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型污染河道水质净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9531 阅读:4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型污染河道水质净化方法,该方法是在河道水体中,均匀布设浮船式增氧机并将其固定于水中;在两浮船式增氧机之间设置生态浮床;向浮船式增氧机中转刷位置投放混凝药剂,并启动电机,使水体形成环流,污水中絮体逐渐生成、增大;关闭电机,絮体沉淀于生态浮床区域,水体透明度迅速增加,并获得长效维持。本发明专利技术集成化程度高、投资和能耗低、易于操作、便于管护、快速长效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工程
,应用于城市受污染的中小河道水质快速 和长效净化中,特别是。技术背景城市内河在水资源供给、水利安全、生态环境改善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都 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但这些水体一般较小,环境承载力低,纳污负荷高, 极易发生水质恶化和生态退化。虽然截污、清淤等工程措施能够大幅度削减 污染源,但不能完全清除水体的外源和内源污染,治理后河道水质仍然较差, 河道生境尚无法满足生态重建和恢复的要求。近年来,增氧、过滤、杀藻除 藻、化学混凝、微生物降解、生态浮床等技术被广泛用于污染水体的强化净 化和生境改善。浮船式转刷增氧机因其外观优美、增氧效率高,目前在鱼塘 及城市河湖水质净化和生境改善中应用较多,也是城市严重污染的黑臭河道 强化净化中必选设备,它通过快速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启动污染物的好氧 微生物净化,并为生态重建与恢复准备基础条件。化学混凝是给水、废水处 理中的常用方法,可以快速提高水体透明度、降低污染物含量,但在河道水 体中应用不多,其主要是缺少有效的混凝方法或混凝设备过于复杂、操作过于繁琐,絮体沉淀时间长且易于再悬浮;而泡腾片法混凝技术只适合于极小 型景观水体净化且实施过程难以控制。生态浮床具有美化水面景观、增加动 物栖息地、为水体输送溶解氧、净化水质和长效提高水体透明度等多种功能, 但其净化水质和改善生境的效果较慢,也不适合大面积实施。目前,技术集成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集成方法和工程参数是城市污染河道治理中普遍 存在的问题,导致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高、操作和维护繁琐,单项技术实施后功能上互相冲突,造成整体工程效益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该方法将增 氧机、生态浮床和化学混凝集成应用于黑臭河道治理,三者相得益彰增氧 机为化学混凝提供了投药和水动力条件;生态浮床光合作用为水体补充溶解 氧,降低增氧机能耗;生态浮床提高了水面的景观效应,促进并稳定了混凝 后水体的澄清;并具有低投入、简操作、长效能和近自然的优势,具有很大 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第一步由船体、电机、转刷组装成浮船式增氧机;第二步在河道水体中,按15m间距均匀布设浮船式增氧机并将其固定于 水中;第三步在两浮船式增氧机之间设置生态浮床,并保证生态浮床与相邻 浮船式增氧机的间距不小于5m;第四步向浮船式增氧机中转刷位置投放混凝药剂,并启动电机,使水 体形成环流,污水中絮体逐渐生成、增大;第五步关闭电机,絮体沉淀于生态浮床区域,水体透明度迅速增加, 并获得长效维持。所述混凝药剂为聚合氯化铝粉,投药量为40 60mg/L。 本专利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1)将浮船式增氧机作为混凝药剂的投加、溶 解、搅拌、反应的动力设备,从而把增氧和混凝有效地结合起来;(2)科学 控制增氧机与生态浮床之间的距离,消除增氧机对生态浮床上植物生长及其净化污染物的负面影响;(3)利用生态浮床水下部分的接触沉淀和物理吸附 作用,促进化学混凝后水体的加速和稳定澄清,防止增氧机工作及水流搅动 引起的絮体再悬浮,保障工程效果的长效性。按该方法设计的技术系统具有 集成化程度高、投资和能耗低、易于操作、便于管护、快速长效等优点。 附图说明图l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示意中船体l、电机2、转刷3、钢管4、增氧机混凝药剂5、生态浮床6及 河道7。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将浮船式增氧机作为混凝药剂的投加、溶解、搅拌、反应的动力 设备;将生态浮床作为促进和稳定混凝絮体沉淀的设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第一步将船体l、电机2、转刷3等部件组装成浮船式增氧机;将钢管4 从船体1的圆孔中插入河道7水底以固定增氧机;接通电源。第二步根据河道7水体的平面形态特点和混凝反应要求,按15m间距依 次布设浮船式增氧机(2.5KW/台);开启电源,调整转刷3的转动方向,以便 形成水体环流。第三步在每2台增氧机之间安装聚氨酯泡沫板-海寿生态浮床(平面尺 寸为4mX4m),保证浮床与相邻增氧机的间距不小于5m。第四步将混凝药剂5 (聚合氯化铝粉剂,投药量为50mg/L)投放到船体 l靠近转刷3附近位置;开启电机2,转刷3转动约15分钟,水体环流开始形成, 絮体逐渐生长、增大,投药、溶药、搅拌、反应同步完成;第五步关闭电机,水体环流速度开始降低,絮体进一步生长、增大并开始沉淀,絮体通过生态浮床区域时获得快速和稳定沉淀。第六步上述步骤实施后,水体透明度由20cm提高到60cm,此效果在夏 季约维持1周、在冬季约维持l个月,当河道水体透明度降低到30cm以下时, 重复上述"第一步 第五步"操作。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第一步由船体、电机、转刷组装成浮船式增氧机;第二步在河道水体中,按15m间距均匀布设浮船式增氧机并将其固定于水中;第三步在两浮船式增氧机之间设置生态浮床,并保证生态浮床与相邻浮船式增氧机的间距不小于5m;第四步向浮船式增氧机中转刷位置投放混凝药剂,并启动电机,使水体形成环流,污水中絮体逐渐生成、增大;第五步关闭电机,絮体沉淀于生态浮床区域,水体透明度迅速增加,并获得长效维持。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水质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药剂为聚 合氯化铝粉,投药量为40 60mg/L。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该方法是在河道水体中,均匀布设浮船式增氧机并将其固定于水中;在两浮船式增氧机之间设置生态浮床;向浮船式增氧机中转刷位置投放混凝药剂,并启动电机,使水体形成环流,污水中絮体逐渐生成、增大;关闭电机,絮体沉淀于生态浮床区域,水体透明度迅速增加,并获得长效维持。本专利技术集成化程度高、投资和能耗低、易于操作、便于管护、快速长效等优点。文档编号C02F3/32GK101618912SQ200910055699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1日专利技术者卢晓明, 尚 高, 黄民生 申请人:华东师范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型污染河道水质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第一步:由船体、电机、转刷组装成浮船式增氧机; 第二步:在河道水体中,按15m间距均匀布设浮船式增氧机并将其固定于水中; 第三步:在两浮船式增氧机之间设置 生态浮床,并保证生态浮床与相邻浮船式增氧机的间距不小于5m; 第四步:向浮船式增氧机中转刷位置投放混凝药剂,并启动电机,使水体形成环流,污水中絮体逐渐生成、增大; 第五步:关闭电机,絮体沉淀于生态浮床区域,水体透明度迅速增加,并 获得长效维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民生高尚卢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