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硅下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1380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硅下料结构,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若干组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为V形,所述第一斜板为筛板,所述第二斜板为平板,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之间形成有Z字形的筛选通道,所述外壳顶部设置有入口,所述筛选通道的顶部与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斜板位于筛选通道的底部,所述第二斜板位于筛选通道的顶部,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之间形成有截面为三角形的硅粉腔,所述外壳两侧分别设置有传输腔,所述传输腔两端分别与硅粉腔和容纳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下料的过程中将硅粉筛分的更加充分的技术效果。将硅粉筛分的更加充分的技术效果。将硅粉筛分的更加充分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硅下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固定夹具的
,尤其是指一种金属硅下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硅粉,也叫微硅粉,又叫硅灰,是工业电炉在高温熔炼工业硅及硅铁的过程中,随废气逸出的烟尘经特殊的捕集装置收集处理而成,学名“硅灰”,是工业电炉在高温熔炼工业硅及硅铁的过程中,随废气逸出的烟尘经特殊的捕集装置收集处理而成,在逸出的烟尘中,SiO2含量约占烟尘总量的90%,颗粒度非常小,平均粒度几乎是纳米级别,故称为硅粉。
[0003]以硅块为原料制取硅粉的方法很多,其中效果较好、应用较多的是雷蒙法,对辊法、盘磨法和冲旋法,但是在生产出来的硅粉中难免还会有未能处理的硅块,在使用时会影响硅粉的纯度,从而影响硅粉使用时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硅下料结构,其具有在下料的过程中将硅粉筛分的更加充分的效果。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金属硅下料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若干组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为V形,所述第一斜板为筛板,所述第二斜板为平板,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之间形成有Z字形的筛选通道,所述外壳顶部设置有入口,所述筛选通道的顶部与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斜板位于筛选通道的底部,所述第二斜板位于筛选通道的顶部,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之间形成有截面为三角形的硅粉腔,所述外壳两侧分别设置有传输腔,所述传输腔两端分别与硅粉腔和容纳腔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筛选通道底部设置有磨粉装置,所述磨粉装置包括磨粉腔和设置于磨粉腔内部的转动电机,所述磨粉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磨刀。
[0008]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入口连接有三通管道,所述三通管道的一端与磨粉装置的输出端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容纳腔与外壳底部可拆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磨粉装置与三通管道之间设置有抽风设备。
[0011]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经过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形成的筛选通道的分离,能够将硅粉筛分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标识分别为,1、外壳;11、第一斜板;12、第二斜板;13、筛选通道;14、容纳腔;15、硅粉腔;16、传输腔;2、磨粉装置;3、三通管道;4、抽风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参见图1,一种金属硅下料结构,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若干组第一斜板11和第二斜板12,所述第一斜板11和第二斜板12为V形,所述第一斜板11为筛板,所述第二斜板12为平板,所述第一斜板11和第二斜板12之间形成有Z字形的筛选通道13,所述外壳1顶部设置有入口,所述筛选通道13的顶部与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斜板11位于筛选通道13的底部,所述第二斜板12位于筛选通道13的顶部,所述外壳1底部设置有容纳腔14,所述第一斜板11和第二斜板12之间形成有截面为三角形的硅粉腔15,所述外壳1两侧分别设置有传输腔16,所述传输腔16两端分别与硅粉腔15和容纳腔14连通。
[0018]工作原理: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经过第一斜板11和第二斜板12形成的筛选通道13的分离,能够将硅粉筛分更加充分。
[0019]所述筛选通道13底部设置有磨粉装置2,所述磨粉装置2包括磨粉腔和设置于磨粉腔内部的转动电机,所述磨粉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磨刀,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经过筛选的硅块能够再次进行筛选。
[0020]所述外壳1的入口连接有三通管道3,所述三通管道3的一端与磨粉装置2的输出端连通,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磨粉装置2内的硅粉能够经过再次筛选。
[0021]所述容纳腔14与外壳1底部可拆卸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便于清理容纳腔14和外壳1内部的第一斜板11以及第二斜板12。
[0022]所述磨粉装置2与三通管道3之间设置有抽风设备4,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磨粉装置2内的粉尘重新进入三通管道3,不需要人工。
[0023]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硅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若干组第一斜板(11)和第二斜板(12),所述第一斜板(11)和第二斜板(12)为V形,所述第一斜板(11)为筛板,所述第二斜板(12)为平板,所述第一斜板(11)和第二斜板(12)之间形成有Z字形的筛选通道(13),所述外壳(1)顶部设置有入口,所述筛选通道(13)的顶部与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斜板(11)位于筛选通道(13)的底部,所述第二斜板(12)位于筛选通道(13)的顶部,所述外壳(1)底部设置有容纳腔(14),所述第一斜板(11)和第二斜板(12)之间形成有截面为三角形的硅粉腔(15),所述外壳(1)两侧分别设置有传输腔(16),所述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宏新陈军李作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博创景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