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病媒昆虫防逃逸的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74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病媒昆虫防逃逸的器具,在笼具的底面四角处均设置支撑脚,在支撑脚上安装万向轮,在笼具的上表面、四个侧面均开设有分别贯穿笼具上表面、四个侧面的笼具通道,蚊帐片贴在笼具外,设置在笼具上表面的蚊帐片中部形成一顶部通道,顶部通道与位于笼具上表面的笼具通道一一对应设置,在顶部通道上设置有束紧件,设置在笼具四个侧面的蚊帐片中部均形成一通孔,通孔与位于笼具四个侧面的笼具通道一一对应设置,在通孔的边缘处设置有通孔环形拉锁,手套通过通孔环形拉锁和手套拉锁与通孔相连,在笼具的侧面开设有笼具门,蚊帐片贴在笼具门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风良好、移动便捷、不易损坏且易于操作的优点。不易损坏且易于操作的优点。不易损坏且易于操作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病媒昆虫防逃逸的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药效评价试验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病媒昆虫防逃逸的器具。

技术介绍

[0002]病媒昆虫指传播疾病的一类节肢动物,如蚊、蚤、白蛉等,此类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疾病称为虫媒病。病媒昆虫因为兼吸人血和动物血液,所以造成一些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如黄热病、鼠疫、脑炎等。
[0003]每到天气回温,病媒昆虫数量逐渐增多,动物驱虫需求日益增加,但在驱虫过程中,由于动物能够自由活动,可能导致受到药物作用的病媒昆虫从动物体外逃逸到人们的生活环境中,逃逸的病媒昆虫会在人的生活环境中产卵,甚至部分病媒昆虫、虫卵会缠在动物毛发中,随着动物活动掉落在人的生活环境中,进而造成人或动物更大范围的病媒昆虫感染。
[0004]故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研发一种通风良好、移动便捷、不易损坏且能够避免驱虫过程中病媒昆虫从动物体外逃逸到人的生活环境中的病媒昆虫防逃逸的器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病媒昆虫防逃逸的器具。
[0006]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用于病媒昆虫防逃逸的器具,包括笼具、支撑脚和万向轮,在所述笼具的底面四角处均设置所述支撑脚,在所述支撑脚上安装所述万向轮,在所述笼具的上表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均开设有分别贯穿笼具上表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笼具通道,在所述笼具的边框处均设置有笼具魔术贴,蚊帐片贴在所述笼具外,设置在笼具上表面的蚊帐片中部形成一顶部通道,所述顶部通道与位于笼具上表面的所述笼具通道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顶部通道上设置有束紧件,设置在笼具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蚊帐片中部均形成一通孔,所述通孔与位于笼具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所述笼具通道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通孔的边缘处设置有通孔环形拉锁,在所述通孔处设置有手套,在所述手套的伸入口边缘处设置有手套拉锁,在所述笼具的侧面开设有笼具门,在所述笼具门的边框处设置所述笼具魔术贴,蚊帐片贴在所述笼具门外。
[0008]所述病媒昆虫常见为蚊虫、跳蚤、虱子和蜱虫等昆虫。
[0009]在所述蚊帐片的每面边缘处均设置有与笼具魔术贴相配合的蚊帐魔术贴。
[0010]在所述笼具的底部形成一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的一个侧面开设有敞口,所述双层结构的上、下面均采用网格结构,以便于动物排泄物自双层结构上面的网格结构的缝隙间落下,托盘通过所述双层结构的敞口插入所述双层结构上、下面形成的空间内,设置在笼具下表面的蚊帐片贴在所述双层结构的下面外侧,所述托盘与所述支撑脚之间的竖直距离为8

10cm。
[0011]所述束紧件为绳结或夹子。
[0012]所述笼具采用铝合金制框架结构。
[0013]所述蚊帐片采用轻质网纱。
[0014]所述手套为乳胶材质。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笼具通道和顶部通道共同形成一通道,以便于通过该通道收集病媒昆虫样本,此通道开合方便;
[0016]笼具四周均设置有乳胶手套,以便于1

