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室塔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309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内镜室塔吊。它包括塔吊主体和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镜室塔吊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塔吊,特别是公开一种内镜室塔吊。

技术介绍

[0002]医用塔吊是手术室中用于放置医疗设备的置物设备,常见的医用塔吊包括塔吊主体和置物隔板,所述置物板主要包括2

4块横向隔板组成,以满足医疗设备的放置。为了方便使用,申请号为202022403437.3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重症临床单元组合吊塔,其通过在梁架的一端设置限位板结构,通过滑块、限位板,可使滑块每次都在相同位置停止,减少移动滑块的误差;通过蜗杆与旋转齿盘的配合设置,可以使安装板自动旋转,调节放置板的角度,代替人工进行调节,更方便向放置板上放置或拿取物品;通过在固定杆的内部设置第二螺纹杆结构,在使用装置的时候可以使用第二螺纹杆调节放置板的高度,方便放置不同尺寸的物品。
[0003]由于目前的塔吊主要用于各种手术室,为通用设备,结构较为基础。而在内镜诊疗中,经常需要对患者进行活检和治疗,活检和治疗时需要用到的附件包括一次性使用活检钳,圈套器、注射针、热活检钳、可旋转开闭止血夹、一次性高频切开刀等物品。在常规的塔吊结构和上述公开的技术专利申请的结构中,没有设置放置活检附件的结构,因此,在使用附件时需要多名医护对活检附件进行递送,或者将部分附件放置在置物隔板上,这样不仅会导致原本放在置物隔板上的物品受到影响,由于活
[0004]检用的附件形状大小各异,在放置时容易从隔板上滚落、移动、造成污染等情况,同时,活检钳有2米长,现有的塔吊无法很好的放置和固定活检钳,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非常不方便。r/>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专用于内镜室、方便放置和拿取内镜附件的内镜室塔吊。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镜室塔吊,包括塔吊主体和2

4块置物隔板,所述塔吊主体的前侧设有左右2根垂直的固定导柱,所述固定导柱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安装块固定在所述塔吊主体上,所述固定导柱与所述塔吊主体之间设有滑动间隙;所述置物隔板的后侧固定在所述固定导柱上;1根所述固定导柱的上端设有横向设置的挂钩支架,所述挂钩支架包括连接座、第一横臂和第二横臂,所述连接座固定在所述固定导柱上,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横臂铰接,所述第一横臂与第二横臂铰接,所述第一横臂与第二横臂的底部分别设有若干个挂钩;位于所述固定导柱下端的所述置物隔板的一侧底面设有抽拉环形框。
[0007]所述固定导柱上设有若干个上下排列的第一螺孔;所述置物隔板的后侧固定有固定管套,所述固定管套套接在所述固定导柱上;所述置物隔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固定管套的高度,所述固定管套的上端与所述置物隔板的顶面齐平,所述置物隔板下方的固定管套上
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与第一螺孔之间通过螺栓相连。
[0008]还包括一对上下设置的连接盖板;所述第一横臂的两端、第二横臂的一端分别设有竖向销孔,所述连接座的一侧设有销轴连接耳,所述第一横臂的一端与所述销轴连接耳之间通过第一竖向销轴相连形成铰接;所述第一横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横臂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二竖向销轴、第三竖向销轴铰接相连在所述连接盖板之间。
[0009]所述抽拉环形框包括滑轨和框体,所述框体为矩形框体;所述滑轨包括顶板和位于顶板前后两侧的轨道滑槽,所述顶板的前后两侧分别向下垂直弯折形成侧板,所述轨道滑槽的内侧边缘与所述侧板的下侧边相连,所述顶板的左右宽度小于所述轨道滑槽的左右宽度;所述框体从上向下套在所述顶板的两侧且所述框体的两侧底边位于所述轨道滑槽内,所述框体的顶边低于所述顶板的顶面;所述顶板固定在所述固定导柱下端的所述置物隔板的底面上。
[0010]所述轨道滑槽的一端与所述侧板的一端相齐平。
[0011]所述顶板的左右宽度为8cm~12cm,所述顶板的前后长度为35cm~45cm。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所述固定导柱的上端设置挂钩支架,方便悬挂一次性使用活检钳、圈套器等内镜附件,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横臂铰接,使得挂钩支架能够横向调节角度,所述第一横臂与第二横臂铰接,在实现调节第一横臂与第二横臂调节的同时,可以实现第一横臂与第二横臂之间的折叠,方便收纳;在使用时通过所述抽拉环形框,可以悬挂一次性附件收纳袋,用于放置和收纳活检时需要用到的附件,所述抽拉环形框包括滑轨和框体,简化滑轨的结构,降低制作成本,同时方便安装;所述述置物隔板通过固定管套和螺栓与所述固定导柱相连,使得置物隔板可以上下调节高度,使用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抽拉环形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抽拉环形框的框体拉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技术结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18]其中:1、塔吊主体;2、置物隔板;3、固定导柱;4、安装块;5、第一螺孔;6、固定管套;7、第二螺孔;8、螺栓;9、连接座;10、第一横臂;11、第二横臂;12、挂钩;13、连接盖板;14、竖向销孔;15、销轴连接耳;16、第一竖向销轴;17、第二竖向销轴;18、第三竖向销轴;19、抽拉环形框;20、滑轨;21、框体;22、顶板;23、轨道滑槽;24、侧板;25、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根据图1

