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9500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21:15
[课题]提供一种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通过抑制经时的密合性降低,从而适合用于光学用途等。[解决方案]一种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为在聚酯薄膜的至少单面具有涂布层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所述涂布层是将包含具有多环芳香族骨架的聚酯和具有选自脂肪族、脂环族、杂环族中的至少一种骨架的交联剂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由傅立叶变换型红外光谱法(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确保能消除在层叠硬涂层等功能层时的虹斑问题的低干涉性、且与前述功能层的密合性、抗粘连性、透明性优异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也适合用于更透明的光学用途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技术介绍

[0002]在触摸面板、计算机、电视、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显示器、装饰材料等的前表面,使用层叠有透明的硬涂层的硬涂薄膜。另外,作为基材的透明塑料薄膜,一般可使用透明的聚酯薄膜,为了改善基材的聚酯薄膜与硬涂层的密合性,作为它们的中间层,在聚酯薄膜表面设置具有易粘接性的涂布层的情况较多。
[0003]对于前述的硬涂薄膜要求温度、湿度、对光的耐久性、透明性、耐化学药品性、耐磨伤性、防污性等。另外,由于大多情况下用于显示器、装饰材料的表面,因此,要求可视性、设计性。因此,为了抑制从任意角度观察时反射光所导致的眩光、虹彩状色彩等,一般还进行如下操作:在硬涂层的上层设置相互层叠有高折射率层与低折射率层的多层结构的防反射层。
[0004]近年来,开发了具有各种骨架的硬涂层,每次都会讨论基材与硬涂层的密合性。不仅要求刚刚层叠后的初始密合性,还要求耐湿热耐性、密合保持性、经时的密合性降低小等的对制品的长时间使用的可靠性,且要求具有各种评价耐性的制品。
[0005]在现有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的领域中,将使用萘二甲酸作为共聚成分的聚酯树脂用于具有易粘接性的涂布层时,与基材聚酯薄膜的密合性也优异,被提出作为适合的例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柔软性优异、密合性高的树脂,提出了使用具有聚碳酸酯成分的聚氨酯树脂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6]然而,虽然均确认到密合性,但是得不到担保对于长时间使用的可靠性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246663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

1680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2]本专利技术是将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作为背景而作出的。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了密合性的可靠性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特别是提供一种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通过抑制经时的密合性降低,从而适合用于光学用途等。
[0013]本专利技术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想到了本专利技术。
[0014]即,本专利技术包含以下的构成。
[0015]1.一种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为在聚酯薄膜的至少单面具有涂布层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所述涂布层是将包含具有多环芳香族骨架的聚酯和具有选自脂肪族、脂环族、杂环族中的至少一种骨架的交联剂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由傅立叶变换型红外光谱法(FT

IR)测定前述涂布层的不与聚酯薄膜接触侧的表面时,对将归属于脲基的1640cm
‑1作为峰的吸收强度(I
1640
)与将归属于聚酯的CH伸缩的1410cm
‑1作为峰的吸收强度(I
1410
)的相对吸收强度比(I
1640
/I
1410
)进行限定时,满足以下的关系。
[0016]评价制膜后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而得到的相对吸收强度比(X)与评价在80℃、90%RH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的聚酯薄膜而得到的相对吸收强度比(Y)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
[0017]110≤(Y/X)
×
100≤140
···
(1)
[0018]2.根据上述第1所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中,前述具有多环芳香族骨架的聚酯为具有萘骨架的聚酯。
[0019]3.根据上述第1或第2所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中,前述具有选自脂肪族、脂环族、杂环族中的至少一种骨架的交联剂为具有选自脂肪族、脂环族、杂环族中的至少一种骨架的异氰酸酯交联剂。
[0020]4.根据上述第1~第3中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中,在前述涂布层表面设置包含具有芳香族骨架的树脂的硬涂层时,其密合性为95%以上。
[0021]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长时间确保密合可靠性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可广泛应用于光学用途等。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聚酯薄膜)
[0024]本专利技术中作为基材使用的聚酯薄膜是主要由聚酯树脂构成的薄膜。此处,“主要由聚酯树脂构成的薄膜”是指,含有聚酯树脂50质量%以上的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薄膜。与其他聚合物共混的情况下,是指含有聚酯树脂50质量%以上,与其他单体共聚的情况下,是指含有聚酯结构单元50摩尔%以上。优选聚酯薄膜含有聚酯树脂90质量%以上、更优选9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100质量%。
[0025]聚酯树脂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使二羧酸成分与二醇成分缩聚而形成的共聚物、或其共混树脂。作为二羧酸成分,例如可以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2,5

萘二甲酸、2,6

萘二甲酸、1,4

萘二甲酸、1,5

萘二甲酸、二苯基羧酸、二苯氧基乙烷二羧酸、二苯基砜羧酸、蒽二羧酸、1,3

环戊烷二羧酸、1,3

环己烷二羧酸、1,4

环己烷二羧酸、六氢对苯二甲酸、六氢间苯二甲酸、丙二酸、二甲基丙二酸、琥珀酸、3,3

二乙基琥珀酸、戊二酸、2,2

二甲基戊二酸、己二酸、2

甲基己二酸、三甲基己二酸、庚二酸、壬二酸、二聚酸、癸二酸、辛二酸、十二烷二羧酸等。
[0026]作为构成聚酯树脂的二醇成分,例如可以举出乙二醇、丙二醇、六亚甲基二醇、新戊二醇、1,2

环己烷二甲醇、1,4

环己烷二甲醇、十亚甲基二醇、1,3

丙二醇、1,4

丁二醇、1,5

戊二醇、1,6

己二醇、2,2

双(4

羟基苯基)丙烷、双(4

羟基苯基)砜等。
[0027]构成聚酯树脂的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可以分别使用1种或2种以上。另外,也可
以适宜添加偏苯三酸等其他酸成分、三羟甲基丙烷等其他羟基成分。
[0028]作为聚酯树脂,具体而言,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这些之中,出于物性与成本的均衡性,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另外,为了控制偏光性等光学特性,包含其他共聚成分、其他聚合物也是优选方式。从控制聚酯薄膜的光学特性的观点出发,作为优选的共聚成分,可以举出二乙二醇、在侧链具有降冰片烯的共聚成分等。
[0029]为了改善聚酯薄膜的滑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为在聚酯薄膜的至少单面具有涂布层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所述涂布层是将包含具有多环芳香族骨架的聚酯和具有选自脂肪族、脂环族、杂环族中的至少一种骨架的交联剂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由傅立叶变换型红外光谱法(FT

IR)测定所述涂布层的不与聚酯薄膜接触侧的表面时,对将归属于脲基的1640cm
‑1作为峰的吸收强度(I
1640
)与将归属于聚酯的CH伸缩的1410cm
‑1作为峰的吸收强度(I
1410
)的相对吸收强度比(I
1640
/I
1410
)进行限定时,满足以下的关系,评价制膜后的易粘接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岛明纪山口洋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