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拼装混凝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528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拼装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制立柱和预制横梁,所述预制立柱的右侧面设置有矩形凸起,所述预制横梁的左端设置有与矩形凸起配合的矩形凹槽,所述预制立柱的内部均匀水平设置有若干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连通预制立柱的左侧面,套管的另一端连通矩形凸起的右端面,所述预制横梁的左端水平设置有多根与套管配合的化学锚栓,所述化学锚栓设置于套管内部,所述化学锚栓远离预制横梁的一端通过螺母固定到预制立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预制横梁和预制立柱的快速连接,且连接部位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好。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好。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拼装混凝土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预制拼装混凝土结构
,具体的讲是一种预制拼装混凝土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较于钢结构、木结构具有更好的受力性能,能够充分发挥钢筋和混凝土两种建筑材料各自优异的建筑特性,便于就地取材,耐火和耐久性突出,成熟的施工技术,相对便宜的造价。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通常是在现场施工,不仅会对工地及其周围地带造成严重的噪声和粉尘污染,影响城市环境;而且现场绑扎钢筋和混凝土浇筑需要大量人力长时间进行高空作业,带来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0003]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可在工厂预先生产好后,再到现场直接拼装,不仅能够克服传统建筑现场施工存在的弊端,而且质量可以更好的控制,同时可减少材料浪费、缩短整体工期,更加有利于安全生产。在日益关注的建筑工业化结构体系中,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研究最多的体系之一,而保证框架结构整体工作性能的核心就在于梁柱节点。
[0004]梁

柱之间节点的连接既是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关键传力区域,又是薄弱部位,但传统的梁柱节点采用的是普通钢筋现场焊接连接,不仅地震移位后基本没有自恢复功能、安装步骤较为繁琐,而且节点对接完成后浇筑的普通混凝土,地震过程中的能量耗散能力较弱,这使得装配式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预制拼装混凝土结构,本技术能够实现预制横梁和预制立柱的快速连接,且连接部位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好。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预制拼装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制立柱和预制横梁,所述预制立柱的右侧面设置有矩形凸起,所述预制横梁的左端设置有与矩形凸起配合的矩形凹槽,所述预制立柱的内部均匀水平设置有若干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连通预制立柱的左侧面,套管的另一端连通矩形凸起的右端面,所述预制横梁的左端水平设置有多根与套管配合的化学锚栓,所述化学锚栓设置于套管内部,所述化学锚栓远离预制横梁的一端通过螺母固定到预制立柱(1)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和化学锚栓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套管分别设置于矩形凸起的四个角处。
[0009]进一步的,所述矩形凹槽的深度大于矩形凸起的厚度,所述预制横梁的顶端开设有与矩形凹槽连通的灌浆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套管的内径大于化学锚栓的外径。
[0011]进一步的,所述化学锚栓的外侧位于螺母和预制立柱之间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竖直设置于预制立柱的左侧面,所述安装板的左侧开设有两个圆柱凸起,圆柱凸起的中部水平开设有与化学锚栓配合的通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出浆孔,所述出浆孔贯穿安装板的右端面和左端面,且出浆孔的右端连通化学锚栓和套管之间的间隙。
[0013]进一步的,所述圆柱凸起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个与安装板连接的加强板。
[0014]进一步的,所述矩形凸起的右端边缘处开设有倒角。.
[0015]进一步的,所述预制立柱和预制横梁均由超高性能混凝土制成。
[0016]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7]本技术采用预埋套管和预埋化学锚栓的方式,来将横梁和立柱进行连接,无需打穿立柱或横梁,使得连接处的外观质量较好,在连接后,通过安装板、化学锚栓和螺母的配合,将预制横梁和预制立柱快速固定连接,便于完成后续的浇筑作业,向矩形凹槽内以及套筒和化学锚栓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混凝土,使混凝土填充与矩形凹槽以及套筒内部,进一步加强连接部位,加强了横梁和立柱的连接,保证连接部位的刚度以及抗弯拉性能,实现预制横梁和预制立柱的快速连接。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安装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安装板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6]1、预制立柱;11、矩形凸起;2、预制横梁;21、矩形凹槽;22、灌浆孔;3、套管;4、化学锚栓;5、螺母;6、安装板;61、圆柱凸起;62、加强板;63、出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预制拼装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制立柱1和预制横梁2,所述预制立柱1的右侧面设置有矩形凸起11,所述预制横梁2的左端设置有与矩形凸起11配合的矩
形凹槽21,所述预制立柱1的内部均匀水平设置有若干套管3,所述套管3的一端连通预制立柱1的左侧面,套管3的另一端连通矩形凸起11的右端面,所述预制横梁2的左端水平设置有多根与套管3配合的化学锚栓4,所述化学锚栓4设置于套管3内部,所述化学锚栓4远离预制横梁2的一端通过螺母5固定到预制立柱(1)上。
[003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套管3和化学锚栓4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套管3分别设置于矩形凸起11的四个角处。
[003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矩形凹槽21的深度大于矩形凸起11的厚度,所述预制横梁2的顶端开设有与矩形凹槽21连通的灌浆孔22。
[003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套管3的内径大于化学锚栓4的外径。
[0033]如图5和图6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化学锚栓4的外侧位于螺母5和预制立柱1之间设置有安装板6,所述安装板6竖直设置于预制立柱1的左侧面,所述安装板6的左侧开设有两个圆柱凸起61,圆柱凸起61的中部水平开设有与化学锚栓4配合的通孔。
[003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板6的内部开设有出浆孔63,所述出浆孔63贯穿安装板6的右端面和左端面,且出浆孔63的右端连通化学锚栓4和套管3之间的间隙。
[003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圆柱凸起61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个与安装板6连接的加强板62。
[003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矩形凸起11的右端边缘处开设有倒角。.
[003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拼装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立柱(1)和预制横梁(2),所述预制立柱(1)的右侧面设置有矩形凸起(11),所述预制横梁(2)的左端设置有与矩形凸起(11)配合的矩形凹槽(21),所述预制立柱(1)的内部均匀水平设置有若干套管(3),所述套管(3)的一端连通预制立柱(1)的左侧面,套管(3)的另一端连通矩形凸起(11)的右端面,所述预制横梁(2)的左端水平设置有多根与套管(3)配合的化学锚栓(4),所述化学锚栓(4)设置于套管(3)内部,所述化学锚栓(4)远离预制横梁(2)的一端通过螺母(5)固定到预制立柱(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拼装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和化学锚栓(4)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套管(3)分别设置于矩形凸起(11)的四个角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拼装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凹槽(21)的深度大于矩形凸起(11)的厚度,所述预制横梁(2)的顶端开设有与矩形凹槽(21)连通的灌浆孔(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拼装混凝土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辉虞子丁庆军吴静马雪婷刘晨曦王登科曹玉贵杜玮王桦曹杰荣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