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差小流量换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25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大温差小流量换热机组,属于换热机组技术领域,包括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电控柜、循环泵、温控阀和安装底座,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固定安装在安装底座的顶部,循环泵通过温控阀与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的一端相连通,电控柜、循环泵和温控阀均固定设置在安装底座的顶部,循环泵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温控阀连通,温控阀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的一端相连通,温控阀为电动温控阀,循环泵具体为单级离心泵,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壳体,换热壳体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安装底座的顶部,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还包括旋转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换热前后温差较大,换热效率高,智能化程度高,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温差小流量换热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大温差小流量换热机组,属于换热机组


技术介绍

[0002]换热机组是由换热器、温控阀组、疏水阀组(热媒为蒸汽时)循环泵、电控柜、底座、管路、阀门、仪表等组成,并可加装膨胀罐、水处理设备、水泵变频控制、温控阀、远程通讯控制等,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热交换站。换热机组具有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配置齐全,安装方便、高效节能,在申请号为CN201920289616.3的中国技术专利中提出一种热泵机组及大温差换热机组,使得变工况运行时各级热泵的压缩机组压比和负荷不发生大幅度变化,压缩机组可靠性好;同时能够将低温水在多级热泵冷凝器中梯级升温,高温水以相同的方向在多级热泵蒸发器中梯级降温,热泵机组能够实现大温差、小流量的运行方式,提高了系统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上述对比文件中的换热机组,其内部的换热器仍然采用常规换热器,在进行换热时仍然存在换热液体的两端具有一定温差,换热效果不够充分的问题,有鉴于此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大温差小流量换热机组,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在进行换热时,内部用于换热的旋转换热管为可旋转结构,旋转的设计使得通入换热壳体内的液体能够更加均匀,避免了旋转换热管两端用于换热的液体温差过大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且采用小直径管道,保持较小的流量,同时提高了换热效率,使得换热前后温差较大。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大温差小流量换热机组,包括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电控柜、循环泵、温控阀和安装底座,所述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部,所述循环泵通过所述温控阀与所述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电控柜、所述循环泵和所述温控阀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部,所述循环泵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温控阀连通,所述温控阀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温控阀为电动温控阀,所述循环泵具体为单级离心泵,电控柜、循环泵、温控阀和安装底座均为换热机组基本结构,换热器更换为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而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在进行换热时,内部用于换热的旋转换热管为可旋转结构,旋转的设计使得通入换热壳体内的液体能够更加均匀。
[0005]优选的,为了使得换热壳体能够将需要进行换热处理的液体接入至内部的旋转换热管中,所述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壳体,所述换热壳体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部,所述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还包括旋转接头,所述换热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旋转接头,一侧的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管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为了使得接入需要换热的液体的旋转换热管能够旋转,所述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还包括旋转换热管和方形受力块,所述方形受力块固定套设在所述旋转换热管
上,所述旋转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旋转接头相连接,所述方形受力块位于所述旋转换热管的中心位置处。
[0007]优选的,为了使得四个方向上的段式电动伸缩杆能够控制电磁铁推出,从而将方形受力块内的受力磁片推出,四个电磁铁依次对方形受力块内的受力磁片推动,便可实现旋转换热管的转动,在不影响换热液体持续输出的同时对换热壳体内的液体进行有效充分的搅拌,保证均匀的换热,所述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还包括多段式电动伸缩杆和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固定安装在所述多段式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上,所述方形受力块内设置有受力磁片,所述换热壳体的四个内壁均设置有所述多段式电动伸缩杆和所述电磁铁。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在进行换热时,内部用于换热的旋转换热管为可旋转结构,旋转的设计使得通入换热壳体内的液体能够更加均匀,避免了旋转换热管两端用于换热的液体温差过大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且采用小直径管道,保持较小的流量,同时提高了换热效率,使得换热前后温差较大,换热效率高,智能化程度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右侧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左侧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中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技术中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的侧视图。
[0013]图中:1、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101、换热壳体;102、旋转接头;103、旋转换热管;104、方形受力块;105、多段式电动伸缩杆;106、电磁铁;2、电控柜;3、循环泵;4、温控阀;5、第一连接管;6、第二连接管;7、安装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

4所示,大温差小流量换热机组,包括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1、电控柜2、循环泵3、温控阀4和安装底座7,所述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1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7的顶部,所述循环泵3通过所述温控阀4与所述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1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电控柜2、所述循环泵3和所述温控阀4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7的顶部,所述循环泵3通过第一连接管5与所述温控阀4连通,所述温控阀4通过第二连接管6与所述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1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温控阀4为电动温控阀4,所述循环泵3具体为单级离心泵。
[0016]在本技术中,电控柜2、循环泵3、温控阀4和安装底座7均为换热机组基本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换热器更换为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1,在使用过程中,电控柜2控制各个电器启闭,循环泵3和温控阀4的配合对液体流向进行控制,同时换热液体通入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1内,在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1内进行换热,而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1在进行换热时,内部用于换热的旋转换热管103为可旋转结构,旋转的设计使得通入换热壳体
101内的液体能够更加均匀,避免了旋转换热管103两端用于换热的液体温差过大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且采用小直径管道,保持较小的流量,同时提高了换热效率,使得换热前后温差较大,换热效率高,智能化程度高,实用性强。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1包括换热壳体101,所述换热壳体101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7的顶部,所述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1还包括旋转接头102,所述换热壳体101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旋转接头102,一侧的所述旋转接头102与所述第二连接管6固定连接,换热壳体101能够将需要进行换热处理的液体接入至内部的旋转换热管103中。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1还包括旋转换热管103和方形受力块104,所述方形受力块104固定套设在所述旋转换热管103上,所述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温差小流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1)、电控柜(2)、循环泵(3)、温控阀(4)和安装底座(7),所述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1)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7)的顶部,所述循环泵(3)通过所述温控阀(4)与所述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1)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电控柜(2)、所述循环泵(3)和所述温控阀(4)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7)的顶部,所述循环泵(3)通过第一连接管(5)与所述温控阀(4)连通,所述温控阀(4)通过第二连接管(6)与所述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1)的一端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温差小流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阀(4)为电动温控阀(4),所述循环泵(3)具体为单级离心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温差小流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1)包括换热壳体(101),所述换热壳体(101)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7)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温差小流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搅拌均热式换热器(1)还包括旋转接头(102),所述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晨邵成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得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