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污水处理输送用真空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904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输送用真空井,包括壳体和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壳体和竖直设置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互垂直;所述上壳体设有出水口,所述下壳体设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位于所述出水口的下方且两者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相对的两个侧面;所述输水管道包括相接的水平管段和竖直管段,所述水平管段沿上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竖直管段沿所述下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水平管段设有控制输水管道进水的真空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输送用真空井,设置为河道壁挂式,解决无法设置地埋化粪池拦污格栅槽,及河道水位变化易造成真空井淹没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污水处理输送用真空井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输送用真空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真空负压下水道系统设置集水井汇集来自污水源的污水,集水井内设有液位感应管和负压排污管,污水流入集水井,当集水井中的液位(污水水位)达到设定高度后,真空阀的控制器依据液位感应管的感应信号,开启负压阀,真空阀的进口连接集水井中的输水管道,出口通过连接管道接入真空负压管路,开启真空阀后,真空管路依靠真空负压将集水井中的污水抽出,送入负压站(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0003]真空负压下水道系统的污水收集端是靠各真空井进行住户排水收集,真空井也是与住户最接近的真空负压设施,但因住户居住环境各有不同,对于住户有前、后院区域,可使用地埋式标准重力排水收集装置,再搭配地埋式真空井进行后续长距离真空负压输送作业。
[0004]但实际使用上有许多沿河住户住家排水是直接将厕所、厨房及洗衣污水直排河道,因住家近邻河道或在河道上跨设住家,致无任何土地可设置化粪池、汇流格栅槽及真空负压井,故造成收集上的困扰,本专利将设计一种河道壁挂(或自承支架)式真空井,解决无法设置地埋化真空井及河道水位变化易造成真空井淹没等多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输送用真空井,真空井设置为河道壁挂式,解决无法设置地埋化粪池拦污格栅槽,及河道水位变化易造成真空井淹没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输送用真空井,包括壳体和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壳体和竖直设置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互垂直;所述上壳体设有出水口,所述下壳体设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位于所述出水口的下方且两者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相对的两侧面;
[0007]所述输水管道包括相接的水平管段和竖直管段,所述水平管段沿上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竖直管段沿所述下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水平管段设有控制输水管道进水的真空阀。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连通构成倒“L”型壳体,所述上壳体设有一个所述出水口;
[0009]或者,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连通构成“T”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壳体的中部,所述上壳体设有两个所述出水口,两个所述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上壳体的两端。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备用排水管道和排水阀,所述备用排水管道与所述输水管道平行设置,所述排水阀设于所述备用排水管道上且位于上壳体内,所述备
用排水管道的一端连通出水口,另一端沿着壳体内部延伸至所述下壳体的底部。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的所述入水口处设有拦污篮,所述拦污篮滑动设于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壁,且能够沿所述内侧壁上下移动。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拦污篮连接有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连接拦污篮,另一端位于真空井外。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还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位于所述入水口的上方,且所述溢流口与所述入水口分别位于下壳体的相对的两侧面,所述溢流口与所述出水口位于壳体的同一侧且所述溢流口位于所述出水口的下方;所述溢流口设有单向阀。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还设有透气口,所述透气口设于所述出水口的上方,所述透气口设有防蚊网。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液位侦测器,所述液位侦测器的感应部设于下壳体内,用于感应液位。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的底部外壁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上壳体相对的两侧,所述真空井通过安装座安装于河道内的支撑柱。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水管道和真空主干管道的连接处设有总阀,所述总阀设于所述真空阀的下游,用于关断真空井与真空主干管道的连接。
[0018]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9]1、真空井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构成倒“L”型结构或“T”型结构,如此,可根据实际真空井与排污口的距离,对下壳体的高度进行调整设计,以使入水口能够衔接各种高度位置的排污口;而上壳体一直保持在液面之上,避免水位上涨淹没真空井;
[0020]2、设置滑动式格栅拦污篮,可对20mm以上的大型异物进行拦截收集,方便维修人员清理,减少河道真空井异常故障卡堵频率;
[0021]3、设置溢流口,解决真空井故障、真空系统停电无法运行时住户排水可持续排入真空井内,水位过高可由该溢流口排出,不会造成住户排水点淹水困扰,另避免溢流口被高涨河水淹没;另增设单向鸭嘴阀,实现单向排水,消除河水倒灌疑虑。
[0022]4、设置备用排水管道和排水阀,可直接手动开启排水阀进行真空井底部积水真空抽吸排放进入真空主干管道,当需进行真空井检修时,可开启手动排水阀导通真空主干管与真空井底部积水产生抽水效应,排除积水方便维修人员做彻底井底状况检视,不会检修乱排污水产生二次环境污染困扰。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5]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6]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7]图4为图3中的A

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图3中的B

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的拦污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的真空井与用户排水的系统示意图(排污口设置在河面以上);
[0031]图8为本技术的真空井与支撑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一(不含支撑柱);
[0032]图9为本技术的真空井与支撑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二(含支撑柱)。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壳体1、上壳体11、出水口111、透气口112、防蚊网113、安装座(114a,114b)、下壳体12、入水管121、拦污篮122、拉索123、溢流口124、滑轨125、输水管道2、水平管段21、竖直管段22、支撑柱3、液位侦测器4、控制器5、备用排水管道6、真空阀8、三角架9、高液位H、低液位L。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6]需要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输送用真空井,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壳体和竖直设置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互垂直;所述上壳体设有出水口,所述下壳体设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位于所述出水口的下方且两者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相对的两个侧面;所述输水管道包括相接的水平管段和竖直管段,所述水平管段沿上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竖直管段沿所述下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水平管段设有控制输水管道进水的真空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输送用真空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连通构成倒“L”型壳体,所述上壳体设有一个所述出水口;或者,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连通构成“T”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壳体的中部,所述上壳体设有两个所述出水口,两个所述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上壳体的两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输送用真空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备用排水管道和排水阀,所述备用排水管道与所述输水管道平行设置,所述排水阀设于所述备用排水管道上且位于上壳体内,所述备用排水管道的一端连通出水口,另一端沿着壳体内部延伸至所述下壳体的底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输送用真空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所述入水口处设有拦污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希圣张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环扬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