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NSD1624的IGBT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181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IGBT驱动电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NSD1624的IGBT驱动电路。一种基于NSD1624的IGBT驱动电路,包括主芯片一、主芯片二、主芯片三、IGBT、芯片二、上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芯片一的1号引脚分两路,一路串联电阻二后连接芯片二的16号引脚,另一路串联电容十后并接地,主芯片一的2号引脚分两路,一路串联电阻三后连接芯片二的14号引脚,另一路串联电容十三后并接地,主芯片一、主芯片二、主芯片三的3号引脚接地,主芯片一、主芯片二、主芯片三的4号引脚悬空,主芯片一、主芯片二、主芯片三的5号引脚连接IGBT的14号引脚。同现有技术相比,使用国产芯片作为替代,能够在实现相同功能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片的依赖。片的依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NSD1624的IGBT驱动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IGBT驱动电路
,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NSD1624的IGBT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伴随智能电动执行机构的飞速发展,变频技术正逐渐应用于电动执行器,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的核心器件,其驱动电路的设计影响了整个电路的性能。
[0003]目前常见的IGBT驱动电路的方案多采用进口芯片,成本较高,货期不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NSD1624的IGBT驱动电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基于NSD1624的IGBT驱动电路,包括主芯片一、主芯片二、主芯片三、IGBT、芯片二、上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芯片一的1号引脚分两路,一路串联电阻二后连接芯片二的16号引脚,另一路串联电容十后并接地,主芯片一的2号引脚分两路,一路串联电阻三后连接芯片二的14号引脚,另一路串联电容十三后并接地,主芯片一、主芯片二、主芯片三的3号引脚接地,主芯片一、主芯片二、主芯片三的4号引脚悬空,主芯片一、主芯片二、主芯片三的5号引脚连接IGBT的14号引脚,主芯片一的6号引脚连接电阻十九的一端,电阻十九的另一端连接电阻二十的一端与二极管十四的阴极,电阻二十的另一端与二极管十四的阳极连接二极管十五的阴极和电阻二十七的一端,二极管十五的阳极与电阻二十七的另一端连接IGBT的14号引脚,主芯片一、主芯片二、主芯片三的7号引脚连接P15电源,电容四的一端、电容二的正极、二极管五的阴极、电容三的一端、电容一的正极、二极管一的阳极、二极管二的阳极,二极管三的阳极连接P15电源,另一端接地,主芯片一、主芯片二、主芯片三的8号、9号、10号引脚悬空,主芯片一的11号引脚依次连接电容五的负极、二极管六的阳极、电阻六的一端,电阻六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七的阳极、电阻一的一端、IGBT的5号引脚,主芯片一的12号引脚串联电阻四后连接电阻五的一端、二极管四的阴极,电阻五的另一端与二极管四的阳极连接二极管七的阴极、电阻一的另一端、IGBT的4号引脚,主芯片一的13号引脚连接电容五的正极、二极管六的阴极,电容五的正极连接二极管一的阴极,二极管一的阳极连接P15电源,主芯片一、主芯片二、主芯片三的14号引脚悬空;主芯片二的1号引脚分两路,一路串联电阻八后连接芯片二的12引脚,另一路串联电容十一后并接地,主芯片二的2号引脚分两路,一路串联电阻九后连接芯片二的7号引脚,另一路串联电容十四后并接地,主芯片二的6号引脚连接电阻二十九的一端,电阻二十九的另一端连接电阻二十八的一端与二极管十六的阴极,电阻二十八的另一端与二极管十六的阳极连接二极管十七的阴极和电阻三十的一端,二极管十七的阳极与电阻三十的另一端连接IGBT的14号引脚,主芯片二的11号引脚依次连接电容六的负极、二极管九的阳极、电阻十二的一端,电阻十二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十的阳极、电阻七的一端、IGBT的7号引脚,主芯片二的12号引脚串联电阻十后连接电阻十一的一端、二极管八的阴极,电阻十一的另一端与二极管八
的阳极连接二极管十的阴极、电阻七的另一端、IGBT的6号引脚,主芯片二的13号引脚连接电容六的正极、二极管九的阴极,二极管九的阴极连接二极管二的阴极,二极管二的阳极连接P15电源;主芯片三的1号引脚分两路,一路串联电阻十六后连接芯片二的5号引脚,另一路串联电容十二后并接地,主芯片三的2号引脚分两路,一路串联电阻十七后连接芯片二的3号引脚,另一路串联电容十五后并接地,主芯片三的6号引脚连接电阻三十一的一端,电阻三十一的另一端连接电阻三十二的一端与二极管十八的阴极,电阻三十二的另一端与二极管十八的阳极连接二极管十九的阴极和电阻三十三的一端,二极管十九的阳极与电阻三十三的另一端连接IGBT的12号引脚,主芯片三的11号引脚依次连接电容九的负极、二极管十二的阳极、电阻十八的一端,电阻十八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十三的阳极、电阻十三的一端、IGBT的9号引脚,主芯片三的12号引脚串联电阻十五后连接电阻十四的一端、二极管十一的阴极,电阻十四的另一端与二极管十一的阳极连接二极管十三的阴极、电阻十三的另一端、IGBT的8号引脚,主芯片三的13号引脚连接电容九的正极、二极管十二的阴极,二极管十二的阴极连接二极管三的阴极,二极管三的阳极连接P15电源;芯片二的4号、6号、8号、13号、15号、17号引脚分别分两路,一路依次分别与上位机的37号、23号、38号、26号、39号、27号引脚连接,另一路分别依次对应串联电阻二十五、电阻二十四、电阻二十六、电阻二十三、电阻二十二、电阻二十一后并接地,芯片二的1号、19号引脚接地,芯片二的10号引脚连接电容八的一端、电容七的负极并接地,芯片二的20号引脚连接电容八的另一端、电容七的正极并连接P5电源,芯片二的2号、9号、11号、18号引脚悬空。
