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17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12:3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包括在钢桥面板上从下至上设置的防锈层、环氧树脂层、粘结防滑碎石层、第一沥青层、防水层、第二沥青层、磨耗层。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和使用;各层功能明确,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具有优秀的防水、排水、抗滑、降噪、降温等功能;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桥面铺装领域,特别是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实现跨江跨海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加,大跨径公路钢桥的建设迅猛发展,我国钢桥面铺装材料与技术也从直接引进国外成熟铺装结构与工艺的初始阶段过渡到以自主研发为主的创新阶段。
[0003]桥面铺装问题一直困扰着路桥工程界,其中的钢桥面铺装耐久性和功能性问题尤为突出。目前,疲劳开裂和推移脱层是钢桥面铺装的主要破坏形式。钢桥面铺装结构必须具备一定的与钢板的跟随变形性、结构一体性、密水性和抗滑性等,以保证其耐久性和功能性的需求。如何有效的延长桥面铺装使用寿命,提升桥面行车质量是目前桥面铺装领域研究的重点。桥面铺装中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处理好混凝土桥面板或钢桥面板与沥青铺装层的粘结,保证其在受役状态下长期处于良好的粘结状态。桥面铺装粘结层失效、粘结层开裂容易导致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沥青层裂缝的产生,又会导致外界水渗入,加剧粘结层的失效及失效面积的扩大。
[0004]传统的铺装模式下,由于沥青层与钢板(或混凝土板)的模量不同,导致两者之间的随同变形能力较差,尤其是钢桥面,受桥梁结构形式的影响,钢板在荷载及温度作用下变形较大,而沥青层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变形,且钢板面较光滑,铺装层容易发生滑移,从而导致病害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所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以便提供克服所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所述问题的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包括:
[0006]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包括在钢桥面板上从下至上设置的防锈层、环氧树脂层、粘结防滑碎石层、第一沥青层、防水层、第二沥青层、磨耗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防锈层厚度为70~90μm。
[0008]进一步地,所述环氧树脂层的用量为0.5~2.0kg/m2。
[0009]进一步地,所述粘结防滑碎石层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粘结碎石层和防滑碎石层。
[0010]进一步地,所述粘结碎石层的厚度和所述防滑碎石层的厚度均为2

6mm。
[0011]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4

8mm。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沥青层为热沥青层,所述第一沥青层的用量为0.5

2.0kg/m2。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沥青层为沥青结构层,所述第二沥青层的厚度为35

45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磨耗层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排水磨耗层和柔性混凝土磨耗层。
[0015]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磨耗层的厚度和所述柔性混凝土磨耗层的厚度均为10

15mm。
[0016]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0017]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钢板在荷载及温度作用下变形较大,
而沥青层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变形,且钢板面较光滑,铺装层容易发生滑移,从而导致病害的产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的解决方案,具体为:“在钢桥面板上从下至上设置的防锈层、环氧树脂层、粘结防滑碎石层、第一沥青层、防水层、第二沥青层、磨耗层”。通过“在钢桥面板上从下至上设置的防锈层、环氧树脂层、粘结防滑碎石层、第一沥青层、防水层、第二沥青层、磨耗层”解决了“钢板在荷载及温度作用下变形较大,而沥青层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变形,且钢板面较光滑,铺装层容易发生滑移,从而导致病害的产生”达到了“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和使用;各层功能明确,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具有优秀的防水、排水、抗滑、降噪、降温等功能;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1、防锈层;2、环氧树脂层;3、粘结防滑碎石层;4、第一沥青层;5、防水层;6、第二沥青层;7、磨耗层;8、钢桥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申请的所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2]专利技术人通过分析现有技术发现:传统的铺装模式下,由于沥青层与钢板(或混凝土板)的模量不同,导致两者之间的随同变形能力较差,尤其是钢桥面,受桥梁结构形式的影响,钢板在荷载及温度作用下变形较大,而沥青层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变形,且钢板面较光滑,铺装层容易发生滑移,从而导致病害的产生。
[0023]参照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包括在钢桥面板8上从下至上设置的防锈层1、环氧树脂层2、粘结防滑碎石层3、第一沥青层4、防水层5、第二沥青层6、磨耗层7。
[0025]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钢板在荷载及温度作用下变形较大,而沥青层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变形,且钢板面较光滑,铺装层容易发生滑移,从而导致病害的产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的解决方案,具体为:“在钢桥面板8上从下至上设置的防锈层1、环氧树脂层2、粘结防滑碎石层3、第一沥青层4、防水层5、第二沥青层6、磨耗层7”。通过“在钢桥面板8上从下至上设置的防锈层1、环氧树脂层2、粘结防滑碎石层3、第一沥青层4、防水层5、第二沥青层6、磨耗层7”解决了“钢板在荷载及温度作用下变形较大,而沥青层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变形,且钢板面较光滑,铺装层容易发生滑移,从而导致病害的产生”达到了“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和使用;各层功能明确,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具有优秀的防水、排水、抗滑、降噪、降温等功能;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26]下面,将对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
[0027]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防锈层1厚度为70~90μm;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防锈层1采用环氧树脂富锌底漆,环氧树脂富锌底漆以中分子环氧树脂、特种树脂、锌粉、助剂和溶剂等组成的漆料为乙组份,另一组份为胺固化剂的双组份自干涂料。
[0028]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环氧树脂层2的用量为0.5~2.0kg/m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防锈层1上撒布0.5~2.0kg/m2的活性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层2对钢结构的粘结力尤为突出,具有对钢结构的粘结力强、变形空间大、强度高、抗剪能力强的优良特点,有效吸收铺装层和桥面板之间的相对位移,起到应力吸收层的作用,从而实现了钢桥面铺装层与桥面钢板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钢桥面板上从下至上设置的防锈层、环氧树脂层、粘结防滑碎石层、第一沥青层、防水层、第二沥青层、磨耗层;其中,所述粘结防滑碎石层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粘结碎石层和防滑碎石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锈层厚度为70~9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层的用量为0.5~2.0kg/m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碎石层的厚度和所述防滑碎石层的厚度均为2

6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健范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新粤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