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SS工艺的实验室用废水处理设备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193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CASS工艺的实验室用废水处理设备,涉及实验室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箱体内的第一水泵连通反应罐和反应箱,反应罐和反应箱之间设有调节腔,反应罐顶端的加药箱与环形加药管连通,反应罐在加药管下方依次设有过滤腔和吸附腔,过滤腔的过滤网下方设有电磁阀,吸附腔底部的吸附罐通过第一水泵与反应箱连通,反应箱内反应筒下部的曝气管通过气管与调节腔底部的气泵连通,反应筒上部设有液位计,反应罐顶端设有第一pH传感器,反应筒顶端设有第二pH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并与复配硅藻土所负载的微生物相结合,所能处理的污染物范围广,能在短时间内去除废水中的大量污染物,降低实验室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实验室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实验室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CASS工艺的实验室用废水处理设备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室废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基于CASS工艺的实验室用废水处理设备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化学实验室废水危害很大,随着高校的扩招,科研的进行,化学实验室废水日益增多,很多实验室对废水不加任何处理就排入下水道。因实验使用药品种类繁多,因此其产生的废水成分相当复杂,含有较多的重金属离子等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势必对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居住环境造成污染。
[0003]循环活性污泥工艺是在SBR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CASS工艺集反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污染物的降解在时间上是一个推流过程,而微生物则处于好氧、缺氧、厌氧周期性变化之中,从而达到对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功能。现有实验室废水降低重金属离子时,常采用对应试剂去除某一金属离子的方式,且未见与CASS结合处理废水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基于CASS工艺的实验室用废水处理设备及使用方法,对实验室产生的废水进行前处理后排入下水道,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CASS工艺的实验室用废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和底座,箱体内的第一水泵连通反应罐和反应箱,反应罐和反应箱之间设有调节腔,反应罐顶端的加药箱与环形加药管连通,反应罐在加药管下方依次设有过滤腔和吸附腔,过滤腔的过滤网下方设有电磁阀,吸附腔底部的吸附罐通过第一水泵与反应箱连通,反应箱内反应筒下部的曝气管通过气管与调节腔底部的气泵连通,反应筒上方设有液位计,反应罐顶端设有第一pH传感器,反应筒顶端设有第二pH传感器。
[0006]优选的,吸附罐内装有沸石,吸附腔中上部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其下部呈圆柱体型。
[0007]优选的,加药箱内设有加药腔和第二水泵,第二水泵与加药管连通,加药管上均匀设有若干喷药孔。
[0008]优选的,曝气管上均匀设有若干通气孔,反应箱上部设有出液管,其下部设有出泥管,出液管与反应筒的出液孔螺纹连接,出泥管与反应筒的出泥孔螺纹连接。
[0009]优选的,过滤网的直径大于吸附罐的直径,吸附腔底端设有安装环,安装环上部与吸附罐的第一螺纹部螺纹连接,安装环下部与第一水泵连通。
[0010]优选的,调节腔内设有安装架,安装架顶端设有第一水泵,安装架底部设有气泵。
[0011]优选的,反应罐在加药箱一侧设有顶盖,顶盖与反应罐顶端铰接,加药箱内放有重金属捕捉复合药剂。
[0012]优选的,反应筒顶端设有把手,反应筒内装有复配硅藻土。
[0013]基于CASS工艺的实验室用废水处理设备的使用方法:S1、配置诱捕溶液:取重金属诱捕复合药剂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稀释后得到诱捕溶液,将诱捕溶液加入加药箱内;S2、反应罐处理:实验产生的废水加入反应罐中,调节pH至10,向反应罐中加入S1中得到的诱捕溶液,废水依次经过滤和吸附后经第一水泵进入反应箱;S3、反应箱处理:反应箱中投放复配硅藻土,曝气处理后静止沉淀,上清液排入下水道,污泥收集后统一处理。
