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杠横梁和配备该保险杠横梁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279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险杠横梁,具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保险杠横梁和配备该保险杠横梁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险杠横梁,该保险杠横梁具有
[0002]‑
以其纵向沿着车辆横向(y方向)延伸的异型化的支承型材,该支承型材具有至少在端侧通过两个边脚和连接这两个边脚的型材底部沿着z方向U形地异型化的区段,和
[0003]‑
沿着z方向异型化的加宽元件,加宽元件连接在支承型材的每个端部上,通过加宽元件沿着纵向(y方向)延长所述支承型材。
[0004]‑
其中,每个加宽元件具有U形地异型化的连接区段,连接区段具有贴靠区段,
[0005]‑
其中,连接区段具有连接U形的异型部的两个边脚的型材底部,并且与支承型材的两个U形区段之一嵌接,并且沿着y方向与所述U形区段搭接地布置,并且
[0006]‑
其中,连接区段至少在其贴靠区段的区域中与支承型材的型材底部连接。
[0007]此外描述了一种配备有至少一个这种保险杠横梁的车辆。
[0008]由通用出版物US 9 902 349 B2已知一种保险杠横梁,在其端部设置有延长部分和一个V形的固持装置,该固持装置支撑在碰撞盒和延长部分的区段上。
[0009]另一种保险杠横梁由DE 10 2017 222 081 A1已知。在该现有技术中,横梁加宽元件与支承型材的端部对接,并且设计用于延长支承型材的异型轮廓。通过所公开的保险杠横梁使得能够在使用支承型材作为公共部件的情况下为不同的机动车提供不同宽度的保险杠横梁。就此而言,这种保险杠横梁连同其针对不同应用设计的加宽元件模块化地构造。加宽元件沿着车辆横向(y方向)具有作为型材突起部的连接板,以与支承型材连接,具体为用于与支承型材连接的中部的连接板和用于将加宽元件与布置在支承型材上的碰撞盒连接的上部的连接板和下部的连接板。该连接系统使横梁加宽元件能够简单并且快速地与支承型材装配。这种保险杠横梁的缺点是,尤其是在载荷较高、例如高速碰撞的请下,横梁和支承型材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定,并且横梁加宽元件可能会从支承型材上断裂,由此既大大增加了对车辆的损害,也增加了对车内人员的伤害风险。同样期望的是,减少设计加宽元件时的限制。
[0010]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改进开篇所述类型的保险杠横梁,使其通过使用不同的加宽元件满足不同车辆设计的要求,并且在适配不同的车辆和碰撞情况的情况下也增大了设计自由度。
[0011]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问题通过开篇提到的、按本专利技术所述类型的保险杠横梁解决,其中,
[0012]‑
每个加宽元件具有连接到贴靠区段上的配合区段和连接到配合区段上的延长区段,并且
[0013]‑
其中,连接区段在其配合区段的区域中通过其边脚至少区域性地接触支承型材的边脚。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扩展设计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描述中给出。所有描述的特征在此在原则上单独地或者任意组合地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与这些特征的关系和在权利要求书中的引用关系无关。
[0015]在这些设计方案的范畴中使用的方向: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对应于通常在车辆中
使用的方向。在此,x方向对应于车辆纵向延伸,y方向对应于车辆横向并且z方向对应于垂直轴线的方向。
[0016]在该保险杠横梁中,加宽元件与支承型材之间的连接作为型材中型材解决方案(Profil

in

Profil

)实现,其中,连接区段通过其贴靠区段和配合区段与支承型材的端部区域中的异型化的区段搭接地布置并且与该异型化的区段嵌接。由于连接的高稳定性,实际设置用于延长支承型材的延长区段可以在几何形状、机械强度或者材料方面进行非常个性化的设计。应当说明的是,加宽元件通常设计为一件式。该加宽元件也可以由多个构件组成。
[0017]通过支承型材和加宽元件之间的该型材中型材连接(Profil

in

Profil

Verbindung)使对应的型材区段被插入彼此中。因此,针对加宽元件在支承型材上的连接不需要为加宽元件在支承型材上的连接考虑其它元件的布置。与开篇所述的现有技术相比,仅出于该原因就已经显著提高了设计加宽元件的设计自由度。连接区段可以在外侧围绕支承型材的U形的异型部布置,或者相对于支承型材布置在内侧。与之前已知的设计相比,通过这种可能性使这种加宽元件的设计自由度受到较少的限制。在一种实施例中规定,连接区段的边脚在连接区段的配合区段的区域中分别通过边脚的远离该边脚指向的外侧与支承型材的边脚的位于边脚之间的内侧接触,并且连接区段的型材底部的远离连接区段的边脚指向的外侧至少在贴靠区段的区域中与支承型材的型材底部的内侧连接、通常是焊接。在该设计方案中,加宽元件的连接区段位于支承型材的异型部内。在此利用了支承型材中原本就存在的空腔,从而不需要附加的安装空间连接这种加宽元件。
[0018]加宽元件的U形异型化的连接区段包括贴靠区段和配合区段。配合区段在其U形的异型部并且因此在其边脚的跨度和定向方面设计为,使得所述边脚与支承型材的U形异型化的端部区段的边脚接触。因此,通过配合区段提供了用于连接到支承型材上的配合。而通常比配合区段长得多的、沿着y方向延伸的贴靠区段仅需要将其型材底部与支承型材的型材底部连接。出于该原因,加宽元件通过两点固定(Zwei

