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壁片材上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上料装置
,具体为薄壁片材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薄壁片材为碳纤维板,是通过将同一方向排列的碳素纤维使用树脂浸润硬化形成。
[0003]现有的多个碳纤维板在码垛过程中,都会在相邻两个碳纤维板之间放置上防护纸将其隔离,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码垛在一起的多个碳纤维板的质量,然现有的碳纤维板在进行加工时,都是采用人工将碳纤维板与防护纸进行分离,后将碳纤维板放置在加工位置,然采用人工放置过程中,碳纤维板很容易产生人为变形,即导致加工后的碳纤维板质量降低。
[0004]因此,需要提出薄壁片材上料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薄壁片材上料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碳纤维板在进行加工时,采用人工将碳纤维板与防护纸进行分离,后将分离下来的碳纤维板在进行放置过程中,碳纤维板很容易产生人为变形,即导致加工后的碳纤维板质量降低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薄壁片材上料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薄壁片材上料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上料机构(2);所述上料机构(2)包括第一矩形柱(201),所述第一矩形柱(201)的一侧开设有矩形孔(207),所述矩形孔(207)的内壁底部开设有矩形槽(208),所述矩形槽(208)的内壁底部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202),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02)的伸缩端顶部固定有矩形板(203),所述矩形板(203)的顶部安装有推板(204),所述矩形孔(207)的内壁顶部固定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矩形柱(209),每个所述第二矩形柱(209)的底部均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槽(210),每个所述滑槽(210)的内壁均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11),两个所述第二矩形柱(209)的两侧均安装有两个电机(212),每个所述滑槽(210)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213),每个所述滑块(213)的底部均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214),每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14)的伸缩端底部均固定有安装架(215),每个所述安装架(215)上均安装有吸盘(216),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矩形柱(209)的顶部安装有红外测距传感器(217),两个所述第二矩形柱(209)的相背一面均安装有负压泵(218),所述第一矩形柱(201)的正表面安装有控制器(2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片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柱(201)的顶部与底座(1)的顶部相固定,所述推板(204)活动套接在矩形槽(208)的内部,每个所述螺纹杆(211)的一端分别活动贯穿每个滑槽(210)的内壁,每个所述电机(212)的输出端分别与每个螺纹杆(211)的一端相安装,每个所述螺纹杆(211)的一端分别螺纹贯穿每个滑块(213)的表面,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217)的探测端延伸至其中一个滑槽(210)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片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负压泵(218)的输入端均通过软管分别与每个吸盘(216)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02)与控制器(219)电性连接,四个所述电机(212)均与控制器(219)电性连接,四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14)均与控制器(219)电性连接,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217)与控制器(219)电性连接,四个所述负压泵(218)均与控制器(219)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片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勇,胡良辉,郑东成,全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运宏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