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990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包括圆台,其一端大一端小,所述圆台由弹性可形变材料制成,所述圆台较小一端可伸入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内,此时所述圆台较大一端位于所述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外,所述圆台内部具有沿其高度方向贯穿的第一贯通孔;软管,其弹性可形变,所述软管一端穿过并伸出所述圆台的第一贯通孔,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圆台。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预应力管道轴心自适应对齐、短管自适应贴紧的功能,定位工装与预应力管道连接便捷且牢靠,降低了浆体渗漏风险,提高了预制成品管道定位精度及外观品质。预制成品管道定位精度及外观品质。预制成品管道定位精度及外观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定位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节段预制拼装桥梁(以下简称“节段梁”),其原理就是将桥梁上部结构划分为若干标准节段,在预制场地匹配预制完成后,在现场用架桥机等专用拼装设备在桥梁下部结构之上,按次序逐块组拼,同时施加永久预应力,使之成为整体结构,并沿预定的安装方向进行逐跨推进。
[0003]节段梁采用钢模板预制,预制时,将绑扎成型的钢筋笼,连同已完成初定位的预应力管道,一起吊放进钢模板内,再将预应力管道通过定位装置与钢模板1P连接。
[0004]传统预应力管道端头定位装置主要由橡胶圆台1A、螺杆2A、螺母3A、垫片4A构成,橡胶圆台1A中部有纵向通孔,螺杆2A可自由穿入;橡胶圆台1A与钢模板1P贴合一侧直径与预应力管道直径相同,另一侧直径较小,如图1所示。
[0005]使用前,在钢模板上提前定位预应力管道5A中心位置,钻定位孔。通过螺杆将钢模板与橡胶圆台串联,由垫片和螺母将两者进行锁紧。再将预应力管道5A套入圆台,端部采用胶带6A缠绕,以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管道发生移位或浆体渗入管道内部。完成定位的预应力管道状态如图2所示。
[0006]传统预应力管道端头定位装置存在的问题如下:
[0007]1)由于每榀梁存在平弯、纵弯,预应力管道的长度差异性较大,无标准长度,在配料裁切时常常出现长度略微不够的情形,采用胶带缠绕的方式一方面无法做到预应力管道中心与圆台轴心对齐,另一方面在施工扰动下易形成缺口,导致浆体渗漏,给后期清理造成麻烦;
[0008]2)由于预应力管道位于钢筋笼内部,当钢筋密集或被模板遮挡,易造成端头处预应力管道与橡胶圆台的连接施工空间受限,胶带缠绕质量不易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包括:
[0010]圆台,其一端大一端小,所述圆台由弹性可形变材料制成,所述圆台较小一端可伸入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内,此时所述圆台较大一端位于所述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外,所述圆台内部具有沿其高度方向贯穿的第一贯通孔;
[0011]软管,其弹性可形变,所述软管一端穿过并伸出所述圆台的第一贯通孔,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圆台。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中,所述软管一端穿过并伸出所述圆台的第一贯通孔后连接有圆环状的气囊,所述圆台的
外侧面向内凹陷形成环形的凹槽,所述气囊可套设在所述凹槽内,且所述气囊和所述软管内部相连通。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中,进一步包括芯杆,其断面为T型,所述芯杆的竖直部穿过并伸出所述圆台的第一贯通孔,且所述芯杆的水平部贴附于所述圆台较小一端的端面处,所述芯杆的竖直部内设有第二贯通孔,以供所述软管进入,所述第二贯通孔和所述第一贯通孔同轴。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中,所述软管穿过所述芯杆的第二贯通孔后连接于气密芯,所述气密芯连接于气泵装置,以为所述气囊充气/放气。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中,所述芯杆表面设有螺纹,待所述芯杆的前端穿过所述圆台的所述第一贯通孔时,螺栓结构螺纹连接在所述芯杆的末端相抵于所述圆台,以实现所述芯杆的固定。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中,所述气密芯的外螺纹上安装有卡环,所述卡环的外径不小于所述芯杆的第二贯通孔的内径,且不大于所述芯杆的外径。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中,所述芯杆的水平部为面板状,其和所述圆台通过粘黏剂粘结在一起。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中,所述圆台和所述软管均由橡胶材料制成。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中,所述芯杆上还套设垫片,其位于所述圆台和所述螺栓结构之间。
[0020]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具有预应力管道轴心自适应对齐、短管自适应贴紧的功能,定位工装与预应力管道连接便捷且牢靠,降低了浆体渗漏风险,提高了预制成品管道定位精度及外观品质。
[0021]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传统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定位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0023]图2为传统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定位装置完成定位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的拆解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充气前连接的状态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充气完成连接的状态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与钢模板连接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0]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3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2]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0033]如图3

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200自适应定位装置,包括:
[0034]圆台100,其一端大一端小,所述圆台100由弹性可形变材料制成,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台,其一端大一端小,所述圆台由弹性可形变材料制成,所述圆台较小一端可伸入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内,此时所述圆台较大一端位于所述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外,所述圆台内部具有沿其高度方向贯穿的第一贯通孔;软管,其弹性可形变,所述软管一端穿过并伸出所述圆台的第一贯通孔,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圆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一端穿过并伸出所述圆台的第一贯通孔后连接有圆环状的气囊,所述圆台的外侧面向内凹陷形成环形的凹槽,所述气囊可套设在所述凹槽内,且所述气囊和所述软管内部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段梁预应力管道端头自适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芯杆,其断面为T型,所述芯杆的竖直部穿过并伸出所述圆台的第一贯通孔,且所述芯杆的水平部贴附于所述圆台较小一端的端面处,所述芯杆的竖直部内设有第二贯通孔,以供所述软管进入,所述第二贯通孔和所述第一贯通孔同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段梁预应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林陈鸣周洋宁祺梁胜光王敏锋杨福华王敏尹冰冰刘晓晓黄涛张祎朱志明谭伟胡鹏罗震宇范军戴晓巍王玺张苗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