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络发送器的输出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096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7:00
一种以太网络发送器的输出级,耦接电阻器,包括: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晶体管以及第一晶体管群组。电阻器耦接于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之间。第一晶体管具有第一源极、第一漏极及第一栅极,第一源极耦接第一参考电压,第一漏极耦接第二输出端。第一晶体管群组耦接第一参考电压及第一输出端。第一晶体管群组包括多个晶体管,该多个晶体管并联,且流至第一输出端的电流的大小与该多个晶体管的导通个数有关。通个数有关。通个数有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以太网络发送器的输出级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以太网络,尤其是关于以太网络发送器的输出级的阻抗匹配。

技术介绍

[0002]图1是现有的以太网络发送器电路的示意图。以太网络发送器电路120包括驱动电路125、两个反馈电阻器Rf以及两个端接电阻器(termination resistor)Rs。反馈电阻器Rf耦接于驱动电路125的输出端(vop/von)与驱动电路125的输入端之间。端接电阻器Rs耦接于输出端(vop/von)与输出端(MDIP/MDIN)之间。输出端(MDIP/MDIN)是组件(例如芯片)的输出端口,耦接负载电阻器RL,负载电阻器RL位于组件的外部。以太网络发送器电路120的主要功能在于放大信号源110(例如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并且从输出端(MDIP/MDIN)输出放大后的信号。
[0003]因为制程飘移的关系,所以端接电阻器Rs通常需要校正。图2为现有的端接电阻器Rs的示意图。传统的校正方法是提供多个并联的电阻器(R0~Rn)

开关(SW0~SWn)对,藉由控制该多个开关(SW0~SWn)的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太网络发送器的输出级,该输出级耦接到电阻器并且包括: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其中,该电阻器耦接于该第一输出端与该第二输出端之间;第一晶体管,具有第一源极、第一漏极及第一栅极,该第一源极耦接第一参考电压,该第一漏极耦接该第二输出端;以及第一晶体管群组,耦接该第一参考电压及该第一输出端;其中,该第一晶体管群组包括多个晶体管,该多个晶体管并联,且流至该第一输出端的电流的大小与该多个晶体管的导通个数有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级,其中,该第一晶体管群组包括:第二晶体管,具有第二源极、第二漏极及第二栅极,该第二源极耦接该第一参考电压,该第二漏极耦接该第一输出端,该第二栅极耦接该第一栅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出级,其中,该第一晶体管群组还包括:第三晶体管,具有第三源极、第三漏极及第三栅极,该第三源极耦接该第一参考电压,该第三漏极耦接该第一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出级,其中,该输出级接收信号,该第一晶体管群组还包括:第一开关,耦接该第二栅极,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使该第二栅极接收该第一参考电压或该信号;以及第二开关,耦接该第三栅极,根据第二控制信号使该第三栅极接收该第一参考电压或该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出级,其中,该第一开关及该第二开关各包括:第四晶体管,具有第四源极、第四漏极及第四栅极,该第四源极耦接该第一参考电压,该第四漏极耦接该第二栅极或该第三栅极,该第四栅极接收该第一控制信号的反相信号或该第二控制信号的反相信号;以及第五晶体管,具有第五源极、第五漏极及第五栅极,该第五源极耦接该第二栅极或该第三栅极,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千慧朱宏镇陈永泰
申请(专利权)人: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