2人对笼具内动物进行梳理毛发、滴药等操作;
[0017]在笼具外均贴上蚊帐片,大大提高了蚊帐片与笼具的贴合度,减少因笼具与蚊帐不贴合而导致病媒昆虫逃逸的情况;
[0018]将蚊帐片贴在笼具外侧,能够避免关在笼具内的动物对蚊帐片造成破坏,致使蚊帐片出现破损,导致病媒昆虫逃逸;
[0019]将蚊帐片设计成易替换的单片,即使单个蚊帐片出现破损,也可及时快速更换,避免破损的蚊帐片更换不及时,导致病媒昆虫逃逸,进而造成更大面积的病媒昆虫感染。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中笼具魔术贴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中蚊帐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位于笼具底面的蚊帐片,B为位于笼具侧面的蚊帐片;
[0024]图5是本技术中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顶部通道;2、束紧件;3、笼具魔术贴;4、笼具门;5、万向轮;6、托盘;7、蚊帐片;8、支撑脚;9、通孔环形拉锁;10、手套;11、手套拉锁;12、通孔。
[0026]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8]实施例
[0029]如图1

5所示,一种用于病媒昆虫防逃逸的器具,包括笼具、支撑脚8和万向轮5,笼具采用铝合金制的长方形框架结构,在笼具的底面四角处均设置支撑脚8,在支撑脚8上安装万向轮5,以便于移动笼具,在笼具的上表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均开设有分别贯穿笼具上表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笼具通道,在笼具的边框处均设置有笼具魔术贴3,蚊帐片7通过设置在其一面边缘的蚊帐魔术贴贴在笼具外,在笼具的六面外侧均设置蚊帐片7,六面的蚊帐片7均选用轻质纱网片;其中,在笼具上表面的蚊帐片7的中部形成一顶部通道1,顶部通道1与位于笼具上表面的笼具通道一一对应设置,在顶部通道1上设置有束紧件2,用于将顶部通道1束紧,以免病媒昆虫逃逸;在笼具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蚊帐片7中部均形成一通孔12,通孔12与位于笼具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笼具通道一一对应设置,在通孔
12的边缘处设置有通孔环形拉锁9,在通孔12处设置有手套10,在手套10的伸入口边缘处设置有手套拉锁11,蚊帐片7能够采用不同目数的蚊帐片,用于防止蚊虫、跳蚤、虱子和蜱虫等不同病媒昆虫逃逸,在笼具的侧面开设有一笼具门4,笼具门4外的蚊帐片7同样通过设置在笼具门边框处的笼具魔术贴3进行固定。
[0030]在笼具的底部形成一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一个侧面开设有敞口,双层结构的上、下面均采用网格结构,托盘6通过双层结构的敞口插入双层结构上、下面形成的空间内,托盘6用于承接动物身上掉落的病媒昆虫、虫卵及分泌物,在托盘6内可倒入酒精,对掉落到托盘6中的病媒昆虫、虫卵及分泌物进行消毒,设置在笼具下表面的蚊帐片7贴在双层结构的下面外侧,托盘6与支撑脚8之间的竖直距离为8

10cm。
[0031]束紧件2为绳结或夹子。
[0032]使用方法:首先,打开笼具门4,将动物、驱虫药、梳子等所需物品及食水,同时放入笼具内,手伸入手套10中对动物滴药进行驱虫、用梳子进行梳毛等,待驱虫结束后,可直接撤去蚊帐片7,将动物放出;如有需要,可打开束紧件2,通过顶部通道1将笼具中的病媒昆虫取出后,束紧束紧件2后,再撤去蚊帐片7,再将动物放出。
[0033]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病媒昆虫防逃逸的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笼具、支撑脚和万向轮,在所述笼具的底面四角处均设置所述支撑脚,在所述支撑脚上安装所述万向轮,在所述笼具的上表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均开设有分别贯穿笼具上表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笼具通道,在所述笼具的边框处均设置有笼具魔术贴,蚊帐片贴在所述笼具外,设置在笼具上表面的蚊帐片中部形成一顶部通道,所述顶部通道与位于笼具上表面的所述笼具通道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顶部通道上设置有束紧件,设置在笼具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蚊帐片中部均形成一通孔,所述通孔与位于笼具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所述笼具通道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通孔的边缘处设置有通孔环形拉锁,在所述通孔处设置有手套,在所述手套的伸入口边缘处设置有手套拉锁,在所述笼具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钰洁杨莹莹李向超张晓鹏尹相吉刘梦月王艳晓孟小宾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渤海农牧产业联合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