5,本技术包括塔吊主体1和2

4块置物隔板2,所述置物隔板2优选3块。所述塔吊主体1的前侧设有左右2根垂直的固定导柱3,所述固定导柱3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安装块4固定在所述塔吊主体1上。所述固定导柱3与所述塔吊主体1之间设有滑动间隙;所述固定导柱3上设有若干个上下排列的第一螺孔5,所述第一螺孔5的数量优选4~8个;所述置物隔板2的后侧固定在所述固定导柱3上;具体的,所述置物隔板2的后侧固定有固定管套6,所述固定管套6套接在所述固定导柱3上;所述置物隔板2的高度小于所述固定
管套6的高度,在实际应用例中,位于所述固定导柱3最下面的固定管套6的高度可以与所述置物隔板2的高度相等。所述固定管套6的上端与所述置物隔板2的顶面齐平,所述置物隔板2下方的固定管套6上设有第二螺孔7,所述第二螺孔7与第一螺孔5之间通过螺栓8相连。拧开所述螺栓8时,所述固定管套6可沿所述固定导柱3上下滑动,从而调节所述置物隔板2的上下位置,调整完成后,通过拧紧所述螺栓8将所述固定管套6固定在所述固定导柱3上,即可固定所述置物隔板2。
[0020]1根所述固定导柱3的上端设有横向设置的挂钩支架,所述挂钩支架包括连接座9、第一横臂10和第二横臂11,所述连接座8固定在所述固定导柱3上,所述连接座8与所述第一横臂10铰接,所述第一横臂10与第二横臂11铰接,所述第一横臂10与第二横臂11的底部分别设有若干个挂钩12,所述挂钩12的总数量优选4~8个。所述第一横臂10和第二横臂11之间设有一对上下设置的连接盖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室塔吊,包括塔吊主体和2

4块置物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吊主体的前侧设有左右2根垂直的固定导柱,所述固定导柱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安装块固定在所述塔吊主体上,所述固定导柱与所述塔吊主体之间设有滑动间隙;所述置物隔板的后侧固定在所述固定导柱上;1根所述固定导柱的上端设有横向设置的挂钩支架,所述挂钩支架包括连接座、第一横臂和第二横臂,所述连接座固定在所述固定导柱上,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横臂铰接,所述第一横臂与第二横臂铰接,所述第一横臂与第二横臂的底部分别设有若干个挂钩;位于所述固定导柱下端的所述置物隔板的一侧底面设有抽拉环形框。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内镜室塔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柱上设有若干个上下排列的第一螺孔;所述置物隔板的后侧固定有固定管套,所述固定管套套接在所述固定导柱上;所述置物隔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固定管套的高度,所述固定管套的上端与所述置物隔板的顶面齐平,所述置物隔板下方的固定管套上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与第一螺孔之间通过螺栓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内镜室塔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燕丽俞来娣唐妍曹瑾朱颖华左婷葛颖华谭玺赵艺轩孙怡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