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烹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0351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48
加热烹调器(2)具备锅(6)、盖(10)、热源(28)、旋转轴(27)、搅拌叶片(8)、驱动马达(36)、压力控制部(24)以及密封机构(50)。锅(6)对被烹调物进行收纳。盖(10)开闭自如地覆盖锅(6)。热源(28)对锅(6)进行加热。旋转轴(27)插入于设置在锅(6)或盖(10)上的贯通孔(40)而向锅(6)内突出。搅拌叶片(8)安装于旋转轴(27)。驱动马达(36)对旋转轴(27)进行驱动旋转。压力控制部(24)对锅(6)内的压力进行控制。密封机构(50)将锅(6)内的空间(S)与贯通孔(40)隔离。(50)将锅(6)内的空间(S)与贯通孔(40)隔离。(50)将锅(6)内的空间(S)与贯通孔(40)隔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加热烹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烹调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用于将食品等被烹调物收纳在锅中进行加热烹调的加热烹调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0003]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加热烹调器中,搅拌叶片配置于锅的底面,通过使搅拌叶片旋转来搅拌被烹调物并进行加热烹调。为了旋转驱动锅内的搅拌叶片而使用磁铁。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加热烹调器中,马达使配置于盖的搅拌叶片旋转。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45705号
[0007]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824395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8]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磁铁容易受到热的影响,有时搅拌叶片的旋转不稳定。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需要设置用于使搅拌叶片的旋转轴向锅内突出的贯通孔。因此,难以将锅内维持为密闭状态的同时对被烹调物进行加压、加热烹调。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加热烹调器的功能。
[0009]本专利技术的加热烹调器具备锅、盖、热源、旋转轴、搅拌叶片、驱动马达、压力控制部以及密封机构。锅对被烹调物进行收纳。盖开闭自如地覆盖锅。
[0010]热源对锅进行加热。旋转轴插入在锅或盖上设置的贯通孔而向锅内突出。搅拌叶片安装于旋转轴。驱动马达对旋转轴进行旋转驱动。压力控制部对锅内的压力进行控制。密封机构将锅内的空间与贯通孔隔离。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加热烹调器的功能。
附图说明/>[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盖关闭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0013]图2是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盖打开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0014]图3是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盖关闭的状态下的剖视立体图。
[0015]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6]图5是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密封机构的剖视图。
[0017]图6是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密封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7是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第一密封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0019]图8是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轴承的放大剖视图。
[0020]图9A是从下方观察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壳体部件的立体图。
[0021]图9B是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锅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加热烹调器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3]参照图1~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2进行说明。图1是加热烹调器2的盖10关闭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是加热烹调器2的盖10打开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3是加热烹调器2的盖10关闭的状态下的剖视立体图。
