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河道生态治理用的污泥脱水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308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利河道生态治理用的污泥脱水仪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阵列开设有若干脱水槽,所述脱水槽的内部中心均安装有环状的脱水滤网,所述主体内部在转槽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部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在固定架的两侧均设有曲轴,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部对称开设有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且所述第一活动槽与第二活动槽的位置均与脱水槽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活动槽与第二活动槽内分别活动安装有挤压柱和脱离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污泥的连续脱水作业,同时可以很方便的将脱水完成之后的污泥取出。出。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河道生态治理用的污泥脱水仪器


[0001]本技术属于河道生态治理
,具体地说是一种水利河道生态治理用的污泥脱水仪器。

技术介绍

[0002]污泥是指有水和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大量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排入河道,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和垃圾在沉积到河道底部形成污泥,污泥积累过度不但会导致河道堵塞,还会对河道内的生态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对河道内污泥的处理是河道治理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0003]由于污泥是有污水、泥土以及一些污染物组成的固液混合体,在对污泥进行处理的时候,首先需要将污泥中的污水进行分离,也就是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在申请号CN201920904366.X中公开了一种污泥脱水装置,包括集水箱、第一外壳和转筒,集水箱底部的一侧固定设有出水管,集水箱顶端的中部嵌设有第一外壳,第一外壳的顶端与第二外壳的底端卡合连接,集水箱顶端的四个边角均通过立柱分别与顶板底端的四个边角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本技术一种污泥脱水装置,首先通过转筒旋转,利用离心力,将污泥中的水分甩出,进行初步脱水,然后通过挤压板挤压,将污泥中的水分挤出,对污泥进行二次脱水处理,两道工序进行脱水,可以使脱水更加彻底,同时可以提高装置的加工效率。
[0004]该专利技术中所公开的污泥脱水装置中,由于每完成一次污泥的脱水处理后,都需要将处理完成之后的污泥从转筒内部取出,使得该装置无法连续的完成对污泥的脱水工作,同时由于转筒内的污泥在受到挤压板的挤压后,污泥的密度会大大提升,同时污泥在转筒底部涨紧,导致污泥在将污泥从转筒内部取出时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利河道生态治理用的污泥脱水仪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用于污泥脱水的装置无法连续的完成对污泥的脱水处理,同时污泥在转筒内部受到挤压后,较难取出的问题。
[0006]一种水利河道生态治理用的污泥脱水仪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阵列开设有若干脱水槽,所述脱水槽的内部中心均安装有环状的脱水滤网,所述主体内部在转槽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部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在固定架的两侧均设有曲轴,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部对称开设有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且所述第一活动槽与第二活动槽的位置均与脱水槽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活动槽与第二活动槽内分别活动安装有挤压柱和脱离柱,所述挤压柱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部设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顶部从挤压柱的顶侧表面穿出,且所述移动柱与脱离柱的顶部均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杆,且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转轴顶部的两个曲轴之间转动相连。
[0007]进一步的,所述转槽的底部分别开设有排水槽和出料槽,且所述排水槽和出料槽的位置分别与挤压柱以及脱离柱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排水槽的底部倾斜设置,且底部高度最低处设有从主体表面穿出的出水口,所述出料槽的底部设有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的底部安装有出料输送带,且所述出料输送带的一端从主体的表面穿出。
[000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的底侧以及限位槽的底侧相抵。
