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拉毛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1655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面拉毛设备,包括操作组件和拉毛组件,操作组件包括底座和轮毂,轮毂安装于底座,拉毛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条、轨道件、刀具和第一气缸。使用时,通过轮毂移动至预设位置,并使得轨道件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落于路面,刀具与路面相接,开启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条移动,刀具沿轨道件移动实现在路面拉毛,节省了人力的消耗。此外,完成当前路段的拉毛作业后,通过第一气缸带动拉毛组件伸出,使得轨道件平行移动至已完成拉毛作业的相邻路段,再次开启第一电机进行拉毛作业,降低了相邻的两个路段的拉毛之间出现误差的可能性,也避免了拉毛线条不平直、拉毛深度深浅不一致的问题。拉毛深度深浅不一致的问题。拉毛深度深浅不一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面拉毛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施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路面拉毛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市政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达到防滑要求,需要对路面进行拉毛处理。在现有的拉毛工艺中,通常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先对局部放线定位,再对已定位部分进行拉毛作业。局部完成后更换施工位置,再进行放线定位和拉毛作业,直至整条道路拉毛作业完成。但该工艺需要经过成百上千次变换施工面,则造成放线、定位工作量大,且累计误差大。施工时容易造成偏位容易导致拉毛线条不平直、拉毛深度深浅不一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拉毛作业的效率和质量的路面拉毛设备。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路面拉毛设备,包括操作组件和拉毛组件,所述操作组件包括底座和轮毂,所述轮毂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拉毛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条、轨道件、刀具和第一气缸,所述轨道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轮毂的前进方向垂直,所述第一齿条设于所述轨道件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刀具装设于所述轨道件且与所述第一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固定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固定端装设于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驱动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轨道件移动。
[0005]可选的,所述拉毛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轨道件固定连接,且所述轨道件和所述刀具均设于所述壳体内。
[0006]可选的,所述拉毛组件还包括第二气缸和延伸轨道,所述轨道件包括第一轨道部和第二轨道部,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固定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部、所述第二轨道部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轨道部、所述第二轨道部的并合、分离,所述第一轨道部和所述第二轨道部分离时,所述延伸轨道装设于所述第一轨道部、所述第二轨道部之间。
[0007]可选的,所述延伸轨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部、所述第二轨道部可拆卸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延伸轨道开设有第一凸部和第一凹部,所述第一轨道部开设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二轨道部开设有第二凸部,所述延伸轨道装设于所述第一轨道部、所述第二轨道部之间时,所述第一凸部插设于所述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凸部插设于所述第一凹部。
[0009]可选的,所述第二轨道部与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轨道部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气缸和第一轨道部。
[0010]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第二壳体部和第三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三壳体部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二轨道部两端的两个第一轨道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轨道部固定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操作组件还包括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开设于所述底座的上方。
[0012]实施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的路面拉毛设备,使用时,通过轮毂移动至预设位置,并使得轨道件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落于路面,刀具与路面相接,开启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条移动,刀具沿轨道件移动实现在路面拉毛,节省了人力的消耗。此外,完成当前路段的拉毛作业后,通过第一气缸带动拉毛组件伸出,使得轨道件平行移动至已完成拉毛作业的相邻路段,再次开启第一电机进行拉毛作业,降低了相邻的两个路段的拉毛之间出现误差的可能性,也避免了拉毛线条不平直、拉毛深度深浅不一致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路面拉毛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路面拉毛设备的轨道件和延伸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100、路面拉毛设备,
[0018]1、操作组件,11、底座,12、轮毂,13、驾驶室,
[0019]2、拉毛组件,21、轨道件,211、第二凹部,212、第二凸部,22、刀具,23、第一气缸,24、壳体,241、第一壳体部,242、第二壳体部,243、第三壳体部,25、第二气缸,26、延伸轨道,261、第一凸部,262、第一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此外,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0023]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路面拉毛设备100,包括操作组件1和拉毛组件2,操作组件1包括底座11和轮毂12,轮毂12安装于底座11,拉毛组件2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条、轨道件21、刀具22和第一气缸23,轨道件21的延伸方向与轮毂12的前进方向垂直,第一齿条设于轨道件21靠近底座11的一侧,刀具22装设于轨道件21且与第一齿条固定连接,第一气缸23的固定端与底座11固定连接,第一电机的固定端装设于第一气缸23的输出端,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驱动第一齿条沿轨道件21移动。使用时,通过轮毂12移动至预设位置,并使得轨道件21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落于路面,刀具22与路面相接,开启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条
移动,刀具22沿轨道件21移动实现在路面拉毛,节省了人力的消耗。此外,完成当前路段的拉毛作业后,通过第一气缸23带动拉毛组件2伸出,使得轨道件21平行移动至已完成拉毛作业的相邻路段,再次开启第一电机进行拉毛作业,降低了相邻的两个路段的拉毛之间出现误差的可能性,也避免了拉毛线条不平直、拉毛深度深浅不一致的问题。
[0024]较佳的,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拉毛组件2还包括壳体24,壳体24与轨道件21固定连接,且轨道件21和刀具22均设于壳体24内。通过壳体24可以降低异物从外部进入刀具22和轨道的可能性,也可以避免拉毛过程中发生粉末等异物飞出的可能性。
[0025]较佳的,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拉毛组件2还包括第二气缸25和延伸轨道26,轨道件21包括第一轨道部和第二轨道部,第二气缸25的输出端、固定端分别与第一轨道部、第二轨道部固定连接用于带动第一轨道部、第二轨道部的并合、分离,第一轨道部和第二轨道部分离时,延伸轨道26装设于第一轨道部、第二轨道部之间,延伸轨道2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拉毛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组件和拉毛组件,所述操作组件包括底座和轮毂,所述轮毂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拉毛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条、轨道件、刀具和第一气缸,所述轨道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轮毂的前进方向垂直,所述第一齿条设于所述轨道件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刀具装设于所述轨道件且与所述第一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固定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固定端装设于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驱动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轨道件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拉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毛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轨道件固定连接,且所述轨道件和所述刀具均设于所述壳体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拉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毛组件还包括第二气缸和延伸轨道,所述轨道件包括第一轨道部和第二轨道部,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固定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部、所述第二轨道部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轨道部、所述第二轨道部的并合、分离,所述第一轨道部和所述第二轨道部分离时,所述延伸轨道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颂君余意李志彬曾国胜吴灿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城建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