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刨土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831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刨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刨土的装置,包括操作杆,操作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固定盘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刨土杆,第一刨土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盘,底盘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刨土杆,第二刨土杆底部呈锥形,固定盘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上贯穿连接有刨土机构,刨土机构包括有拉紧弹簧以及铲板,拉紧弹簧共设有多个,每个拉紧弹簧均与固定盘固定连接,拉紧弹簧底部固定连接有铲板,铲板共设有多个,每个铲板底部均呈斜坡状,每个铲板上均活动连接有第一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踩踏踏板,使第一围板以及铲板插入泥土中,然后通过拉紧弹簧的拉力,使铲板向上移动,将泥土聚拢,防止该装置与地面脱离时,泥土会泄露。泥土会泄露。泥土会泄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刨土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刨土装置
,具体是一种刨土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刨土意思是为种植而以人力翻耕土壤,土壤时间长了容易结块,这样就降低了根的透气性,如同把根密闭起来了一样,耕松之后,就使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加大,空气就容易进去,增加了根细胞的呼吸,呼吸作用加强了,可以加强蒸腾作用,促进了根毛与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的交换,这样也就能促进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0003]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如下:
[0004]现有的铲子在工作人员刨土时,手因为过多的摩擦而起水泡,导致受伤,且在刨土时,因为铲子单一的铲面无法将泥土吸附住,导致在铲起泥土时,需要花费更多的力将铲子倾斜,不然泥土容易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刨土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刨土的装置,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刨土杆,所述第一刨土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刨土杆,所述第二刨土杆底部呈锥形,所述固定盘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上贯穿连接有刨土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刨土机构包括有拉紧弹簧以及铲板,所述拉紧弹簧共设有多个,每个所述拉紧弹簧均与所述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拉紧弹簧与所述铲板固定连接,所述铲板共设有多个,每个所述铲板底部均呈斜坡状,每个所述铲板上均活动连接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围板,所述第一围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杆,所述第一弹簧杆共设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弹簧杆顶部均与底盘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通孔上贯穿连接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拉紧弹簧贯穿连接,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铲板固定连接,第二套管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直径大于所述通孔。
[0009]优选的,所述底盘底部固定连接有吸板,所述吸板共设有多个,所述吸板呈环形布置在所述第二刨土杆外壁,所述吸板底部呈弧形,所述吸板与所述铲板相配合。
[0010]优选的,所述底盘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共设有多个,每个所述挡板均与所述第一围板活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底盘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杆,所述第二弹簧杆共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弹簧杆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围板,所述第二围板共设有三个,所述第二围板底部呈斜坡状。
[0012]优选的,所述底盘顶部固定连接有踏板,所述踏板顶部呈斜坡状。
[0013]优选的,所述操作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握把呈圆形。
[0014]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刨土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0015]其一:本技术通过底盘向下移动,使第一弹簧杆挤压第一围板,通过挤压使第一围板以及铲板插入泥土中,然后通过拉紧弹簧的拉力,使铲板一端向上移动,从而将泥土聚拢,防止该装置与地面脱离时,泥土会泄露;
[0016]其二:本技术通过设有吸板,使铲板以及第一围板在插入泥土后,通过吸板将泥土吸附在吸板外壁,且因为吸板底部是弧形,限制了铲板向上移动的距离,防止铲板过于向上移动。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第二视角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第三视角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刨土机构内部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刨土机构内部结构第二视角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操作杆;101、固定盘;102、第一刨土杆;103、底盘;104、第二刨土杆;105、通孔;106、第二套管;107、限位块;108、吸板;109、挡板;110、第二弹簧杆;111、第二围板;112、踏板;113、握把;2、刨土机构;201、拉紧弹簧;202、铲板;203、第一套管;204、第一围板;205、第一弹簧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刨土的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28]如图1

图7所示,一种刨土的装置,包括操作杆1,操作杆1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101,固定盘101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刨土杆102,第一刨土杆102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盘103,底盘103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刨土杆104,第二刨土杆104底部呈锥形,固定盘101上设置有通孔105,通孔105上贯穿连接有刨土机构2,本设置中:通过人力握住操作杆1以及握把113,然后通过踩踏踏板112,使踏板112向下移动,踏板112向下移动时带动底盘103移动,通过底盘103向下移动,使第一弹簧杆205挤压第一围板204,使第一围板204以及铲板202挤入泥土中,在第一围板204挤入泥土后,铲板202会因为顶部拉紧弹簧201弹簧的拉力,使铲板202向上移动,防止该装置脱离地面后,泥土会从铲板202中泄露。
[0029]进一步的,刨土机构2包括有拉紧弹簧201以及铲板202,拉紧弹簧201共设有多个,
每个拉紧弹簧201均与固定盘101固定连接,拉紧弹簧201与所述铲板202固定连接,铲板202共设有多个,每个铲板202底部均呈斜坡状,每个铲板202上均活动连接有第一套管203,第一套管203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围板204,第一围板204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杆205,第一弹簧杆205共设有多个,每个第一弹簧杆205顶部均与底盘103固定连接,本设置中:通过底盘103向下移动,使第一弹簧杆205挤压第一围板204,通过挤压使第一围板204以及铲板202插入泥土中,然后通过拉紧弹簧201弹簧的拉力,使铲板202一端向上移动,从而将泥土聚拢,防止该装置与地面脱离时,泥土会泄露。
[0030]进一步的,通孔105上贯穿连接有第二套管106,第二套管106与拉紧弹簧201贯穿连接,第二套管106与铲板202固定连接,第二套管106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7,限位块107直径大于通孔105,本设置中:通过设有第二套管106,防止拉紧弹簧201会受到泥土挤压,而影响拉紧弹簧201拉紧铲板202,且通过设有限位块107,防止铲板202过于向下移动。
[0031]进一步的,底盘103底部固定连接有吸板108,吸板108共设有多个,吸板108呈环形布置在第二刨土杆104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刨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杆(1),所述操作杆(1)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101),所述固定盘(101)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刨土杆(102),所述第一刨土杆(102)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盘(103),所述底盘(103)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刨土杆(104),所述第二刨土杆(104)底部呈锥形,所述固定盘(101)上设置有通孔(105),所述通孔(105)上贯穿连接有刨土机构(2);其中,所述刨土机构(2)包括有拉紧弹簧(201)以及铲板(202),所述拉紧弹簧(201)共设有多个,每个所述拉紧弹簧(201)均与所述固定盘(101)固定连接,所述拉紧弹簧(201)与所述铲板(202)固定连接,所述铲板(202)共设有多个,每个所述铲板(202)底部均呈斜坡状,每个所述铲板(202)上均活动连接有第一套管(203),所述第一套管(203)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围板(204),所述第一围板(204)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杆(205),所述第一弹簧杆(205)共设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弹簧杆(205)顶部均与底盘(103)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刨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05)上贯穿连接有第二套管(106),所述第二套管(106)与所述拉紧弹簧(201)贯穿连接,所述第二套管(106)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斌张军叶康军张璐胡兴波冉朔张森王达李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