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骨损伤修复骨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9127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骨损伤修复骨锥。包括:骨锥手柄;骨锥杆部,其设置在所述骨锥手柄的前端;多根骨锥针,其均布设置在所述骨锥杆部的前端,用于在软骨组织损伤区打孔;其中,所述骨锥针的直径为0.8~1.3mm,长度为5~13mm,相邻骨锥针之间的间距为2~5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骨锥杆部前端设有多根骨锥针,可一次打出几个均匀分布的孔。可一次打出几个均匀分布的孔。可一次打出几个均匀分布的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骨损伤修复骨锥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骨损伤修复骨锥。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关节软骨损伤常见的疗法包含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含微骨折术、软骨移植修复术等,查阅相关文献目前新的Nanofracture技术在国外医生已经使用。Nanofracture技术相比于微骨折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骨锥尖端直径更细,长度更长,骨锥尖端进入更深的位置;更好的软骨填充和组织质量,更好的止痛效果;功能改进和更好的耐用性;减少骨赘形成;止痛效果更好,持续时间更长;通过减少对缺陷部位的创伤更快地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骨损伤修复骨锥,其在骨锥杆部前端设有多根骨锥针,可一次打出几个均匀分布的孔。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05]骨锥手柄;
[0006]骨锥杆部,其设置在所述骨锥手柄的前端;
[0007]多根骨锥针,其均布设置在所述骨锥杆部的前端,用于在软骨组织损伤区打孔;
[0008]其中,所述骨锥针的直径为0.8~1.3mm,长度为5~13mm,相邻骨锥针之间的间距为2~5mm。
[0009]优选的是,所述多根骨锥针呈中心对称分布。
[0010]优选的是,所述多根骨锥针为4根。
[0011]优选的是,在所述骨锥针的自由端设有尖部,所述尖部呈圆锥形或棱锥形。
[0012]优选的是,所述骨锥杆部的末端与骨锥手柄平滑过渡。
[0013]优选的是,所述骨锥杆部和骨锥手柄一体成型,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0014]优选的是,还包括:骨锥尾帽,其设置在所述骨锥手柄的末端,用于在敲击过程中提供缓冲。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骨锥杆部前端设有多根骨锥针,可一次打出几个均匀分布的孔。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技术一种软骨损伤修复骨锥的主视图。
[0017]图2是技术一种软骨损伤修复骨锥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19]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0]本技术的一种实现形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21]如图1

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实现形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22]骨锥手柄110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骨锥手柄110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作为进一步优选,在所述骨锥手柄110的末端设有倒圆结构111。
[0023]骨锥杆部120设置在所述骨锥手柄110的前端。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骨锥杆部120的末端与骨锥手柄110平滑过渡。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骨锥杆部120和骨锥手柄110一体成型,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0024]多根骨锥针130,其均布设置在所述骨锥杆部的前端,用于在软骨组织上打孔;其中,所述骨锥针130的直径为0.8~1.3mm,长度为5~13mm,相邻骨锥针之间的间距为2~5mm。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多根骨锥针130呈中心对称分布。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多根骨锥针130为4根。作为进一步优选,在所述骨锥针130的自由端设有尖部131,所述尖部131呈圆锥形或棱锥形。
[0025]在使用过程中,将多根骨锥针130抵在要打孔的软骨组织处,然后敲击骨锥手柄110,使骨锥针130刺入软骨组织内,实现一次打出几个均匀分布的孔。
[002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根骨锥针130呈中心对称分布。
[002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根骨锥针130为4根。
[002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骨锥针130的自由端设有尖部131,所述尖部131呈圆锥形或棱锥形。
[002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骨锥杆部120的末端与骨锥手柄110平滑过渡。
[003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骨锥杆部120和骨锥手柄110一体成型,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003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骨锥尾帽140,其设置在所述骨锥手柄110的末端,用于在敲击过程中提供缓冲。
[0032]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软骨损伤修复骨锥1,在骨锥杆部前端设有多根骨锥针,可一次打出几个均匀分布的孔。
[0033]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骨损伤修复骨锥,其特征在于,包括:骨锥手柄;骨锥杆部,其设置在所述骨锥手柄的前端;多根骨锥针,其均布设置在所述骨锥杆部的前端,用于在软骨组织损伤区打孔;骨锥尾帽,其设置在所述骨锥手柄的末端,用于在敲击过程中提供缓冲;其中,所述骨锥针的直径为0.8~1.3mm,长度为5~13mm,相邻骨锥针之间的间距为2~5mm;所述多根骨锥针呈中心对称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云飞陈坚刘九洲闵苑文王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