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池塘养殖环境下的捕捞装置、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9910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多池塘养殖环境下的捕捞装置、方法。装置包括捕捞轨道以及至少一组可在捕捞轨道上滑动的轨道小车对,还包括与轨道小车组数对应的至少一张两端可挂钩于轨道小车上的网具;所述捕捞轨道包括分别设置于多个池塘外围的多个U型轨道;所述捕捞轨道还包括多个过渡轨道,相邻两U型轨道之间通过过渡轨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多池塘养殖环境下,根据捕捞需求可通过过渡轨道将轨道小车对滑动至相应池塘对应的U型轨道开口处的两端对任一池塘进行智能化捕捞,具体为通过U型轨道的设计,轨道小车在U型轨道两侧滑动过程中可对池塘内水产进行捕捞,并在U型轨道闭合出进行汇合,以完成捕捞。以完成捕捞。以完成捕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多池塘养殖环境下的捕捞装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捕捞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池塘养殖环境下的捕捞装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全球水产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水产品产量从1989年起连续32年稳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第一渔业大国,2020年水产品产量达6549万吨,为我国城乡居民提供了近1/3的优质动物蛋白,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全民营养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水产品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而池塘化水产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业的主要生产方式。
[0003]到2018年,水产养殖总产量49910590t,其中池塘养殖总产量为24576210t,占养殖总产量的49%。淡水池塘养殖产量为15488542t,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69.9%。我国池塘养殖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设施装备总量持续增长,但总体上还处于初中级阶段,存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其中起捕等环节仍以人工作业为主,部分技术装备有效供给不足。
[0004]起捕是水产养殖重要的环节。近年来,水产捕捞机械发展迅速,但主要集中于海洋捕捞领域。现有池塘养殖鱼类捕捞主要依靠人力拉动钢丝绳进行收网,耗费大量人工和时间成本,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水中作业危险系数大;南美白对虾、沼虾等大宗商品虾采用地笼捕捞、大拉网等方式,由人工作业完成。当前针对池塘的捕捞专用机械开发和应用较少,且主要为抬网机械、吸鱼泵等设备。其中,抬网机械前期驯化准备时间长较长、鱼群往往由于受到池底抬网的影响而不能集中摄食,从而导致起捕工作无法顺利完成;吸鱼泵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鱼体表面造成较大损伤,导致捕获的鱼无法售卖,严重会导致鱼死亡等情况,同时该技术使用成本高且使用技术不够成熟。当前池塘养殖起捕专用机械较少,捕捞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是水产养殖机械化重要短板之一。
[0005]养殖过程中往往需要将不同种类水产分多个池塘进行养殖或者将不同尺寸大小的同品类水产分多个池塘进行养殖。例如申请号为CN202211106014.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养殖系统及养殖捕获方法,包括第一鱼塘、第二鱼塘、第三鱼塘、捕鱼池和中间通道,上述塘池沿一直线排布设置,各相邻塘池之间都通过中间通道相连,第一鱼塘、第二鱼塘和第三鱼塘位置都安装有引鱼换塘装置,捕鱼池位置安装有成鱼捕捞装置。该专利技术的捕鱼池具有操作简单,能机械助力捕捞的优点,大大节省了人力,且该专利技术的捕鱼池与第三水塘相连,确保进入捕鱼池的鱼基本符合成鱼标准,这样能大大提升渔获质量,也减轻了后续的采选负担,也有助于提升鱼塘系统的整体养殖营收。但是该系统只能在捕鱼池进行捕鱼,无法针对任一鱼塘进行智能化捕捞。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多池塘养殖环境下的捕捞
装置、方法,本专利技术针对多池塘养殖环境下,根据捕捞需求可对任一池塘进行智能化捕捞。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多池塘养殖环境下的捕捞装置,包括捕捞轨道以及至少一组可在捕捞轨道上滑动的轨道小车对,还包括与轨道小车组数对应的至少一张两端可挂钩于轨道小车上的网具;所述捕捞轨道包括分别设置于多个池塘外围的多个U型轨道;所述捕捞轨道还包括多个过渡轨道,相邻两U型轨道之间通过过渡轨道连接。
[0008]作为优选方案,轨道小车包括控制平台;控制平台,用于控制轨道小车在捕捞轨道上的滑动位置、滑动动力。