[0006]所述的主芯片一、主芯片二、主芯片三的型号为NSD1624。
[0007]所述的IGBT的型号为GD50PIT120C5SN。
[0008]所述的芯片二的型号为74HC244。
[0009]所述的上位机的型号为AT32F403AVGT7/LQFP100。
[0010]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使用国产芯片作为替代,能够在实现相同功能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电路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电路部分结构放大视图。
[0013]图3为主芯片二连接上位机部分结构放大视图。
[0014]参见图1,其中,1、上位机。
实施方式
[0015]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6]如图1所示,主芯片一IC1的1号引脚分两路,一路串联电阻二R2后连接芯片二U2的16号引脚,另一路串联电容十C10后并接地,主芯片一IC1的2号引脚分两路,一路串联电阻三R3后连接芯片二U2的14号引脚,另一路串联电容十三C13后并接地,主芯片一IC1、主芯片二IC2、主芯片三IC3的3号引脚接地,主芯片一IC1、主芯片二IC2、主芯片三IC3的4号引脚悬空,主芯片一IC1、主芯片二IC2、主芯片三IC3的5号引脚连接IGBTU1的14号引脚,主芯片一IC1的6号引脚连接电阻十九R19的一端,电阻十九R1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二十R20的一端与
二极管十四D14的阴极,电阻二十R20的另一端与二极管十四D14的阳极连接二极管十五D15的阴极和电阻二十七R27的一端,二极管十五D15的阳极与电阻二十七R27的另一端连接IGBTU1的14号引脚,主芯片一IC1、主芯片二IC2、主芯片三IC3的7号引脚连接P15电源,电容四C4的一端、电容二C2的正极、二极管五D5的阴极、电容三C3的一端、电容一C1的正极、二极管一D1的阳极、二极管二D2的阳极,二极管三D3的阳极连接P15电源,另一端接地,主芯片一IC1、主芯片二IC2、主芯片三IC3的8号、9号、10号引脚悬空,主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NSD1624的IGBT驱动电路,包括主芯片一(IC1)、主芯片二(IC2)、主芯片三(IC3)、IGBT(U1)、芯片二(U2)、上位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芯片一(IC1)的1号引脚分两路,一路串联电阻二(R2)后连接芯片二(U2)的16号引脚,另一路串联电容十(C10)后并接地,主芯片一(IC1)的2号引脚分两路,一路串联电阻三(R3)后连接芯片二(U2)的14号引脚,另一路串联电容十三(C13)后并接地,主芯片一(IC1)、主芯片二(IC2)、主芯片三(IC3)的3号引脚接地,主芯片一(IC1)、主芯片二(IC2)、主芯片三(IC3)的4号引脚悬空,主芯片一(IC1)、主芯片二(IC2)、主芯片三(IC3)的5号引脚连接IGBT(U1)的14号引脚,主芯片一(IC1)的6号引脚连接电阻十九(R19)的一端,电阻十九(R1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二十(R20)的一端与二极管十四(D14)的阴极,电阻二十(R20)的另一端与二极管十四(D14)的阳极连接二极管十五(D15)的阴极和电阻二十七(R27)的一端,二极管十五(D15)的阳极与电阻二十七(R27)的另一端连接IGBT(U1)的14号引脚,主芯片一(IC1)、主芯片二(IC2)、主芯片三(IC3)的7号引脚连接P15电源,电容四(C4)的一端、电容二(C2)的正极、二极管五(D5)的阴极、电容三(C3)的一端、电容一(C1)的正极、二极管一(D1)的阳极、二极管二(D2)的阳极,二极管三(D3)的阳极连接P15电源,另一端接地,主芯片一(IC1)、主芯片二(IC2)、主芯片三(IC3)的8号、9号、10号引脚悬空,主芯片一(IC1)的11号引脚依次连接电容五(C5)的负极、二极管六(D6)的阳极、电阻六(R6)的一端,电阻六(R6)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七(D7)的阳极、电阻一(R1)的一端、IGBT(U1)的5号引脚,主芯片一(IC1)的12号引脚串联电阻四(R4)后连接电阻五(R5)的一端、二极管四(D4)的阴极,电阻五(R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四(D4)的阳极连接二极管七(D7)的阴极、电阻一(R1)的另一端、IGBT(U1)的4号引脚,主芯片一(IC1)的13号引脚连接电容五(C5)的正极、二极管六(D6)的阴极,电容五(C5)的正极连接二极管一(D1)的阴极,二极管一(D1)的阳极连接P15电源,主芯片一(IC1)、主芯片二(IC2)、主芯片三(IC3)的14号引脚悬空;主芯片二(IC2)的1号引脚分两路,一路串联电阻八(R8)后连接芯片二(U2)的12引脚,另一路串联电容十一(C11)后并接地,主芯片二(IC2)的2号引脚分两路,一路串联电阻九(R9)后连接芯片二(U2)的7号引脚,另一路串联电容十四(C14)后并接地,主芯片二(IC2)的6号引脚连接电阻二十九(R29)的一端,电阻二十九(R2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二十八(R28)的一端与二极管十六(D16)的阴极,电阻二十八(R28)的另一端与二极管十六(D16)的阳极连接二极管十七(D17)的阴极和电阻三十(R30)的一端,二极管十七(D17)的阳极与电阻三十(R30)的另一端连接IGBT(U1)的14号引脚,主芯片二(IC2)的11号引脚依次连接电容六(C6)的负极、二极管九(D9)的阳极、电阻十二(R12)的一端,电阻十二(R1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十(D10)的阳极、电阻七(R7)的一端、I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国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伍行力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