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C11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203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C11及其应用,属于环境有机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3247。本发明专利技术从中国吉林省吉林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水样品中分离出PFOSA的高效降解菌株——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能高效降解PFOSA,降解率高达64.6%。本发明专利技术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发现为PFOSA高效生物降解提供菌种资源,为该菌株应用于PFAS污染环境的净化提供基础。用于PFAS污染环境的净化提供基础。用于PFAS污染环境的净化提供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C11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有机污染物生物处理
,具体涉及一株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C11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er

and poly

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是人工合成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表面活性、较强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疏水疏油性。这些特性有助于PFAS的广泛使用,包括表面活性剂、消防泡沫、农药和航空航天等工业及民用消费领域。其中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是最具代表性的PFAS,因在表面涂层领域疏水疏油方面具有卓越的表现,而被广泛使用。但因其在环境中表现出长距离迁移性、极高的环境持久性和在生物体内发生的生物蓄积性,在大气、水体、土壤以及动植物和人体内被广泛检测到。有研究发现PFOS可以通过其前体物质(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 precursors,PreFOS)的二次转化进入环境,通过吸入、消化和皮肤接触进入生物体,对生物体可以造成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等,因此PFOS及其相关物质受到了国内外的重点关注。2009年,《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正式将PFOS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0003]最广泛检出的PFOS前体物质有两大类,分别是全氟辛烷磺酰氨基乙醇类物质(perfluorooctane sulfonamidoethanol,FOSE)和全氟辛烷磺酰胺类物质(perfluorooctane sulfonamides,FOSA)。其中全氟辛烷磺酰胺(perfluorooctane sulfonamide,PFOSA)是一种典型的中性的PFOS前体物质,也是降解高分子量前体物质的重要中间体。有研究表明PFOSA的细胞毒性要远远超过PFOS,且具有较强的致死和致畸作用,因此,把PFOSA称为发育神经毒素。
[0004]目前PFOS前体物质的去除方法有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降解方法两种。物理化学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其条件苛刻、能耗高、操作复杂、二次污染严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受到限制。生物降解方法作为一种节约成本、环境友好的去除环境中有机物的修复技术,在实际污染应用中具有潜在的环境保护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对PreFOS生物降解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从受PFAS污染的环境中筛选出PFOSA降解菌,如降解率为14.6%的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降解率为27%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但现报道的菌株或是对高浓度PFOSA降解能力有限,或是只能降解低浓度的PFOSA,与高效去除PFOSA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并且目前可用于PFOSA好氧降解的微生物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需要从环境中分离出更多高效的降解菌株。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睾丸酮丛毛单胞菌菌株C11能高效降解PFOSA。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testoteroni)C11,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3247。
[0008]优选的,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16SrR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液,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将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菌液。
[0012]优选的,所述培养的温度为20℃~40℃;所述培养的时间为24h~72h。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菌液或者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菌液在降解全氟辛烷磺酰胺中的应用。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菌液或者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菌液降解全氟辛烷磺酰胺的方法,包括:
[0015]将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或其菌液与全氟辛烷磺酰胺混合进行全氟辛烷磺酰胺的降解。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取污水水样上清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混菌培养液;
[0018]将混菌培养液在以全氟辛烷磺酰胺为唯一碳源的梯度培养基中依次进行传代培养,得到富集培养液;
[0019]将富集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分别在含全氟辛烷磺酰胺的固体培养基中进行涂布,对生长良好的单菌落划线培养进行纯化,得到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
[0020]优选的,所述以全氟辛烷磺酰胺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梯度培养基中全氟辛烷磺酰胺的质量浓度依次为0.005g/L、0.01g/L、0.015g/L和0.02g/L。
[0021]优选的,所述含全氟辛烷磺酰胺的固体培养基中全氟辛烷磺酰胺的质量浓度为0.005~0.01g/L。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3247。本专利技术从中国吉林省吉林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水样品中分离出PFOSA的高效降解菌株——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通过形态学观察、16S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得到具有PFOSA高降解能力的菌株,经鉴定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能高效降解PFOSA,降解率高达64.6%。本专利技术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发现为PFOSA高效生物降解提供菌种资源,为该菌株应用于PFAS污染环境的净化提供基础。
[0024]生物保藏说明
[0025]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testoteroni)C11,于2023年03月0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单位简称为CCTCC,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珞珈山,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3247。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图;
[0028]图2为不同pH条件下菌株C11的OD
600
图;
[0029]图3为不同pH条件下菌株C11对PFOSA的降解图;
[0030]图4为不同温度条件下菌株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testoteroni)C11,其特征在于,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324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其特征在于,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16SrR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3.一种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液,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4.权利要求3所述菌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菌液。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的温度为20℃~40℃;所述培养的时间为24h~72h。6.权利要求1或2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权利要求3所述菌液或者权利要求4或5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菌液在降解全氟辛烷磺酰胺中的应用。7.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权利要求3所述菌液或者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旸张靓张莹曹殿坤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