[0009]作为优选方案,轨道小车设有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与控制平台连接,同组轨道小车对中两轨道小车的控制平台通信连接;控制平台,用于根据输入的捕捞需求控制轨道小车在捕捞轨道上的滑动位置,以及根据同组轨道小车对中两拉力传感器的拉力检测值控制轨道小车的滑动动力。
[0010]作为优选方案,轨道小车还设有与控制平台连接的定位模块;定位模块,用于对轨道小车位置进行定位;控制平台,根据同组轨道小车对中两拉力传感器的拉力检测值以及两轨道小车的定位信息,控制轨道小车的滑动动力。
[0011]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与控制平台连接的远程控制设备;远程控制设备,用于发送相应控制指令至控制平台,进而远程控制轨道小车在捕捞轨道上的滑动位置、滑动动力。
[0012]作为优选方案,网具在相应方向上其网口逐渐增大。
[0013]作为优选方案,轨道小车设有与网具连接的拖拽卸扣。
[0014]作为优选方案,网具两侧均设有可与拖拽卸扣连接的上固定卸扣和下固定卸扣。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多池塘养殖环境下的捕捞方法,基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用于多池塘养殖环境下的捕捞装置,包括步骤:S1、控制至少一组轨道小车对在捕捞轨道上滑动,以使轨道小车对滑动至相应池塘对应的U型轨道开口处的两端;S2、控制轨道小车对由U型轨道开口处向U型轨道闭合处滑动,直至轨道小车对滑动至U型轨道闭合处的中间位置,以完成该池塘的捕捞;S3、循环执行步骤S1~S2,以完成所有池塘的捕捞。
[0016]作为优选方案,在执行步骤S2时,实时判断轨道小车上拉力传感器检测得到的拉力是否超过预设阈值,若超过阈值则返回步骤S1,以增加滑动至该池塘对应U型轨道开口处两端的轨道小车对。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例针对多池塘养殖环境下,根据捕捞需求可通过过渡轨道将轨道小车对滑动至相应池塘对应的U型轨道开口处的两端对任一池塘进行智能化捕捞。即在相邻池塘之间设置相交接的过渡轨道,则可以实现池塘捕鱼作业完成后轨道小车的快速转场从而进行后续的捕鱼作业,随到随用,使用方便灵活,可节约大量时间、人工成本。捕捞时具体通过U型轨道的设计,轨道小车在U型轨道两侧滑动过程中对池塘内水产进行捕捞,并在U型轨道
闭合出进行汇合,以完成捕捞。
[0018]由于相邻U型轨道之间通过过渡轨道进行了连接,因此可根据池塘的捕捞需求,将轨道小车对滑动至相应池塘对应的U型轨道开口处的两端,因此无需针对每个池塘均设置一组轨道小车对,可减少轨道小车对的设置,降低捕捞装置的安装成本。
[0019]由于捕捞过程中水产在水中分布不均或者水中泥沙分布不均,导致网具的受力不均匀,因此轨道小车在滑动过程中受到的拉力不同,为了保证捕捞过程中U型轨道两侧的轨道小车的动态均衡,避免网具倾斜,导致水产捕捞效果不佳,轨道小车设有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与控制平台连接,控制平台根据同组轨道小车对中两拉力传感器的拉力检测值控制轨道小车的滑动动力。
[0020]轨道小车还设置了定位模块,控制平台根据同组轨道小车对中两拉力传感器的拉力检测值以及两轨道小车的定位信息,控制轨道小车的滑动动力,更进一步保证捕捞过程中U型轨道两侧的轨道小车的动态均衡,避免网具倾斜,导致水产捕捞效果不佳。
[0021]若网具网口均设计为均一大小,则在捕捞过程中,网具自然下垂,越靠近池底,网口呈现的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池塘养殖环境下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捕捞轨道以及至少一组可在捕捞轨道上滑动的轨道小车对,还包括与轨道小车组数对应的至少一张两端可挂钩于轨道小车上的网具;所述捕捞轨道包括分别设置于多个池塘外围的多个U型轨道;所述捕捞轨道还包括多个过渡轨道,相邻两U型轨道之间通过过渡轨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个相邻池塘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 轨道小车包括控制平台;控制平台,用于控制轨道小车在捕捞轨道上的滑动位置、滑动动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池塘养殖环境下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轨道小车设有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与控制平台连接,同组轨道小车对中两轨道小车的控制平台通信连接;控制平台,用于根据输入的捕捞需求控制轨道小车在捕捞轨道上的滑动位置,以及根据同组轨道小车对中两拉力传感器的拉力检测值控制轨道小车的滑动动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池塘养殖环境下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轨道小车还设有与控制平台连接的定位模块;定位模块,用于对轨道小车位置进行定位;控制平台,根据同组轨道小车对中两拉力传感器的拉力检测值以及两轨道小车的定位信息,控制轨道小车的滑动动力。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池塘养殖环境下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控制平台连接的远程控制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超贤刘荣叶宏宝项伟涛王晨烨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