[0024]如图1~图3所示,加热烹调器2是用于对食品等被烹调物(未图示)进行加热烹调的家电设备。加热烹调器2是按每个烹调菜单预先编程了动作顺序的自动烹调器,也称为“自动烹调器”、“多功能烹调器”、“慢炖锅”等。
[0025]在利用加热烹调器2时,使用者首先在锅6中收纳被烹调物(未图示)。之后,使用者对图1以及图3所示的操作显示部18进行操作来选择烹调菜单,并按下确定按钮22。
[0026]加热烹调器2按照与所选择的烹调菜单的料理(煮菜、咖喱等)对应的规定的程序对被烹调物进行加热烹调。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2具有使用图2和图3所示的搅拌叶片8对被烹调物进行搅拌的功能。
[0027]加热烹调器2特别具有在将锅6的烹调空间S密闭的同时对被烹调物进行加压来进行加热烹调的“加压、加热烹调”的功能。加热烹调器2为了兼顾使用搅拌叶片8的搅拌功能和加压、加热烹调的功能,还具有用于密闭烹调空间S的密封机构50(图3)。关于密封机构50,参照图5及其之后的附图,在后面进行说明。
[0028]如图1~图3所示,加热烹调器2具有主体部4、锅6、搅拌叶片8和盖10。
[0029]主体部4对锅6和其他结构要素进行收纳。在主体部4中内置有用于使加热烹调器2动作的各种部件(参照图3)。主体部4具有用于配置锅6的凹部。在主体部4的上部轴支承有盖10。
[0030]锅6能够收纳于主体部4的凹部,具有用于收纳被烹调物的烹调空间S。在锅6的底部配置有搅拌叶片8,在锅6的内侧面配置有肋9。
[0031]搅拌叶片8是用于对收纳于烹调空间S的被烹调物进行搅拌的部件。搅拌叶片8能够以图3所示的旋转轴27的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肋9是用于辅助搅拌叶片8对被烹调物的搅拌的突起部。
[0032]盖10开闭自如地覆盖主体部4的凹部和收纳于凹部的锅6的上表面开口。盖10和主体部4具有供使用者把持加热烹调器2的把手11(参照图1)。
[0033]如图2所示,盖10具备外盖12和内盖14。外盖12开闭自如地覆盖主体部4的上表面开口,内盖14安装于外盖12的下表面,开闭自如地覆盖锅6的上表面开口。在内盖14的周围配置有衬垫15。在盖10将主体部4的上表面开口关闭的状态下,衬垫15将内盖14与锅6之间密封。
[0034]如图1所示,外盖12具有配置于其表面的把手16、操作显示部18和排气出口20。
[0035]把手16是用于供使用者在开闭盖10时抓住盖10的部件。使用者能够通过扭转把手16来进行盖10的锁定或打开。
[0036]操作显示部18兼具用于操作加热烹调器2的操作部的功能和进行显示的显示部的功能。操作显示部18配置于外盖12的表面。操作显示部18具有作为操作部的一部分的确定
按钮22。确定按钮22用于选择烹调菜单或指示烹调开始。
[0037]排气出口20是用于将在锅6的烹调空间S中产生的蒸汽等排出到外部的开口。排气出口20与图2及图3所示的排气入口19连通。
[0038]排气入口19是设置于内盖14的开口,通过盖10的内部流路与排气出口20连通。由此,烹调空间S的空气从排气入口19进入盖10的内部流路,从排气出口20向外部排出。
[0039]如图3所示,在将排气入口19与排气出口20连通的内部流路中配置有压力阀24。压力阀24对排气入口19与排气出口20是否连通进行控制。在通常情况下压力阀24关闭,保持烹调空间S的密闭状态。通过将烹调空间S密闭,能够执行被烹调物的加压、加热烹调。
[0040]当压力阀24打开时,排气入口19与排气出口20连通,烹调空间S的压力降低至大气压。压力阀24作为用于对调空间S的压力进行控制烹的压力控制部发挥功能。
[0041]加热烹调器2具备用于驱动压力阀24的压力阀驱动马达26。各烹调菜单预先设定压力阀驱动马达26打开压力阀24的定时以及关闭压力阀24的定时。
[0042]在压力阀驱动马达26不驱动压力阀24的状态下,压力阀24通常关闭。当烹调空间S的压力上升到规定压力(例如2个~3个大气压)以上时,压力阀24自动打开。由此,能够防止烹调空间S成为过度的加压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加热烹调器,其中,所述加热烹调器具备:锅,其构成为对被烹调物进行收纳;盖,其开闭自如地覆盖所述锅;热源,其构成为对所述锅进行加热;旋转轴,其插入于在所述锅或所述盖设置的贯通孔而向所述锅内突出;搅拌叶片,其安装于所述旋转轴;驱动马达,其构成为对所述旋转轴进行旋转驱动;压力控制部,其构成为对所述锅内的压力进行控制;以及密封机构,其将所述锅内的空间与所述贯通孔隔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具备筒状的壳体部件,该壳体部件竖立设置于形成有所述贯通孔的所述锅或所述盖,从外侧包围所述贯通孔以及所述旋转轴,所述密封机构具备将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壳体部件之间密封的第一密封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具有油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所述油封具备第一油封和配置于比所述第一油封靠近所述贯通孔的位置的第二油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所述第一油封具备密封唇和防尘唇。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具备密封壳体,该密封壳体具有包围所述第一密封部件的外周的第一面和在朝向所述贯通孔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对置的第二面,该密封壳体被压入所述壳体部件。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平康隆阪本敦中山敦雄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