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排气水路结构及控温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3268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排气水路结构及控温仪,该自动排气水路结构包括第一水箱、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制冷模组、第一水泵和排气阀,制冷模组的出口端通过第一管路与用冷端的入水口相连通,制冷模组的入口端通过第二管路与用冷端的出水口相连通,第一水箱与第二管路连通,以使第一水箱内的液体能够流入第一水泵和制冷模组,制冷模组对液体进行降温,进而对用冷端降温,第一水泵设于第二管路,以能够对用冷端持续降温,排气阀设于第二管路,并用于将第二管路的气体排出,使得液体能够流入第一水泵和制冷模组,以使第一水泵不会发生气浊现象,从而不会使叶轮、泵壳等产生破坏及造成设备的噪声过大。造成设备的噪声过大。造成设备的噪声过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排气水路结构及控温仪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排气水路结构及控温仪。

技术介绍

[0002]医用控温仪常常应用于患者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是一种以物理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低并维持在30

35℃内的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某些疾病。
[0003]医用控温仪所采用的水箱外循环式的水路结构中,由于水路结构是密闭状态,使得在设备刚装配完成后,水箱内的水体难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进水泵中,常常得反复进行多次启停动作后,才有水流进水泵,在实际应用中,无法有效排除气体,使得水泵发生汽蚀现象,从而导致叶轮、泵壳等产生破坏及造成设备的噪声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排气水路结构及控温仪,旨在解决医用控温仪所采用的水箱外循环式的水路结构中,由于水路结构是密闭状态,使得在设备刚装配完成后,水箱内的水体难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进水泵中,常常得反复进行多次启停动作后,才有水流进水泵,在实际应用中,无法有效排除气体,使得水泵发生汽蚀现象,从而导致叶轮、泵壳等产生破坏及造成设备的噪声过大的技术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排气水路结构,包括:第一水箱、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制冷模组、第一水泵和排气阀;
[0006]所述制冷模组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用冷端的入水口相连通,所述制冷模组的入口端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用冷端的出水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
[0007]所述第一水泵设于所述第二管路,并用于驱动液体在所述制冷模组和所述用冷端之间循环流动;
[0008]所述排气阀设于所述第二管路,并用于将所述第二管路的气体排出。
[0009]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阀包括排气状态和常开状态,所述排气阀处于所述排气状态或所述常开状态,所述排气阀将所述第二管路与外部连通或封闭。
[0010]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阀为三通电磁阀,所述第二管路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三通电磁阀设有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用冷端的出水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泵的入口端相连通,所述第三口与所述第一水箱的顶部相连通;
[0011]所述排气阀处于所述排气状态时,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三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二口相阻断,所述排气阀处于所述常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三口相阻断,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二口相连通。
[0012]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排气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管路,并用于感测所述第一管路内液体的温度值。
[0013]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排气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二水箱、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和散热模组,所述散热模组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二水箱的入水口相连通,所述散热模组的入口端通过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二水箱的出水口相连通。
[0014]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排气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于所述第四管路,并用于驱动液体在所述散热模组和所述第二水箱之间循环流动。
[0015]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排气水路结构还包括散热翅片和风扇,所述散热翅片安装于所述第四管路,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散热翅片上,以使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能够将热量输送到外部。
[0016]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排气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二传感器和/或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三管路,并用于感测所述第三管路内液体的压力值,和/或所述第三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三管路,并用于感测所述第三管路内液体的温度值。
[0017]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排气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五管路,所述第一水箱通过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第二水箱连通。
[0018]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控温仪,所述控温仪包括显示屏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自动排气水路结构。
[0019]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采用本技术的自动排气水路结构及控温仪,自动排气水路结构的制冷模组的出口端通过第一管路与用冷端的入水口相连通,制冷模组的入口端通过第二管路与用冷端的出水口相连通,第一水箱与第二管路连通,以使第一水箱内的液体能够流入第一水泵和制冷模组,制冷模组对液体进行降温,从而能够对用冷端进行降温,第一水泵设于第二管路,并用于驱动液体在所述制冷模组和用冷端之间循环流动,以能够对用冷端持续降温,排气阀设于第二管路,并用于将第二管路中的气体排出,使得液体能够流入第一水泵和制冷模组,以使第一水泵不会发生气浊现象,从而不会导致叶轮、泵壳等产生破坏及造成设备的噪声过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其中:
[0023]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自动排气水路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所示自动排气水路结构中排气阀为排气状态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所示自动排气水路结构中排气阀为常开状态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第一水箱;2、第二水箱;3、第一管路;4、第二管路;41、第一管段;42、第二管段;5、第三管路;6、第四管路;7、制冷模组;8、散热模组;81、散热翅片;82、风扇;9、第一水泵;10、第一传感器;11、PID控温器;20、第二水泵;30、第二传感器;40、第五管路;50、排气阀;100、用冷端;101、入水口;102、出水口;200、控温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1]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排气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水箱、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制冷模组、第一水泵和排气阀;所述制冷模组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用冷端的入水口相连通,所述制冷模组的入口端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用冷端的出水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水泵设于所述第二管路,并用于驱动液体在所述制冷模组和所述用冷端之间循环流动;所述排气阀设于所述第二管路,并用于将所述第二管路内的气体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气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包括排气状态和常开状态,所述排气阀处于所述排气状态或所述常开状态,所述排气阀将所述第二管路与外部连通或封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排气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为三通电磁阀,所述第二管路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三通电磁阀设有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用冷端的出水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泵的入口端相连通,所述第三口与所述第一水箱的顶部相连通;所述排气阀处于所述排气状态时,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三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二口相阻断,所述排气阀处于所述常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三口相阻断,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二口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气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排气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显光陈垠仰熊景尹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