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毒供应中心冷却水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1583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消毒供应中心冷却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冷却水箱、给水泵、回收水箱、回水泵、冷却塔、若干阀门,外部控制器、灭菌器降温装置,冷却水箱通过第一水管与给水泵进水口连接,给水泵出水口通过第二水管与灭菌器降温装置进水口连接,灭菌器降温装置出水口通过第三水管与回收水箱进水口连接,回收水箱通过第四水管与回水泵进水口连接,回水泵出水口通过第五水管与冷却水箱进水口连接,通过第六水管与冷却塔进水口连接,冷却塔出水口通过第七水管与冷却水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回收浓水供给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冷却水水源,并在消毒供应中心实现冷却水循环利用,能够大幅降低社会水资源压力度。会水资源压力度。会水资源压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毒供应中心冷却水循环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灭菌设备冷却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消毒供应中心冷却水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其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全国各地相继出台相应政策,医院等用水大户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用水越多,价格越高,节水已经迫在眉睫。
[0003]随着医院现代化发展建设,大部分新建医院已采用医用纯水集中供应系统,而纯水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浓水,而这类浓水经过回收处理后完全可供给其他用水点。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各科室中用水量占比较高,而目前消毒供应中心高温灭菌器降温装置等设备所需的冷却水一般采用市政自来水供给,使用后直接排放至污水管网,从医院经营角度来说不但增加了用水成本,而且增加污水处理成本,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家发展战略角度来说,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消毒供应中心冷却水循环利用系统。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消毒供应中心冷却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冷却水箱、给水泵、回收水箱、回水泵、冷却塔、若干阀门,外部控制器、灭菌器降温装置,所述冷却水箱通过第一水管与给水泵进水口连接,所述给水泵出水口通过第二水管与灭菌器降温装置进水口连接,所述灭菌器降温装置出水口通过第三水管与回收水箱进水口连接,所述回收水箱通过第四水管与回水泵进水口连接,所述回水泵出水口通过第五水管与冷却水箱进水口连接,通过第六水管与冷却塔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却塔出水口通过第七水管与冷却水箱连接,所述冷却水箱通过第八水管与回水泵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却水箱通过第十水管与市政自来水系统连接,所述出第一水管靠近冷却水箱一侧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一水管靠近给水泵一侧设有第二控制阀,第三水管靠近灭菌器降温装置一侧设有第三止回阀,第四水管灭菌器降温装置回水泵一侧设有第四控制阀,第五水管灭菌器降温装置回水泵一侧设有第五控制阀,第六水管靠近回水泵一侧设有第六控制阀,第八水管靠近冷却水箱一侧设有第八控制阀,第十水管靠近冷却水箱一侧设有第十控制阀,冷却水箱底部设有第十一控制阀,回收水箱底部设有第十二控制阀,若干阀门外部控制器均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回水泵出水口通过第九水管与外部的浓水箱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第二控制阀、第十控制阀均为电磁阀,其余阀门均为电动阀。
[0008]优选地,所述冷却水箱采用不锈钢一体化保温水箱,容积为消毒供应中心一天冷
却水最大用量的2倍,其内部设有液位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外部控制器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回收水箱采用不锈钢一体化保温水箱,设置在消毒供应中心下一层机房中,其容积为消毒供应中心一天冷却水最大用量的1.5倍,其内部设有液位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外部控制器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回收浓水供给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冷却水水源,并在消毒供应中心实现冷却水循环利用,不但能够有效降低医院建设、运营成本,减少污水处理量,而且能够大幅降低社会水资源压力度。
