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PCM吸热板散热的动力电池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散热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基于PCM吸热板散热的动力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技术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一个高效的电池模组散热系统对保证电动汽车各项性能至关重要。动力电池的化学性能受温度影响显著,在工作过程中,其自身释放热量导致电池温升,同时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由数百节电池串并联形成且排布紧密,致使热量堆积,造成电池局部过热和温度分布不均,影响电池性能进而影响整车性能。电池模组的散热性能与均温性能对电池的使用性能、循环寿命以及安全性都具有重要影响。
[0003]目前市面上针对圆柱形和方形动力电池模组的散热技术主要是风冷和液冷。风冷和液冷都是利用冷却介质与电池散热表面发生对流换热带走热量,主要区别在于冷却介质的不同。风冷具有低成本,系统结构简单、便于维护等优点,但空气的比热容与导热系数低,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仅用空气冷却无法满足将电池维持在50℃以下,电池温差也不能维持在5℃之内的使用要求。液冷具有冷却速度快、冷却效率高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PCM吸热板散热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1),所述电池组(1)为若干阵列式排布的圆柱形电池;PCM吸热板(2),所述PCM吸热板(2)设置有若干套筒结构,圆柱形电池通过套筒结构设置在PCM吸热板(2)上;加热条(4),所述加热条(4)设置在PCM吸热板(2)的底部,其用于在低温情况下对电池组(1)进行加热;引流风扇(5),所述引流风扇(5)设置在PCM吸热板(2)的侧方,其用于对电池组(1)和PCM吸热板(2)进行风冷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CM吸热板散热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PCM吸热板(2)包括吸热顶板(21)、吸热底板(23)、以及设置在吸热顶板(21)和吸热底板(23)之间的导热多孔结构(22);所述吸热顶板(21)和吸热底板(23)构成中空腔(233),在中空腔(233)内灌注有PCM相变材料,在所述吸热顶板(21)上设有若干顶板套筒(211),在所述吸热底板(23)上设有若干底板套筒(231),导热多孔结构(22)设有若干中间套筒,顶板套筒(211)、底板套筒(231)和中间套筒对应设置,且构成用于安装圆柱形电池的套筒结构;所述吸热顶板(21)上的顶板套筒(211)沿风冷流动方向通过上连接板(217)相互连接,吸热底板(23)上的底板套筒(231)沿风冷流动方向通过下连接板(235)相互连接;所述上连接板(217)和下连接板(235)用于增强圆柱形电池之间的导热;所述吸热顶板(21)上设有注液管(215),所述注液管(215)用于往中空腔(233)内灌注PCM相变材料以及维修和散热;在吸热顶板(21)上设有排气孔(214),所述排气孔(214)用于注液过程中吸热板(2)内部排气;在所述吸热底板(23)上设有与吸热顶板(21)上排气孔(214)对应的排气盲孔(234),所述排气盲孔(234)用于注液完成后,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恒运,邱国君,石静贺,李培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