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充气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1636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帐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充气帐篷。该汽车充气帐篷包括充气管架和篷布,充气管架的底端抵接于固定部位,篷布包括篷布主体和车尾连接套,篷布主体罩设于充气管架外,车尾连接套的一端与篷布主体连接,另一端能够与汽车的尾部连接,以形成连通篷布主体内部和汽车内部的连接通道,车尾连接套的侧面上开设有连通于连接通道和外界的第一出入口,第一出入口上可拆卸封盖有第一出入部。该汽车充气帐篷结构简单,充气管架的设置使得帐篷搭建及拆卸过程简单快捷,使用和携带方便,第一出入口的设置使进出汽车方便,并且将第一出入部拆卸即可使车尾连接套作为凉蓬使用,不再需要额外搭建凉蓬。再需要额外搭建凉蓬。再需要额外搭建凉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充气帐篷


[0001]本技术涉及帐篷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充气帐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家用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驾去户外野营,汽车帐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汽车帐篷主要分为车顶帐篷、车侧帐篷以及车尾帐篷等。
[0003]目前,现有的一些汽车帐篷,包括帐篷主体以及连接帐篷主体和汽车的通道,通道的侧面封闭,只是用于帐篷内部和汽车之间的走动,如车尾帐篷,通道与汽车尾部连接,当需要从汽车的后备箱取放物品或进入汽车时,一方面是从车门进入汽车内部,另一方面是先进入帐篷主体内,再通过通道进入汽车内部,进出汽车较为不便;同时,汽车帐篷需要将出入口的篷布用金属杆支撑作为凉蓬,或者在帐篷外额外搭建一个凉蓬,结构较为复杂,配件较多,当使用者有凉蓬需求时,需要搭建出凉蓬,当没有凉蓬需求时,又需要将凉蓬拆卸,搭建及拆卸过程较为繁琐,费时费力,不便于使用,且金属杆的成本高,重量较重,不能收缩折叠,携带起来较为麻烦。
[0004]因此,亟需一种汽车帐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充气帐篷,以方便使用者进出汽车,方便使用者使用和携带,并且不需要额外搭建即可作为凉蓬使用。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汽车充气帐篷,包括:
[0008]充气管架,所述充气管架的底端抵接于固定部位;
[0009]篷布,所述篷布包括篷布主体和车尾连接套,所述篷布主体罩设于所述充气管架外,所述车尾连接套的一端与所述篷布主体连接,另一端能够与汽车的尾部连接,以形成连通所述篷布主体内部和所述汽车内部的连接通道,所述车尾连接套的侧面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连接通道和外界的第一出入口,所述第一出入口上可拆卸封盖有第一出入部。
[0010]作为优选,所述充气管架包括第一拱形管和两个第二拱形管,一个所述第二拱形管的两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拱形管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形成橄榄型结构,所述第二拱形管的两端抵接于所述固定部位,两个所述第二拱形管均与所述第一拱形管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拱形管的两端抵接于所述固定部位。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拱形管包括第一横梁部和两个第一立柱部,两个所述第一立柱部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部的两端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一立柱部的底端抵接于所述固定部位;
[0012]所述第二拱形管包括第二横梁部和两个第二立柱部,两个所述第二立柱部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梁部的两端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二立柱部的底端抵接于所述固定部位,
一个所述第二拱形管的两个所述第二立柱部的底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拱形管的两个所述第二立柱部的底端一一对应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拱形管的所述第二横梁部均与所述第一横梁部交叉设置。
[0013]作为优选,所述篷布主体上设置有透光部,所述透光部罩设于两个所述第二拱形管之间区域的外侧。
[0014]作为优选,两个所述第二拱形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拱形管和所述第二拱形管之间相互连通。
[0015]作为优选,所述充气管架还包括阀门,所述第一拱形管和/或所述第二拱形管上设置有所述阀门。
[0016]作为优选,所述充气管架为双层结构,包括充气层和设置于所述充气层外侧的保护层。
[0017]作为优选,所述车尾连接套连接于所述汽车的尾部的一端沿口处设置有松紧带。
[0018]作为优选,所述篷布主体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篷布主体内部和所述连接通道的第二出入口,所述第二出入口上可拆卸封盖有第二出入部。
[0019]作为优选,所述篷布主体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篷布主体内部和所述外界的第三出入口,所述第三出入口上可拆卸封盖有第三出入部。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充气帐篷,包括充气管架和篷布,篷布包括篷布主体和车尾连接套,充气管架作为篷布主体的支撑架,在使用时对其充气即可支撑于篷布主体内,在不使用时进行放气即可与篷布一起收缩折叠,且重量轻,便于使用和携带。篷布主体由充气管架支撑形成内部空间,车尾连接套形成了连通篷布主体内部和汽车内部的连接通道,第一出入口开设在车尾连接套的侧面上,第一出入口上可拆卸封盖有第一出入部,当第一出入部封盖第一出入口时,连接通道封闭,保护使用者的隐私,同时可以利用汽车空调的功能,保证使用者在帐篷内的舒适度;当将第一出入部拆卸后,连接通道与外界连通,便于使用者从帐篷外直接进入连接通道,从而便于进出汽车或从车上取放物品,同时可以将车尾连接套作为凉蓬,供使用者在篷布主体外活动时遮阳用,车尾连接套的两端分别与篷布主体和汽车的尾部连接,不需要额外的支撑杆支撑。因此,该汽车充气帐篷结构简单,搭建及拆卸过程简单快捷,使用和携带方便,进出汽车方便,并且将第一出入部拆卸即可使车尾连接套作为凉蓬使用,不再需要额外搭建凉蓬。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气管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气管架的俯视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充气帐篷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充气帐篷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充气帐篷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充气帐篷的仰视图;
[002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充气帐篷的侧视图;
[0029]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充气帐篷的俯视图。
[0030]图中:
[0031]1、篷布;11、篷布主体;111、透光部;1111、第一透光部;1112、第二透光部;112、第二出入部;113、第三出入部;114、纱网窗;12、车尾连接套;121、第一出入部;
[0032]2、充气管架;21、第一拱形管;211、第一横梁部;212、第一立柱部;22、第二拱形管;221、第二横梁部;222、第二立柱部;23、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管架(2),所述充气管架(2)的底端抵接于固定部位;篷布(1),所述篷布(1)包括篷布主体(11)和车尾连接套(12),所述篷布主体(11)罩设于所述充气管架(2)外,所述车尾连接套(12)的一端与所述篷布主体(11)连接,另一端能够与汽车的尾部连接,以形成连通所述篷布主体(11)内部和所述汽车内部的连接通道,所述车尾连接套(12)的侧面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连接通道和外界的第一出入口,所述第一出入口上可拆卸封盖有第一出入部(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架(2)包括第一拱形管(21)和两个第二拱形管(22),一个所述第二拱形管(22)的两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拱形管(22)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形成橄榄型结构,所述第二拱形管(22)的两端抵接于所述固定部位,两个所述第二拱形管(22)均与所述第一拱形管(21)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拱形管(21)的两端抵接于所述固定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拱形管(21)包括第一横梁部(211)和两个第一立柱部(212),两个所述第一立柱部(212)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部(211)的两端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一立柱部(212)的底端抵接于所述固定部位;所述第二拱形管(22)包括第二横梁部(221)和两个第二立柱部(222),两个所述第二立柱部(222)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梁部(221)的两端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二立柱部(222)的底端抵接于所述固定部位,一个所述第二拱形管(22)的两个所述第二立柱部(222)的底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拱形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也多范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启恒户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