附图说明
[00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2]图 1 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0、冷却水箱;20、给水泵;30、回收水箱;40、回水泵;50、冷却塔;90、灭菌器降温装置;601、第一水管;602、第二水管;603、第三水管;604、第四水管;605、第五水管;606、第六水管;607、第七水管;608、第八水管;609、第九水管;610、第十水管;701、第一控制阀;702、第二控制阀;703、第三控制阀;704、第四控制阀;705、第五控制阀;706、第六控制阀;707、第七控制阀;708、第八控制阀;709、第九控制阀;710、第十控制阀;711、第十一控制阀;712、第十二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通过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0015]如图1所示,本技术专利所提供的一种消毒供应中心冷却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冷却水箱10、给水泵20、回收水箱30、回水泵40、冷却塔50、若干阀门,外部控制器、灭菌器降温装置90,所述冷却水箱10通过第一水管601与给水泵20进水口连接,所述给水泵20出水口通过第二水管602与灭菌器降温装置90进水口连接,所述灭菌器降温装置90出水口通过第三水管603与回收水箱30进水口连接,所述回收水箱30通过第四水管604与回水泵40进水口连接,所述回水泵40出水口通过第五水管605与冷却水箱10进水口连接,通过第六水管606与冷却塔50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却塔50出水口通过第七水管607与冷却水箱10连接,所述冷却水箱10通过第八水管608与回水泵40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却水10箱通过第十水管610与市政自来水系统连接,所述出第一水管601靠近冷却水箱10一侧设有第一控制阀701,第一水管601靠近给水泵20一侧设有第二控制阀702,第三水管603靠近灭菌器降温装置一侧设有第三止回阀703,第四水管604靠近回水泵40一侧设有第四控制阀704,第五水管605靠近回水泵40一侧设有第五控制阀705,第六水管606靠近回水泵40一侧设有第六控制阀706,第八水管608靠近冷却水箱10一侧设有第八控制阀708,第十水管610靠近冷却水箱10侧设有第十控制阀710,冷却水箱10底部设有第十一控制阀711,回收水箱30底部设有第十二控制阀712。所述第二控制阀702、第十控制阀710均为电磁阀,其余控制阀均为电动阀,控制阀平时均为关闭状态,由外部控制器控制开启,工作结束后由外部控制器控制关闭。所述第一
水管601与给水泵20、第二水管602、灭菌器降温装置90、第三水管603第一控制阀701、第二控制阀702形成供水水路,当灭菌器降温装置开始工作时,由外部控制器打开第一控制阀701、第二控制阀702及给水泵20开启,为灭菌器降温装置90提供冷却水并排放至回收水箱30。所述第四水管601与回水泵40、第六水管606、冷却塔50、第七水管607、第四控制阀704、第六控制阀706形成回水水路,在夜间用电低谷时间开始时,由外部控制器控制第四控制阀704与回水泵40、第六控制阀706、冷却塔50开启,将回收水箱30内冷却水通过冷却塔50降温回收至冷却水箱10。所述冷却水箱10通过第八水管608与回水泵40进水口连接,在需要对冷却水箱10内冷却水进行降温时,第八水管608与回水泵40、第六水管606、冷却塔50形成冷却水路,当夜间回收水箱30内冷却水全部被回收至冷却水箱10后,由外部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毒供应中心冷却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箱、给水泵、回收水箱、回水泵、冷却塔、若干阀门,外部控制器、灭菌器降温装置,所述冷却水箱通过第一水管与给水泵进水口连接,所述给水泵出水口通过第二水管与灭菌器降温装置进水口连接,所述灭菌器降温装置出水口通过第三水管与回收水箱进水口连接,所述回收水箱通过第四水管与回水泵进水口连接,所述回水泵出水口通过第五水管与冷却水箱进水口连接,通过第六水管与冷却塔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却塔出水口通过第七水管与冷却水箱连接,所述冷却水箱通过第八水管与回水泵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却水箱通过第十水管与市政自来水系统连接,所述第一水管靠近冷却水箱一侧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一水管靠近给水泵一侧设有第二控制阀,第三水管靠近灭菌器降温装置一侧设有第三止回阀,第四水管灭菌器降温装置回水泵一侧设有第四控制阀,第五水管灭菌器降温装置回水泵一侧设有第五控制阀,第六水管靠近回水泵一侧设有第六控制阀,第八水管靠近冷却水箱一侧设有第八控制阀,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磊齐飞徐龙吴伟林彩虹江国锋彭鹏朱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