[0009]进一步的,所述挤压柱与脱离柱的尺寸均与脱水滤网的形状尺寸相适配,所述出料槽的形状尺寸大于脱水滤网的形状尺寸。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部还设有送料管道,且所述送料管道的位置与脱水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送料管道的底部设有控制阀门。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之间通过减速器传动相连,所述转盘的底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主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且所述传动轴的一端穿入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轴之间通过齿轮组传动相连。
[0012]进一步的,所述挤压柱的底部设有内凹样式的锥形槽。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轴转动,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盘转动,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盘间歇转动,使转盘上的脱水槽依次从排水槽和出料槽的上方经过,同时脱水槽在经过排水槽与出料槽上方时均会停留片刻,在转盘停止转动的时间里,第一电机带动转轴转动,在转轴上的曲轴的作用下,通过连杆带动挤压柱与脱离柱向下压入脱水槽的脱水滤网内,挤压柱可以对脱水槽内的污泥进行挤压,使水分从脱水滤网内穿过,同时移动槽内的弹簧使得挤压柱可以相对于限位块向上进行移动,用于对脱水后的污泥进行缓冲,而脱离柱则可以挤压另一个脱水槽内脱水完成后的污泥,使其穿过出料槽,落到出料通道底部的出料输送带上,被出料输送带运出主体外通过转盘与挤压柱、脱离柱循环往复的配合使得本装置可以连续的进行对污泥的脱水作业,同时可以很方便的将污泥从脱水槽内取出。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剖视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转盘的局部剖视立体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挤压柱的平面剖视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转槽俯视角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中:
[0020]1、主体;2、转槽;3、转盘;4、脱水槽;5、脱水滤网;6、第一安装槽;7、固定架;8、转轴;9、曲轴;10、第一活动槽;11、第二活动槽;12、挤压柱;13、脱离柱;14、限位槽;15、限位块;16、移动柱;17、连接座;18、连杆;19、排水槽;20、出料槽;21、出水口;22、出料通道;23、出料输送带;24、弹簧;25、送料管道;26、控制阀门;27、第一电机;28、传动轴;29、第二安装槽;30、第二电机;31、锥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利河道生态治理用的污泥脱水仪器,包括主体1,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转槽2,转槽2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盘3,转盘3的顶部阵列开设有若干脱水槽4,脱水槽4的内部中心均安装有环状的脱水滤网5,主体1内部在转槽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6,第一安装槽6的内部设有固定架7,固定架7上转动安装有转轴8,转轴8在固定架7的两侧均设有曲轴9,第一安装槽6的底部对称开设有第一活动槽10和第二活动槽11,且第一活动槽10与第二活动槽11的位置均与脱水槽4的位置对应,第一活动槽10与第二活动槽11内分别活动安装有挤压柱12和脱离柱13,挤压柱12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14,限位槽1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限位块15,限位块15的顶部设有移动柱16,移动柱16的顶部从挤压柱12的顶侧表面穿出,且移动柱16与脱离柱13的顶部均设有连接座17,连接座17顶部均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河道生态治理用的污泥脱水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转槽(2),所述转槽(2)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盘(3),所述转盘(3)的顶部阵列开设有若干脱水槽(4),所述脱水槽(4)的内部中心均安装有环状的脱水滤网(5),所述主体(1)内部在转槽(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6),所述第一安装槽(6)的内部设有固定架(7),所述固定架(7)上转动安装有转轴(8),所述转轴(8)在固定架(7)的两侧均设有曲轴(9),所述第一安装槽(6)的底部对称开设有第一活动槽(10)和第二活动槽(11),且所述第一活动槽(10)与第二活动槽(11)的位置均与脱水槽(4)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活动槽(10)与第二活动槽(11)内分别活动安装有挤压柱(12)和脱离柱(13),所述挤压柱(12)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14),所述限位槽(1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限位块(15),所述限位块(15)的顶部设有移动柱(16),所述移动柱(16)的顶部从挤压柱(12)的顶侧表面穿出,且所述移动柱(16)与脱离柱(13)的顶部均设有连接座(17),所述连接座(17)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杆(18),且所述连杆(18)的另一端分别与转轴(8)顶部的两个曲轴(9)之间转动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利河道生态治理用的污泥脱水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槽(2)的底部分别开设有排水槽(19)和出料槽(20),且所述排水槽(19)和出料槽(20)的位置分别与挤压柱(12)以及脱离柱(1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排水槽(19)的底部倾斜设置,且底部高度最低处设有从主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比亚斯葛楠苗恒录李红芳荣浩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