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驱逆变器重构的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1882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驱逆变器重构的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及方法,包括并联于动力电池两端的逆变器,逆变器包括并联的三组IGBT桥;驱动电机包括三个绕组电感,每个绕组电感的一端相互连接,且每个绕组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三组IGBT桥的中间电路连接,形成三个连接端;动力电池的正极连接有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通过第一继电器连接至逆变器的正极端,另一条支路通过串联的可调电阻和第二继电器后连接至电容的一端,其中一个或两个连接端与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所监测到的动力电池的温度来调控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可调电阻的状态,以实现驱动电路和自加热电路的切换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安全、高效、低功耗地实现动力电池的自加热。现动力电池的自加热。现动力电池的自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驱逆变器重构的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驱逆变器重构的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动力电池的广泛应用已呈势不可挡之势;但在面对极寒环境时,新能源汽车使用动力电池的电性能将会大打折扣,且对使用寿命有极大影响,快速提升动力电池的本体温度是动力电池快速大规模推广使用的前提。
[0003]目前,大多数动力电池组系统通过外加一个加热系统或加热电路,将热量传递给电池对电池加热。如申请号为201810496455.5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池组加热装置与控制方法,将动力电池加热装置设计成便携式,且置于运载工具外部,成为一个单独产品,但其内部包含电能转换组件、加热接口、加热控制模块,构成十分复杂,导致加热装置的成本增加且通用性极低;由如申请号为202111033087.9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车辆电池自加热方法及装置,其自设计LC振动单元与动力电池相连,振动电路同样独立于电驱动系统,但是其大大增加了整个系统复杂性及成本,且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驱逆变器重构的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池、逆变器、驱动电机和控制器;所述逆变器包括并联于动力电池两端的三组IGBT桥;所述驱动电机包括三个绕组电感,每个绕组电感的一端相互连接,且每个绕组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三组IGBT桥的中间电路连接,形成三个连接端;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连接有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通过第一继电器连接至逆变器的正极端,另一条支路通过串联的可调电阻和第二继电器后连接至电容的一端,其中一个或两个连接端与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监测到的动力电池的温度来调控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可调电阻的状态,以实现驱动电路和自加热电路的切换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驱逆变器重构的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的负极端通过第三继电器连接至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所述第三继电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电驱逆变器重构的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IGBT桥均包括两个IGBT绝缘栅极晶体管;第一组IGBT桥包括第一IGBT和第四IGBT,第二组IGBT桥包括第二IGBT和第五IGBT,第三组IGBT桥包括第三IGBT和第六IGBT;所述驱动电机的三个绕组电感分别为第一绕组电感、第二绕组电感和第三绕组电感;所述第一绕组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组IGBT桥的中间电路连接,形成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绕组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组IGBT桥的中间电路连接,形成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三绕组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组IGBT桥的中间电路连接,形成第三连接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驱逆变器重构的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的另一端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驱逆变器重构的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有两条并联的电路,其中一条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端,另一条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端。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电驱逆变器重构的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加热电路运行时,第一继电器为断开状态,电流从动力电池的正极经另一条支路依次流经可调电阻、第二继电器、电容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流经第一绕组电感,并分别从第二绕组电感和第三绕组电感流出,从第二绕组电感流出的电流通过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鹏辉邵杏国刘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汇智高端工程机械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