[0014]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基于CASS工艺的实验室用废水处理设备及使用方法,其有益效果为:1、将CASS工艺与重金属处理方式集于一体,实现一次进水即可降低重金属离子和COD的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过滤网对重金属离子沉淀进行收集,可对过滤网和吸附罐进行更换和再生,提高处理设备的循环使用寿命;3、复配硅藻土所负载的微生物具有多样性,所能处理的污染物范围广,能在短时间内去除废水中的大量污染物;4、占地少、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而且适用性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将废水处理至可排放标准。
[001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基于CASS工艺的实验室用废水处理设备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基于CASS工艺的实验室用废水处理设备(未画箱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基于CASS工艺的实验室用废水处理设备(未画箱体)正视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基于CASS工艺的实验室用废水处理设备的加药箱正视剖面图。
[0017]附图标记1、反应罐;11、加药箱;111、第二水泵;112、加药腔;12、加药管;13、过滤腔;14、过滤网;15、吸附腔;16、吸附罐;17、安装环;18、第一pH传感器;2、反应箱;21、曝气管;22、第二pH传感器;23、液位计;24、出液管;25、出泥管;26、反应筒;261、把手;3、调节腔;31、安装架;32、第一水泵;33、气泵;4、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9]除非另外定义,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
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0]实施例1请参阅图1

4,如图所示,基于CASS工艺的实验室用废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和底座4,箱体内的第一水泵32连通反应罐1和反应箱2,反应罐1和反应箱2之间设有调节腔3。反应罐1顶端的加药箱11与环形加药管12连通,反应罐1在加药管12下方依次设有过滤腔13和吸附腔15。过滤腔13的过滤网14下方设有电磁阀,吸附腔15底部的吸附罐16通过第一水泵32与反应箱2连通。反应箱2内反应筒26下部的曝气管21通过气管与调节腔3底部的气泵33连通,反应筒26上方设有液位计23。反应罐1顶端设有第一pH传感器18,反应筒26顶端设有第二pH传感器22。
[0021]底座4设有万向轮,便于处理设备在不同实验室内使用。打开箱体后将实验用完的废水倒入反应罐1内,此时,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向加药箱11内加入重金属捕捉复合药剂配置成的诱捕溶液,使用加药管12向过滤腔13内投放诱捕溶液,使得废水中的重金属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形式。待过滤腔13内反应完全后,开启电磁阀,过滤网14将沉淀拦截后,处理过的废水进入吸附腔15。
[0022]经吸附罐16吸附过的废水在第一水泵32的带动下进入反应箱2的反应筒26内,向反应筒26内投入复配硅藻土。液位计23为超声波液位计,使用液位计23对反应箱2的液面高度进行监测。当废水达到最高液位高度后,开启气泵33向反应筒26内曝气。曝气一段时候后关闭气泵33,污泥沉淀至反应筒26底端。液位计23监测液面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CASS工艺的实验室用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底座,箱体内的第一水泵连通反应罐和反应箱,反应罐和反应箱之间设有调节腔,反应罐顶端的加药箱与环形加药管连通,反应罐在加药管下方依次设有过滤腔和吸附腔,过滤腔的过滤网下方设有电磁阀,吸附腔底部的吸附罐通过第一水泵与反应箱连通,反应箱内反应筒下部的曝气管通过气管与调节腔底部的气泵连通,反应筒上方设有液位计,反应罐顶端设有第一pH传感器,反应筒顶端设有第二pH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ASS工艺的实验室用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吸附罐内装有沸石,吸附腔中上部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其下部呈圆柱体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ASS工艺的实验室用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加药箱内设有加药腔和第二水泵,第二水泵与加药管连通,加药管上均匀设有若干喷药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ASS工艺的实验室用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曝气管上均匀设有若干通气孔,反应箱上部设有出液管,其下部设有出泥管,出液管与反应筒的出液孔螺纹连接,出泥管与反应筒的出泥孔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ASS工艺的实验室用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功波高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