所述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孔与所述第一接通管组或与所述第二接通管组连通后,压持换向管与所述连接导管,保持所述第一圆柱体端面与所述第三圆柱体端面紧固贴靠。固贴靠。固贴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装置
,具体是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

技术介绍

[0002]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患者体位改变或血管塌陷,引起透析导管贴壁,从而导致输入压力极端负值或输出压力极端正值的情况,当发生这种问题后,透析机器发出警报与停机,无法正常运行,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
[0003]当患者的连接的血滤导管发生贴壁现象,引起输入压力极端负值时,需要及时快捷的进行排除,通常采用改变两路输液管流向切换的方式;目前对两路输液管流向切换的方式为解除管道连接,再重新交叉连接,操作较为繁琐,效率低,复杂费时;而且重新连接管道后,管道连接密封性会出现下降的问题,容易受到外界污染,造成患者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包括:
[0006]连接导管,所述连接导管设有贯通的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孔,且所述连接导管由同轴线的第一圆柱体与第二圆柱体衔接一体,所述第一圆柱体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体;
[0007]换向管,所述换向管由同轴线的第三圆柱体与第四圆柱体衔接一体,所述第三圆柱体直径大于所述第四圆柱体,且所述第三圆柱体的直径大致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直径相等;所述换向管设有第一接通管组、第二接通管组,所述第一接通管组包括贯通换向管的第三导流孔、第四导流孔;所述第二接通管组包括贯通换向管的第五导流孔、第六导流孔;所述第三导流孔、第四导流孔于所述第三圆柱体端面开口孔距与所述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孔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端面开口孔距相对应,且所述第三导流孔、第四导流孔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所述第五导流孔、第六导流孔于所述第三圆柱体端面开口孔距与所述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孔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端面开口孔距相对应,且所述第五导流孔、第六导流孔于所述换向管内呈曲线交叉,且不连通;所述第一圆柱体端面与所述第三圆柱体端面贴靠,当所述换向管相对所述连接导管转动第一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孔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三导流孔、第四导流孔连通;当所述换向管相对所述连接导管转动第二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孔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五导流孔、第六导流孔开口连通;
[0008]套筒与端盖,所述套筒与所述端盖连接,用于套接所述连接导管、换向管,且所述套筒设有容所述第四圆柱体伸出的第一通孔,所述端盖设有容所述第二圆柱体伸出的第二通孔;所述换向管外壁设有把手,所述套筒设有容所述把手活动的导向槽;
[0009]压持件,所述压持件用于所述换向管相对所述连接导管转动,所述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孔与所述第一接通管组或与所述第二接通管组连通后,压持所述换向管与所述连接导管,保持所述第一圆柱体端面与所述第三圆柱体端面紧固贴靠。
[0010]进一步地,所述压持件设于所述套筒与所述端盖的围合空间内;所述压持件包括压持环、弹性件;所述压持环套接所述第四圆柱体,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压持环与所述第三圆柱体之间;所述压持环设有伸出所述第二通孔的操作部、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凸台;所述操作部外壁设有档杆,所述端盖设有与所述档杆对应的切换通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柱体设有止转凹槽,所述套筒内壁设有与所述止转凹槽对应的止转凸起。
[0012]进一步地,所述操作部端面设有防滑纹路。
[0013]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0014]进一步地,所述切换通孔为“L”形。
[0015]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一端头与所述换向管轴线的连接直线和所述导向槽另一端头与所述换向管轴线的连接直线,两直线的夹角大致为180
°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能够通过这种设计制作出的换向器单元,避免了反复解除管道连接,再重新连接的繁琐工作,效率低,操作复杂费时的问题,避免了重新连接管道后,管道连接密封性下降的问题,避免了受到外界污染,造成患者感染的问题,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申请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申请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结构爆炸图。
[0019]图3为本申请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的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孔与第一接通管组连通时的剖视图。
[0020]图4为本申请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的连接导管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申请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的连接导管剖视图。
[0022]图6为本申请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的套筒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申请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的套筒剖视及连接导管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申请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的换向管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申请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的换向管透视图。
[0026]图10为本申请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的第一接通管组、第二接通管组布局图。
[0027]图11为本申请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的压持环结构示意图。
[0028]图12为本申请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的端盖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所示的附图标记:1、连接导管;110、第一圆柱体;111、止转凹槽;120、第二圆柱体;131、第一导流孔;132、第二导流孔;2、换向管;210、第三圆柱体;220、第四圆柱体;230、第一接通管组;231、第三导流孔;232、第四导流孔;240、第二接通管组;241、第五导流孔;242、第六导流孔;250、把手;3、套筒;310、第一通孔;320、导向槽;330、止转凸起;4、端盖;410、第二通孔;420、切换通孔;5、压持件;510、压持环;511、操作部;5111、防滑纹路;512、凸台;513、档杆;520、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请参照图1-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包括:
[0031]连接导管1,所述连接导管1设有贯通的第一导流孔131、第二导流孔132,且所述连接导管1由同轴线的第一圆柱体110与第二圆柱体120衔接一体,所述第一圆柱体110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体120;
[0032]换向管2,所述换向管2由同轴线的第三圆柱体210与第四圆柱体220衔接一体,所述第三圆柱体210直径大于所述第四圆柱体220,且所述第三圆柱体210的直径大致与所述第一圆柱体110的直径相等;所述换向管2设有第一接通管组230、第二接通管组240,所述第一接通管组230包括贯通换向管2的第三导流孔231、第四导流孔232;所述第二接通管组240包括贯通换向管2的第五导流孔241、第六导流孔242;所述第三导流孔231、第四导流孔232于所述第三圆柱体210端面开口孔距与所述第一导流孔131、第二导流孔132于所述第一圆柱体110端面开口孔距相对应,且所述第三导流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滤导管流向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导管,所述连接导管设有贯通的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孔,且所述连接导管由同轴线的第一圆柱体与第二圆柱体衔接一体,所述第一圆柱体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体;换向管,所述换向管由同轴线的第三圆柱体与第四圆柱体衔接一体,所述第三圆柱体直径大于所述第四圆柱体,且所述第三圆柱体的直径大致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直径相等;所述换向管设有第一接通管组、第二接通管组,所述第一接通管组包括贯通换向管的第三导流孔、第四导流孔;所述第二接通管组包括贯通换向管的第五导流孔、第六导流孔;所述第三导流孔、第四导流孔于所述第三圆柱体端面开口孔距与所述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孔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端面开口孔距相对应,且所述第三导流孔、第四导流孔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所述第五导流孔、第六导流孔于所述第三圆柱体端面开口孔距与所述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孔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端面开口孔距相对应,且所述第五导流孔、第六导流孔于所述换向管内呈曲线交叉,且不连通;所述第一圆柱体端面与所述第三圆柱体端面贴靠,当所述换向管相对所述连接导管转动第一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孔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三导流孔、第四导流孔连通;当所述换向管相对所述连接导管转动第二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孔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五导流孔、第六导流孔开口连通;套筒与端盖,所述套筒与所述端盖连接,用于套接所述连接导管、换向管,且所述套筒设有容所述第四圆柱体伸出的第一通孔,所述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志东何彬杨郑陈亚萍王敦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