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污混流智能分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112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雨污分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污混流智能分流设备。包括:雨污混流管和埋在地下的雨污分流仓;所述雨污混流管的一端与屋顶的排水口对接,雨污混流管的另一端与雨污分流仓连通;所述雨污分流仓内部设有污水分流室和雨水分流室,污水分流室与雨水分流室分别与雨污混流管连通,且污水分流室与雨水分流室相互连通;所述雨污混流管和雨污分流仓内安装有雨污分流组件,雨污分流组件将流经雨污混流管的雨水和污水分别导入污水分流室和雨水分流室,污水分流室与市政排污管道连通,雨水分流室与城市地表排水通道连通。该设备不仅能够识别雨污混流管道中雨水和污水,而且实现了对雨污混流管道中的雨水和污水分类排放。对雨污混流管道中的雨水和污水分类排放。对雨污混流管道中的雨水和污水分类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污混流智能分流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污分流
,尤其涉及一种雨污混流智能分流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原本的小城市逐渐发展成中大型城市,多年前建设的小区早已成为老旧小区。由于时代发展的制约,老旧小区存在配套设施落后的问题,比如不通燃气、下水排水存在混排乱排的等问题。
[0003]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推进,很多老旧小区已经实现了通燃气,但是下水改造仍然是难题。一般老旧小区的阳台排水管与楼顶的雨水排水管通常共用同一根管道,这根管道将雨水和阳台的生活污水都排到小区的地面,造成了雨污混流的现象。这使得老旧小区公共地面常年污水横流,环境脏乱。
[0004]在改造过程中,受限于老旧小区建筑老化,对楼体开槽增设管道改造会造成楼体结构受损,且老旧小区公共区域地形狭窄,也难以大规模的为每栋居民楼重新增设管道。若是将雨污混流的管道与小区的地表的下水道直连,会造成与下水道直连的地表水系的水体污染,甚至会造成城市内河水体富营养化或是水体发臭。若是将雨污混流管道与市政的污水管道直连,会将雨水一并排入污水管,特别是在南方城市,雨季漫长,这样的处理方式将会对城市的污水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造成严重的压力,严重情况会造成雨污混流管道污水反涌,影响居民的生活。
[0005]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雨污混流智能分流设备,该设备不仅能够识别雨污混流管道中雨水和污水,而且实现了对雨污混流管道中的雨水和污水分类排放,提升了老旧小区的环境,也降低了城市污水处理的压力。
[0007]为达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雨污混流智能分流设备,包括:雨污混流管和埋在地下的雨污分流仓;所述雨污混流管的一端与屋顶的排水口对接,雨污混流管的另一端与雨污分流仓连通;所述雨污分流仓内部设有污水分流室和雨水分流室,污水分流室与雨水分流室分别与雨污混流管连通;所述雨污混流管和雨污分流仓内安装有雨污分流组件,雨污分流组件将流经雨污混流管的雨水和污水分别导入污水分流室和雨水分流室;所述污水分流室与市政排污管道连通,雨水分流室与城市地表排水通道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雨水分流室包括设置在污水分流室两侧的第一雨水分流室和第二分流室;所述第一雨水分流室的顶部设有与之连通的第一雨水收集管;所述第二分流室的顶部设有与之连通的第二雨水收集管;所述雨污混流管的出水端设有三通管接头,三通管接头竖直布置,三通管接头顶部与雨污混流管的出水端连通,三通管接头底部与第一雨水收集管连通,三通管接头中部与第二雨水收集管连通;污水分流室顶部设有与之连通的污水
进水管;所述污水进水管与第二雨水收集管的中部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雨污分流组件包括控制器、水流传感器和第一电动阀门;所述水流传感器安装在雨污混流管与屋顶排水口的连接处,所述第一电动阀门安装在第一雨水收集管与三通管接头的连通处;所述第三电动阀门安装在第二雨水收集管与第二分流室的连通处;所述控制器与水流传感器和第一电动阀门均电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雨污分流组件还包括电动伸缩杆和竖直开合板;所述雨污分流仓内设有用于分隔于第一雨水分流室与污水分流室的半隔板,且半隔板的高度低于第一雨水分流室的高度;所述竖直开合板竖直安装在第一雨水分流室内,竖直开合板的顶端与第一雨水分流室工作腔的顶部铰接;所述电动伸缩杆安装在的第一雨水分流室工作腔的顶部,且电动伸缩杆的伸缩杆与竖直开合板的一侧连接,竖直开合板的另一侧与半隔板的一侧抵靠。
[0011]优选的,所述雨污分流组件还包括第二电动阀门和设置在污水分流室中的污水液位检测器;所述雨污分流仓内设有用于分隔于污水分流室与第二分流室的全隔板;所述污水液位检测器安装在全隔板上,且污水液位检测器在全隔板上的位置与半隔板的顶部齐平;所述第二电动阀门安装在污水进水管与污水分流室的连通处;所述第二电动阀门和污水液位检测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雨污分流组件还包括第三电动阀门;所述第三电动阀门安装在第二雨水收集管上,并位于第二分流室与第二雨水收集管的连通处。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雨水分流室工作腔的底部与第二分流室工作腔的底部平齐,且污水分流室工作腔的底部低于第一雨水分流室工作腔的底部。
