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铜线加工用涂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0237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扁铜线加工用涂漆装置,支架前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柱,固定柱上固设有卷线盘,卷线盘上卷绕有扁铜线,涂装箱固设于支架上,工作腔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辊,盛漆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辊,第二导向辊上方固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支撑座,支撑座相互靠近一侧铰接有刮板,旋钮转动连接于涂装箱外侧壁,且旋钮一端伸入至工作腔内并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工作腔侧壁上,第一转轴上固设有从动齿轮和凸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将盛漆槽设置在涂装箱内,能够避免臭气逸散,同时工作人员还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刮板端部与扁铜线间隙的宽度,进而达到控制漆包层的厚度的目的,适用性广。适用性广。适用性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扁铜线加工用涂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漆包线加工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扁铜线加工用涂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能源的减少,各个国家对能源的利用越来越重视,研究表明,同规格截面呈扁平的线材在散热性、导电性等方面都优于目前圆截面的线材,因此扁线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0003]现有技术中,如CN114551011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漆包铜线自动化涂漆装置,通过涂漆单元与烘干单元相配合,对铜线表面进行打磨处理与清理处理,最终对铜线表面进行涂漆处理,经过多次涂漆处理,保证漆包铜线的表面涂层厚度均匀,同时对涂漆过程中的铜线表面多余的漆料进行收集,防止在漆料流动与收集过程中因与烘干灯光接触,导致漆料凝固,影响漆料的利用率,整个过程无需多个设备排列加工,无需大量工作人员进行观察,降低了漆包铜线的加工成本。但上述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盛漆凹槽为敞口结构,油漆的臭味会飘散至周围环境中,工作人员长期吸入会对身体造成伤害;2.打磨球与铜线表面为点接触,接触面积小,容易造成打磨不均匀,且打磨产生铜粉也容易飘落至盛漆凹槽或周围环境中,影响涂漆质量和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扁铜线加工用涂漆装置,通过将盛漆槽设置在涂装箱内,能够避免臭气逸散,同时工作人员还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刮板端部与扁铜线间隙的宽度,进而达到控制漆包层的厚度的目的,适用性广。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扁铜线加工用涂漆装置,包括支架、固定柱、卷线盘、扁铜线、涂漆机构、烘干机构和除臭机构,支架前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柱,固定柱上固设有卷线盘,卷线盘上卷绕有扁铜线,两个固定柱之间设置有涂漆机构,涂漆机构包括涂装箱、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支撑座、刮板、第一弹簧、旋钮、主动齿轮、第一转轴、从动齿轮和凸轮,涂装箱固设于支架上,涂装箱内开设有工作腔,工作腔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辊,工作腔底部开设有盛漆槽,盛漆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辊,第二导向辊上方固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支撑座,支撑座相互靠近一侧铰接有刮板,第一弹簧一端固设于刮板上,第一弹簧另一端连接至支撑座侧壁,旋钮转动连接于涂装箱外侧壁,且旋钮一端伸入至工作腔内并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主动齿轮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工作腔侧壁上,第一转轴上固设有从动齿轮和凸轮,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互啮合,凸轮与刮板可以抵接,涂装箱顶部还设置有烘干机构和除臭机构。
[0007]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涂漆机构还包括打磨组件,打磨组件包括支撑柱、U型板、滑动座、调节螺杆、打磨电机和打磨盘,支撑柱竖向固设于所述支架上,支撑柱一侧固设有U型板,U型板内上下对称设置有滑动座,调节螺杆一端转动连接于滑动座上,且调
节螺杆与U型板螺纹连接,滑动座上固设有打磨电机,打磨盘固设于打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
[0008]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U型板下方固设有冲洗槽,冲洗槽内设置有泵体,U型板一侧还设置有喷淋管,且喷淋管一端与泵体连通,喷淋管上均匀固设有两个以上的喷头。
[0009]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喷淋管一侧还固设有吸水海绵。
[0010]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涂漆机构还包括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皮带和搅拌杆,搅拌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盛漆槽侧壁上,搅拌轴上固设有第二传动轮和搅拌杆,第一传动轮固设于所述固定柱上,且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0011]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烘干机构包括烘干箱、热风机、安装框、第二弹簧、加热辊和加热棒,烘干箱固设于所述涂装箱顶部,且烘干箱与涂装箱连通,烘干箱侧壁上固设有热风机,热风机上方设置有安装框,且安装框通过第二弹簧连接至烘干箱内侧壁上,安装框内转动连接有两个以上的加热辊,加热辊内插接设置有加热棒。
