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925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减震装置,涉及桥梁减震技术领域,通过设置高阻尼构件限制结构的位移,消耗地震动的能量,减弱上部结构传递至桥墩的地震力,该装置包括顶部支撑板、底部支撑板、中心减震组件、外侧减震组件;中心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减震件、第二减震件,顶部支撑板、底部支撑板通过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相互配合后连接;外侧减震组件包括呈周向对称设置在顶部支撑板、底部支撑板之间的限位件,限位件的一端与顶部支撑板铰接,另一端与滑移筒滑动连接,第一减震件、第二减震件及外侧减震组件能够对桥梁上承受的作用力进行缓冲、减震,同时第一减震件与第二减震件之间具有相互位移的自由度,以及限位件与底部支撑板之间具有相互位移的自由度,从而能够对桥梁受到的不同方向的作用力进行缓冲、减震。减震。减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减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减震
,具体涉及一种桥梁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桥梁抗震间接加固方式一般分为更换支座(增设耗能构件)的减震技术和基底摇摆隔震技术。减震技术是利用特制的减震构件或装置,使之在强震时率先进入塑性,产生较大阻尼,消耗输入结构的能量。
[0003]公路桥梁墩柱形式多样,且以短联短跨居多,在临时中断交通的情况下,可更换减隔震支座或增加耗能构件。钢桥构造灵活,连接螺栓易于更换,隔震技术相对容易实现。因此,目前减隔震技术加固桥梁的应用集中在以上两方面。
[0004]桥梁减震支座是连接、约束桥梁上、下部结构的重要构件,其功能为将上部结构固定于墩台,承受作用在上部结构的各种力,并将它可靠地传给墩台,在荷载、温度、混凝土收缩和徐变作用下,支座能适应上部结构的转角和位移,使上部结构可自由变形而不产生额外的附加内力。
[0005]专利号为CN215252291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减震支座,包括弹性橡胶囊、活塞杆、顶板、滑动杆等部件组成,在弹性橡胶囊受到压缩后内部的气体通过气管外排至气筒内,使得气筒内气压升高并推动活塞杆上升,因此弹性橡胶囊配合助气组件可以把桥体震动的大部分能量抵消掉,而在气体推动活塞杆上升与顶板接触后,可以对弹性橡胶囊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弹性橡胶囊瞬间形变过大而受损;该专利中通过弹性橡胶囊缓冲桥体自上而下震动产生的能量,且滑动杆设置在顶板的四周,限制了顶板的位移方向只能为上下移动,而桥梁承受的作用力方向不唯一,包括竖向、横向等作用力,因此,该专利中仅能缓冲、减震桥体传递的自上而下的震动,难以对桥体传递的其他方向的作用力进行缓冲减震,对桥梁承受的作用力的缓冲减震效果有限。
[0006]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上述内容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减震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桥梁减震支座对桥梁承受的作用力缓冲减震方向单一、缓冲减震效果有限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桥梁减震装置,包括:
[0009]顶部支撑板,具有第一连接件;底部支撑板,具有第二连接件及滑移筒;
[0010]中心减震组件,包括设置在顶部支撑板上的第一减震件、设置在底部支撑板上的第二减震件;所述第二减震件内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减震件远离顶部支撑板的一端与底部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减震件远离底部支撑板的一端与顶部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减震件活动设置在第一腔体内,以使第一减震件与第二减震件及第三减震件之间具有相互位移的自由度;
[0011]外侧减震组件,包括呈周向对称设置在顶部支撑板、底部支撑板之间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与顶部支撑板铰接,另一端与滑移筒滑动连接,以使限位件与底部支撑板之间具有相互位移的自由度。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减震件包括第二减震筒、设置在第二减震筒周围并包裹第二减震筒的减震垫;所述第二减震筒的高度低于减震垫的高度,第二减震筒内部中空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挡环;所述挡环的中心设有通孔,挡环与第二减震筒临近底部支撑板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滑移空间;所述减震垫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底部支撑板上,另一端与顶部支撑板接触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减震件包括与顶部支撑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柱、套设在第一支撑柱上的第一减震弹簧、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一支撑柱远离顶部支撑板端头上的限位板;所述第一支撑柱远离顶部支撑板的一端穿过通孔位于第一滑移空间内与限位板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顶部支撑板、挡环接触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筒、滑动设置在第一限位筒内的第一限位柱、设置在第一限位筒远离第一限位柱端头的第一滑移头;所述第一滑移头滑动设置在滑移筒内;所述第一限位柱远离第一限位筒的端头与顶部支撑板铰接;所述第一限位筒内设有与第一限位柱的端头相抵的第一缓冲件。