[0014]优选的,所述雨污分流组件还包括安装在第一雨水分流室内的第一雨水液位检测器;所述第一雨水分流室内设有第一雨水排水口;所述第一雨水液位检测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并安装在第一雨水排水口处;所述污水分流室内设有污水排水口;所述第二分流室内设有第二雨水排水口;第一雨水排水口、第二雨水排水口和污水排水口沿竖直方向从上往下依次分布,且污水排水口与第一雨水分流室工作腔的底部平齐;污水排水口与市政污水排污管道连通,第一雨水排水口和第二雨水排水口均与城市地表排水通道连通。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雨水分流室工作腔的底部与第一排淤管的一端连通;第一排淤管的另一端与污水分流室工作腔的底部连通,且第一排淤管上设有第一排淤阀门;所述第二分流室工作腔的底部与第二排淤管的一端连通;第二排淤管的另一端与一端污水分流室工作腔的底部连通,且第二排淤管上设有第二排淤阀门。
[0016]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抽淤管和第二抽淤管;所述第一抽淤管和第二抽淤管分别设置在污水分流室的两侧,且第一抽淤管和第二抽淤管均与污水分流室工作腔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抽淤管的出料口处设有第一抽淤阀门;所述第二抽淤管的出淤口处设有第二抽淤阀门。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8](1)、本专利技术将老旧小区的雨污混流管与埋在地下的雨污分类仓相连,并在雨污分流仓内部设有污水分流室和雨水分流室,污水分流室和雨水分流室分别与雨污混流管连通。同时,通过设置对雨水和污水进行识别的分流组件,使得雨水和污水能够精准的进入雨水分流室和污水分流室,污水分流室又与市政排污管道连通,雨水分流室与城市地表排水
通道连通。这使得原本在雨污混流管道中的雨水和污水能够被分类排放,不仅提升了老旧小区的生活环境,而且解决了污水进入城市地表或是雨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问题,降低了城市水体污染的风险,同时也缓解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与成本。
[0019](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雨水分流室设为两个,并使得两个雨水分流室均能单独工作,提升了雨季时雨水分流室对雨水排放的效果。另外,其中一个雨水分流室通过中间的可以开合的隔板污水分流室连通,使得在雨量较小的情况下,雨水能够从这个雨水分流室进入污水分流室。这不仅可以将雨水带下来的灰尘杂物等带入污水分流室进行排放,同时也考虑到在间歇性下雨,或雨量较小的情况,老旧小区的居民依旧会使用阳台洗衣晾晒并排放污水的最大可能性。从而确保雨量较小的情况下,生活污水不会与雨水一同进入地表水系,提升了设备的环保效果。
[0020](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控制器、传感器和电动阀门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污混流智能分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污混流管(10)和埋在地下的雨污分流仓;所述雨污混流管(10)的一端与屋顶的排水口对接,雨污混流管(10)的另一端与雨污分流仓连通;所述雨污分流仓内部设有污水分流室(50)和雨水分流室,污水分流室(50)与雨水分流室分别与雨污混流管(10)连通;所述雨污混流管(10)和雨污分流仓内安装有雨污分流组件,雨污分流组件将流经雨污混流管(10)的雨水和污水分别导入污水分流室(50)和雨水分流室;所述污水分流室(50)与市政排污管道连通,雨水分流室与城市地表排水通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混流智能分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分流室包括设置在污水分流室(50)两侧的第一雨水分流室(70)和第二分流室(60);所述第一雨水分流室(70)的顶部设有与之连通的第一雨水收集管(30);所述第二分流室(60)的顶部设有与之连通的第二雨水收集管(20);所述雨污混流管(10)的出水端设有三通管接头,三通管接头竖直布置,三通管接头顶部与雨污混流管(10)的出水端连通,三通管接头底部与第一雨水收集管(30)连通,三通管接头中部与第二雨水收集管(20)连通;污水分流室(50)顶部设有与之连通的污水进水管(40);所述污水进水管(40)与第二雨水收集管(20)的中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污混流智能分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污分流组件包括控制器、水流传感器(11)和第一电动阀门(12);所述水流传感器(11)安装在雨污混流管(10)与屋顶排水口的连接处,所述第一电动阀门(12)安装在第一雨水收集管(30)与三通管接头的连通处;所述第三电动阀门(21)安装在第二雨水收集管(20)与第二分流室(60)的连通处;所述控制器与水流传感器(11)和第一电动阀门(12)均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雨污混流智能分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污分流组件还包括电动伸缩杆(71)和竖直开合板(72);所述雨污分流仓内设有用于分隔于第一雨水分流室(70)与污水分流室(50)的半隔板(75),且半隔板(75)的高度低于第一雨水分流室(70)的高度;所述竖直开合板(72)竖直安装在第一雨水分流室(70)内,竖直开合板(72)的顶端与第一雨水分流室(70)工作腔的顶部铰接;所述电动伸缩杆(71)安装在的第一雨水分流室(70)工作腔的顶部,且电动伸缩杆(71)的伸缩杆与竖直开合板(72)的一侧连接,竖直开合板(72)的另一侧与半隔板(75)的一侧抵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雨污混流智能分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污分流组件还包括第二电动阀门(41)和设置在污水分流室(50)中的污水液位检测器(52);所述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刘军邹静刘雯苏进龙李胡爽石稳民卢德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