[0012]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辊表面还设置有防粘层。
[0013]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除臭机构包括除臭箱、石墨层、吸风机、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除臭箱固设于所述涂装箱顶部,除臭箱内设置有石墨层,吸风机固设于除臭箱一侧,且吸风机通过第一排气管与所述烘干箱连通,除臭箱另一侧还设置有第二排气管,第二排气管的自由端与所述扁铜线对齐。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扁铜线加工用涂漆装置,通过将盛漆槽设置在涂装箱内,能够避免臭气逸散,同时工作人员还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刮板端部与扁铜线间隙的宽度,进而达到控制漆包层的厚度的目的,适用性广;设置的打磨机构,能够对扁铜线表面进行更均匀的打磨,且利用喷头向打磨盘底部喷水,能够避免铜粉飘散至周围环境中或飘落至盛漆槽内;设置的除臭机构,能够将烘干产生的臭气分子净化吸收,并将净化后的热空气吹至扁铜线表面,对水渍进行辅助干燥,有助于减少热量浪费。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扁铜线加工用涂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4是图1的俯视图。
[0020]图中:
[0021]1、支架;2、固定柱;3、卷线盘;4、扁铜线;5、涂漆机构;501、涂装箱;502、工作腔;503、第一导向辊;504、盛漆槽;505、第二导向辊;506、支撑座;507、刮板;508、第一弹簧;509、旋钮;510、主动齿轮;511、第一转轴;512、从动齿轮;513、凸轮;6、打磨组件;601、支撑柱;602、U型板;603、滑动座;604、调节螺杆;605、打磨电机;606、打磨盘;607、冲洗槽;608、泵体;609、喷淋管;610、喷头;611、吸水海绵;7、搅拌组件;71、搅拌轴;72、第一传动轮;73、第二传动轮;74、皮带;75、搅拌杆;8、烘干机构;81、烘干箱;82、热风机;83、安装框;84、第二
弹簧;85、加热辊;86、加热棒;9、除臭机构;91、除臭箱;92、石墨层;93、吸风机;94、第一排气管;95、第二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3]如图1

4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扁铜线加工用涂漆装置,包括支架1、固定柱2、卷线盘3、扁铜线4、涂漆机构5、烘干机构8和除臭机构9,支架1前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柱2,固定柱2上固设有卷线盘3,卷线盘3上卷绕有扁铜线4,两个固定柱2之间设置有涂漆机构5,涂漆机构5包括涂装箱501、第一导向辊503、第二导向辊505、支撑座506、刮板507、第一弹簧508、旋钮509、主动齿轮510、第一转轴511、从动齿轮512和凸轮513,涂装箱501固设于支架1上,涂装箱501内开设有工作腔502,工作腔502顶部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铜线加工用涂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固定柱(2)、卷线盘(3)、扁铜线(4)、涂漆机构(5)、烘干机构(8)和除臭机构(9),支架(1)前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柱(2),固定柱(2)上固设有卷线盘(3),卷线盘(3)上卷绕有扁铜线(4),两个固定柱(2)之间设置有涂漆机构(5),涂漆机构(5)包括涂装箱(501)、第一导向辊(503)、第二导向辊(505)、支撑座(506)、刮板(507)、第一弹簧(508)、旋钮(509)、主动齿轮(510)、第一转轴(511)、从动齿轮(512)和凸轮(513),涂装箱(501)固设于支架(1)上,涂装箱(501)内开设有工作腔(502),工作腔(502)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辊(503),工作腔(502)底部开设有盛漆槽(504),盛漆槽(504)内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辊(505),第二导向辊(505)上方固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支撑座(506),支撑座(506)相互靠近一侧铰接有刮板(507),第一弹簧(508)一端固设于刮板(507)上,第一弹簧(508)另一端连接至支撑座(506)侧壁,旋钮(509)转动连接于涂装箱(501)外侧壁,且旋钮(509)一端伸入至工作腔(502)内并与主动齿轮(510)固定连接,主动齿轮(510)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转轴(511),第一转轴(511)转动连接于工作腔(502)侧壁上,第一转轴(511)上固设有从动齿轮(512)和凸轮(513),从动齿轮(512)与主动齿轮(510)相互啮合,凸轮(513)与刮板(507)可以抵接,涂装箱(501)顶部还设置有烘干机构(8)和除臭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铜线加工用涂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漆机构(5)还包括打磨组件(6),打磨组件(6)包括支撑柱(601)、U型板(602)、滑动座(603)、调节螺杆(604)、打磨电机(605)和打磨盘(606),支撑柱(601)竖向固设于所述支架(1)上,支撑柱(601)一侧固设有U型板(602),U型板(602)内上下对称设置有滑动座(603),调节螺杆(604)一端转动连接于滑动座(603)上,且调节螺杆(604)与U型板(602)螺纹连接,滑动座(603)上固设有打磨电机(605),打磨盘(606)固设于打磨电机(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新宇侯新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太阳线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