Punkt

Befestigung)就能够通过其连接区段固定在支承型材上,其中,两个固定点可以沿着y方向较远地相间隔,具体与连接区段沿着y方向的长度对应。第一固定点例如可以位于贴靠区段的型材底部的自由的端侧上,在该位置上,加宽元件通常通过焊接与支承型材的型材底部连接。第二固定点通过由配合区段提供的配合实现,并且仅需要逆着加宽元件通过其连接区段与支承型材嵌接的方向进行固定,该固定通常同样通过焊接实现,所述焊接完全可以在多个位置上通过点焊实现。
[0019]这种设计方案使加宽元件的连接区段能够设计为使得连接区段仅以相对较小面积的接触面贴靠在支承型材上。在贴靠区段的区域中,连接区段的设置用于加强的边脚不一定需要贴靠梁型材的支脚。两个元件之间的接触面越小,两个部件之间发生腐蚀的风险就越低。如果贴靠区段的边脚与支承型材的边脚相间隔,那么例如通过阴极浸漆施加的防腐蚀保护层也可以到达两个U形异型化的部件的边脚的彼此朝向地指向的侧面。
[0020]在一种设计方案中,加宽元件的连接区段在其端部区段中位于支承型材的U形的异型部内,在该设计方案中,贴靠区段的设计使得该贴靠区段也能够与在背侧连接到支承型材上的碰撞盒的端侧搭接地布置。以此方式能够通过加宽元件将在外部的区域中作用在保险杠横梁上的力至少按比例分配地在端侧或者说正面导入碰撞盒中。
[0021]由于加宽元件在支承型材上的这种连接使实际的延长区段能够几乎任意地设计。在许多情况下,连接区段的U形的异型部延续到延长区段中。因此,在期望时,延长区段也可以沿着y方向延续支承型材的异型部。然而,延长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保险杠横梁,具有

以其纵向沿着车辆横向(y方向)延伸的异型化的支承型材(2、2.1、2.2),所述支承型材具有至少在端侧通过两个边脚(9、9.1)和连接所述两个边脚(9、9.1)的型材底部(10)沿着z方向U形地异型化的区段,和

沿着z方向异型化的加宽元件(3、3.1、3.2),所述加宽元件连接在所述支承型材(2、2.1)的每个端部上,通过所述加宽元件沿着纵向(y方向)延长所述支承型材,

其中,每个加宽元件(3、3.1、3.2)具有U形地异型化的连接区段(11),所述连接区段具有贴靠区段(12),

其中,所述连接区段(11)具有连接U形的异型部的两个边脚(16、16.1

16.5)的型材底部(15、15.1),并且与所述支承型材(2、2.1、2.2)的两个U形区段之一嵌接,并且沿着y方向与所述U形区段搭接地布置,

其中,所述连接区段(11)至少在其贴靠区段(12)的区域中与所述支承型材(2、2.1、2.2)的型材底部(10、10.1)连接,其特征在于,

每个加宽元件(3、3.1、3.2)具有连接到所述贴靠区段(12)上的配合区段(13)和连接到所述配合区段(13)上的延长区段(14、14.1、14.2),并且

其中,所述连接区段(11)在其配合区段(13)的区域中通过所述连接区段的边脚(16、16.1

16.5)至少区域性地接触所述支承型材(2、2.1、2.2)的边脚(9、9.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段(11)的边脚(16、16.1

16.5)在所述连接区段的配合区段(12)的区域中分别通过所述边脚的远离所述边脚(16、16.1

16.5)指向的外侧(17)与所述支承型材(2、2.1、2.2)的边脚(9、9.1)的在所述边脚(9、9.1)之间相互指向的内侧(18)接触,并且所述连接区段(11)的型材底部(15、15.1)的朝向所述支承型材(2、2.1、2.2)的所述型材底部(10、10.1)指向的外侧通过所述连接区段的贴靠区段(12)与所述支承型材(2、2.1、2.2)的型材底部(10、10.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险杠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段(11)在所述连接区段的配合区段(13)中也通过所述连接区段的型材底部(15、15.1)与所述支承区段(2、2.1、2.2)的所述型材底部(10、10.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保险杠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段(11)的嵌接到所述支承型材(2、2.1、2.2)的U形的异型部中的贴靠区段(12)的边脚(16、16.2

16.5)与所述支承型材(2、2.1、2.2)的边脚(9、9.1)相间隔,至少直至邻接到向所述型材底部(15、15.1)过渡的过渡区域上。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
申请(专利权)人:奇昊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