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诱导免疫原性死亡的近红外光热响应的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生物医药技术和肿瘤诊疗
,特别涉及一种可诱导免疫原性死亡的近红外光热响应的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癌症仍然是全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临床治疗方法不断发展,但仍需克服肿瘤转移、靶向性差、副作用强、易产生耐药性等导致的治疗效率有限的问题。各种新兴的治疗策略,特别是多模式治疗,已经被开发出来,以提高肿瘤消除的治疗效率,其中免疫治疗由于其通过调用免疫系统而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而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的免疫治疗因其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的高效率而为现代癌症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因此,许多方法,包括放射治疗、化学疗法、光热疗法(PTT)和光动力疗法(PDT),显示了ICD诱导剂的潜力,已被广泛开发用于增强肿瘤抑制,其中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和肿瘤相关抗原(TAA)的释放将激活免疫应答。释放的DAMP,如钙网蛋白(CRT)、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蛋白、热休克蛋白70(H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诱导免疫原性死亡的近红外光热响应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近红外光热分子、活化炔、磷脂酰胆碱类化合物、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
‑
聚乙二醇、四氢呋喃、三氯甲烷和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2)将混合溶液顺次进行超声、去除四氢呋喃和三氯甲烷、过滤得到可诱导免疫原性死亡的近红外光热响应的纳米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诱导免疫原性死亡的近红外光热响应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是先将近红外光热分子、活化炔、磷脂酰胆碱类化合物、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
‑
聚乙二醇、四氢呋喃、三氯甲烷混合,再和水混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诱导免疫原性死亡的近红外光热响应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脂酰胆碱类化合物的相变温度为40
‑
45℃;所述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
‑
聚乙二醇中的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
‑
30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诱导免疫原性死亡的近红外光热响应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脂酰胆碱类化合物为1,2
‑
二棕榈酰
‑
sn
‑
甘油
‑3‑
磷酰胆碱;所述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
‑
聚乙二醇中的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200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诱导免疫原性死亡的近红外光热响应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本忠,秦安军,胡蓉,张贵泉,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