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盲文识别装置的控制电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277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盲文识别装置的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电源电路、驱动电路以及12V输入电路。电源电路包括芯片MP2236、电容C8、C9、C10、C11、电阻R12和电阻R15;电阻R11和电容C7共同串联形成一个自举升压电路,产生一个高压来驱动芯片MP2236内部的MOS管,SW端口上接电感和输出电容形成一个滤波网络,FB端口为反馈引脚,通过电阻R14和R16就可以决定最终的输出电压。C12和R13用来提供反馈回路的稳定性,因此,给控制器、驱动电路的供电稳定性好。驱动电路的供电稳定性好。驱动电路的供电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盲文识别装置的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盲文识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盲文识别装置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调光灯具由于其具有调光以及节能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当中。现有调光灯具有如可控硅调光、0-10V调光、PWM调光、DALI调光等方式,且现有调光灯具只是通过外接调光器进行调光,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M202110854691.1,公布日为2021.10.22,其公开了一种0

10v调光信号转换电路兼调功率电路,具体公开了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二极管D1、三极管Q1、MOS管Q2和拨动开关SW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0

10V调光信号转换电路兼调功率电路,能够实现0

10V调光输入信号转换,LED灯具功率调节功能,满足不同用户对LED灯具亮度调节的需求,该电路主要是通过在输入域端输入不同的调光信号即不同的电压值然后实现调光控制,但是当调光器输入的调光信号不变时不能通过其他的开关调整亮度以及色温,从而不便于使用,另外由于通过外部输入调光信号时,调光信号的变化可能导致调光曲线是曲线变化的,而通过电阻值实现调光时,由于电压与阻值需要呈现线性变化,从而使得调光曲线与电阻调光无法更好地进行平衡,从而导致电路稳定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盲文识别装置的控制电路,利用本技术的结构,能为控制器、驱动电路提供稳定的电压。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控制器、电源电路、驱动电路以及12V输入电路,12V输入电路的一端分别与12V输入端和充电口连接,12V输入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和驱动电路,控制器与驱动电路连接。
[0005]电源电路包括芯片MP2236,电源电路的输入端与TVS二极管的负极连接,TVS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同时分别与电容C8、电容C9和电容C10的一端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8的另一端与电容C11的一端连接,且与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同时接地,电容C11另一端与芯片MP2236的VCC端口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芯片MP2236的AGND端口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与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阻R12的一端同时与芯片MP2236的IN端口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芯片MP2236的EN/SYNC端口连接。
[0006]芯片MP2236的BST端口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和芯片MP2236的SW端口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相互并联的电容C13、电容C14和电容C15连接,电容C13、电容C14和电容15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1连接电源电路的输出端,电感L1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其中电容C12与电
阻R14并联连接,电阻R16的一端与电容C12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芯片MP2236的FB端口连接。
[0007]以上设置,通过设置12V输入电路便于将外界与电源电路连接。在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设置了一个TVS二极管用来吸收电路的浪涌电压,电容C8、C9和C10作为输入电容进行电路的滤波。电容C11作为给芯片MP2236内部元器件供电,电阻R11和电容C7共同串联形成一个自举升压电路,产生一个高压来驱动芯片MP2236内部的MOS管,SW端口上接电感和输出电容形成一个滤波网络,FB端口为反馈引脚,通过电阻R14和R16就可以决定最终的输出电压。C12和R13用来提供反馈回路的稳定性,因此,给控制器、驱动电路的供电稳定性好。
[0008]进一步的,电阻R12的阻值为100K,在芯片MP2236的EN/SYNC端口高阻值电阻,使芯片MP2236的EN/SYNC端口处于常开状态。
[0009]进一步的,控制器为树莓派芯片BroadcomBCM2711,树莓派芯片BroadcomBCM2711与驱动电路连接。
[0010]进一步的,树莓派芯片BroadcomBCM2711的GPIO2和GCPIO3引脚分别与接口电路的SDA接口的一端和SCL接口的一端连接,SDA接口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和接口电路的接口4连接,SCL接口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和接口电路的接口3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另一端同时与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接口电路的接口2接地,接口电路的接口1连接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这样,方便连接显示屏和摄像头。
[0011]进一步的,12V输入电路的输入端通过开关S1连接输出端。
[0012]以上设置,通过在12V输入电路输入端与电源电路的输入端之间设置开关,从而能够随时控制电源电路与外部电路的连接,实用性高。
[0013]进一步的,12V输入电路的输入端还连接有插座。这样,方便外界设备并给设备提供12V的电。
[0014]进一步的,驱动电路包括芯片A4950KLJTR_T,芯片A4950KLJTR_T的引脚1接地同时通过电阻R1与引脚7连接,芯片A4950KLJTR_T的引脚2和引脚3连接控制器,芯片A4950KLJTR_T的引脚4连接电源电路,芯片A4950KLJTR_T的引脚5连接滤波电路,芯片A4950KLJTR_T的引脚6和引脚8为输出端,芯片A4950的引脚9接地。
[0015]以上设置,通过在驱动电路中采用芯片A4950 KLJTR_T,可以实现PWM信号对输出的电压和电流的控制,从而实现调节连接在输出端上的灯带的光度,且芯片A4950 KLJTR_T的输出最大峰值电流为3.5A,最大工作电压为40V,符合灯带的最大功率和最大电流的输出。
[0016]进一步的,芯片A4950KLJTR_T的输出端连接接口JP1,这样,便于连接灯带。
[0017]进一步的,滤波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电容C1的一端连接芯片A4950KLJTR_T的引脚5,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这样让驱动电路工作更加的稳定。
[0018]进一步的,在控制器上连接有显示屏和摄像头,以便于通过摄像头采集盲文信息。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树莓派芯片BroadcomBCM2711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接口电路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接口JP9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12V输入电路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电源电路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驱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盲文识别装置的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电源电路、驱动电路以及12V输入电路,其特征在于:12V输入电路的一端分别与12V输入端和充电口连接,12V输入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和驱动电路,控制器与驱动电路连接;电源电路包括芯片MP2236,电源电路的输入端与TVS二极管的负极连接,TVS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同时分别与电容C8、电容C9和电容C10的一端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8的另一端与电容C11的一端连接,且与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同时接地,电容C11另一端与芯片MP2236的VCC端口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芯片MP2236的AGND端口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与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阻R12的一端同时与芯片MP2236的IN端口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芯片MP2236的EN/SYNC端口连接;芯片MP2236的BST端口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和芯片MP2236的SW端口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相互并联的电容C13、电容C14和电容C15连接,电容C13、电容C14和电容15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1连接电源电路的输出端,电感L1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其中电容C12与电阻R14并联连接,电阻R16的一端与电容C12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芯片MP2236的FB端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盲文识别装置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电阻R12的阻值为100K。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盲文识别装置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控制器为树莓派芯片BroadcomBCM2711,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开来钟俊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