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称重式油井计量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080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称重式油井计量分离器,具体涉及油井计量分离器领域,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中部一侧连接有进油管,所述罐体的内腔顶部设置有第二分离板和第一分离板,所述罐体的顶部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靠近罐体的一端连接有气体流量计,所述罐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集油箱,所述进油管延伸至罐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打散机构,所述集油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先通过设置的打散机构,使原油通过进油管底部的排液孔,输入罐体的内部时,会通过对螺旋叶片的冲击使螺旋叶片带动第二支撑板转动,从而带动打散杆转动对排出的液体进行打散,从而将浓稠原油中含有的气体进行排出,降低计量误差,提高后期计量的稳定性,提高使用效果。提高使用效果。提高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称重式油井计量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油井计量分离器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称重式油井计量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油井产液量是油井生产过程动态监测的重要参数,需要每天进行一计量录取资料,“量油测气”是采油工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油田在原油产量计算中,主要采用立式油气分离器计量方法,使用的计量装置有两种形式,翻斗式和玻璃管量油,翻斗式为称重式计量,它存在传感器用量多,施工难度大,剩余油误差,原油黏度越高,误差越大,因此出现一种油井计量分离器;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现有的油井计量分离器在使用时,当原油较稠时,原油中含有的气体不易排出,从而导致计量误差较大,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称重式油井计量分离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称重式油井计量分离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中部一侧连接有进油管,所述罐体的内腔顶部设置有第二分离板和第一分离板,所述罐体的顶部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靠近罐体的一端连接有气体流量计,所述罐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集油箱,所述进油管延伸至罐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打散机构;
[0005]所述集油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集油箱和第一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称重器,所述集油箱的底部两侧对称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顶端连接有电磁阀,所述集油箱的内腔中部设置有原油含水率监测传感器,所述集油箱的四周对称设置有多个滚球。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分离板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波浪形,所述第二分离板设置还在第一分离板的顶部,所述第二分离板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倒“V”形,所述进油管延伸至罐体的一端底部设置有排液孔,所述集油箱设置在进油管的底部,所述滚球与罐体的内腔壁体相贴合,所述罐体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与原油含水率监测传感器和称重器、电磁阀电连接,所述集油箱的内腔底部壁体设置为锥形结构,所述集油箱的内腔两侧低于集油箱的内腔底部正中位置,所述罐体的内腔底部设置为斜面,所述罐体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油管。
[0007]优选地,所述打散机构包括进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在进油管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进油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中部插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与罐体的内腔壁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固定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进油管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转动杆靠近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套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进油管的壁体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进油管的一侧四周对称固定连接有打散杆,所述打散杆设置在进油管的四周,所述打散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卡环,所述限位卡环通过卡槽卡接在进油管的外表面。
[0008]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09]1、本技术首先通过设置的打散机构,使原油通过进油管底部的排液孔,输入罐体的内部时,会通过对螺旋叶片的冲击时螺旋叶片带动第二支撑板转动,从而带动打散杆转动对排出的液体进行打散,从而将浓稠原油中含有的气体进行排出,降低计量误差,提高后期计量的稳定性,提高使用效果;
[0010]2、本技术还通过设置的第一分离板和第二分离板可以对气体中含有的原油离子进行分离,并通过第一分离板的引导依次落在集油箱的内部进行收集,并通过称重器进行称重,同时原油含水率监测传感器对原油含水率进行检测,提高使用效果,并通过设置的滚球,可以提高集油箱上下移动的流畅性,提高使用效果;
[0011]综上,通过上述多个作用的相互影响,可以将浓稠原油中含有的气体进行排出,降低计量误差,提高后期计量的稳定性,提高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第二支撑板和限位卡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集油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为:1、罐体;2、进油管;3、第一分离板;4、第二分离板;5、排气管;6、气体流量计;7、集油箱;8、第一支撑板;9、称重器;10、排液管;11、电磁阀;12、原油含水率监测传感器;13、滚球;14、排油管;15、第二支撑板;16、转动杆;17、螺旋叶片;18、转轴;19、固定环;20、固定柱;21、打散杆;22、限位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如附图1

4所示的一种称重式油井计量分离器,包括罐体1,罐体1的中部一侧连接有进油管2,罐体1的内腔顶部设置有第二分离板4和第一分离板3,罐体1的顶部连接有排气管5,排气管5靠近罐体1的一端连接有气体流量计6,罐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集油箱7,进油管2延伸至罐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打散机构;
[0019]集油箱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板8,集油箱7和第一支撑板8之间设置有称重器9,集油箱7的底部两侧对称连接有排液管10,排液管10的顶端连接有电磁阀11,集油箱7的内腔中部设置有原油含水率监测传感器12,集油箱7的四周对称设置有多个滚球13。
[0020]如附图1和4所示,第一分离板3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波浪形,第二分离板4设置还在第一分离板3的顶部,第二分离板4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倒“V”形,进油管2延伸至罐体1的一端底部设置有排液孔,集油箱7设置在进油管2的底部,滚球13与罐体1的内腔壁体相贴合,罐体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与原油含水率监测传感器12和称重器9、电磁阀11电连接,集油箱7的内腔底部壁体设置为锥形结构,集油箱7的内腔两侧低于集油箱7的内腔底部正
中位置,罐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为斜面,罐体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油管14,以便于通过第一分离板3和第二分离板4可以对气体中含有的液体水珠进行过滤排出,并通过排气管5排出气体同时通过气体流量计6对气体进行计量,第一分离板3和第二分离板4滴落的液体依次落在集油箱7的内部,并与通过进油管2输入的液体同时汇聚在集油箱7的内部,并通过称重器9对进入集油箱7内部的液体进行称重计量,并通过原油含水率监测传感器12对液体中含水率进行检测,方便对油、水、气进行计量,提高使用效果并通过设置的滚球13,使集油箱7上下移动时,避免与罐体1的壁体产生摩擦,提高集油箱7上下移动的流畅性,提高使用效果,还通过打开电磁阀11通过排液管10排出,方便对集油箱7中部的原油进行排出,提高使用效果。
[0021]如附图1

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称重式油井计量分离器,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中部一侧连接有进油管(2),所述罐体(1)的内腔顶部设置有第二分离板(4)和第一分离板(3),所述罐体(1)的顶部连接有排气管(5),所述排气管(5)靠近罐体(1)的一端连接有气体流量计(6),所述罐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集油箱(7),所述进油管(2)延伸至罐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打散机构;所述集油箱(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板(8),所述集油箱(7)和第一支撑板(8)之间设置有称重器(9),所述集油箱(7)的底部两侧对称连接有排液管(10),所述排液管(10)的顶端连接有电磁阀(11),所述集油箱(7)的内腔中部设置有原油含水率监测传感器(12),所述集油箱(7)的四周对称设置有多个滚球(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称重式油井计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板(3)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波浪形,所述第二分离板(4)设置还在第一分离板(3)的顶部,所述第二分离板(4)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倒“V”形,所述进油管(2)延伸至罐体(1)的一端底部设置有排液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称重式油井计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箱(7)设置在进油管(2)的底部,所述滚球(13)与罐体(1)的内腔壁体相贴合,所述罐体(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与原油含水率监测传感器(12)和称重器(9)、电磁阀(11)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珩玺席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安兴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