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弹簧、及穿设在第一缓冲弹簧内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设置在第一限位筒内,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一限位筒远离第一限位柱的端头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限位柱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柱位于第一限位筒内的一端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挡板、第一限位筒临近第一滑移头的一端相抵;所述第一滑移头的外径大于第一限位筒的外径。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移筒内部设有滑移腔,滑移筒上设有与滑移腔连通的滑移孔;所述滑移腔的内径大于第一滑移头的外径;所述滑移孔的内径大于第一限位筒的外径。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内部减震组件;所述内部减震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第三减震件,第三减震件内设有第二腔体;第一减震件活动设置在第二腔体内,以使第一减震件与第三减震件之间具有相互位移的自由度。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减震件包括第三减震筒;所述第三减震筒的内部中空形成第二腔体,第三减震筒的外壁与第二减震筒的内壁相贴设置在第二减震筒内,第三减震筒的内壁与第一支撑柱的外壁相贴。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0]通过第一减震件、第二减震件连接使得顶部支撑板和底部支撑板连接,并在外侧减震组件的连接下形成整体,第一减震件、第二减震件及外侧减震组件能够对桥梁上承受的作用力进行缓冲、减震,同时第一减震件与第二减震件之间具有相互位移的自由度,以及限位件与底部支撑板之间具有相互位移的自由度,从而能够对桥梁受到的不同方向的作用力进行缓冲、减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桥梁减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一种桥梁减震装置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一种桥梁减震装置的顶部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柱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一种桥梁减震装置的底部支撑板与第二减震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一种桥梁减震装置的第二减震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一种桥梁减震装置的第三减震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一种桥梁减震装置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顶部支撑板;101、第一连接柱;1011、第二连接孔;102、连接架;2、底部支撑板;201、第一连接孔;3、中心减震组件;301、第一支撑柱;302、第一减震弹簧;303、限位板;304、第二减震筒;3041、第一腔体;3042、挡环;3043、通孔;3044、第一滑移空间;4、外侧减震组件;401、第一限位筒;402、第一限位柱;4021、第一挡板;403、第一滑移头;404、第一伸缩杆;405、第一缓冲弹簧;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支撑板(1),具有第一连接件;底部支撑板(2),具有第二连接件及滑移筒(6);中心减震组件(3),包括设置在顶部支撑板(1)上的第一减震件、设置在底部支撑板(2)上的第二减震件;所述第二减震件内设有第一腔体(3041);所述第一减震件远离顶部支撑板(1)的一端与底部支撑板(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减震件远离底部支撑板(2)的一端与顶部支撑板(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减震件活动设置在第一腔体(3041)内,以使第一减震件与第二减震件之间具有相互位移的自由度;外侧减震组件(4),包括呈周向对称设置在顶部支撑板(1)、底部支撑板(2)之间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与顶部支撑板(1)铰接,另一端与滑移筒(6)滑动连接,以使限位件与底部支撑板(2)之间具有相互位移的自由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件包括第二减震筒(304)、设置在第二减震筒(304)周围并包裹第二减震筒(304)的减震垫(5);所述第二减震筒(304)的高度低于减震垫(5)的高度,第二减震筒(304)内部中空形成第一腔体(3041);所述第一腔体(3041)内设有挡环(3042);所述挡环(3042)的中心设有通孔(3043),挡环(3042)与第二减震筒(304)临近底部支撑板(2)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滑移空间(3044);所述减震垫(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底部支撑板(2)上,另一端与顶部支撑板(1)接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件包括与顶部支撑板(1)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柱(301)、套设在第一支撑柱(301)上的第一减震弹簧(302)、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一支撑柱(301)远离顶部支撑板(1)端头上的限位板(303);所述第一支撑柱(301)远离顶部支撑板(1)的一端穿过通孔(3043)位于第一滑移空间(3044)内与限位板(303)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302)的两端分别与顶部支撑板(1)、挡环(3042)接触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桥梁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泽冈李均进瞿发宪殷继华邓旭东刘艳莉纪云涛袁博李波余成群余滔何佩琪史振伟肖咏健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