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168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通风结构,包括通风管主体,吸音板固定设置在通风管主体内部,吸音板与通风管主体内壁形成吸音腔,支撑架与吸音板固定连接,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撑架后端,电机输出轴与通风扇固定连接,调节片位于通风管主体前端,调节片与通风管主体转动连接,调节片一端与连杆一端固定连接,调节片与连接杆数量均为七组,沿通风管主体前端的竖直方向均匀分布,多接杆与七组连杆另一端铰接,电动推杆固定设置在通风管主体顶部,电动推杆输出轴与中间位置连杆一端铰接,通风管主体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组滑槽,防护网滑动设置在前端滑槽内,过滤板滑动设置在后端滑槽内,可对通风管内部各零部件进行保护,保证设备的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通风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通风设备
,具体为一种高层建筑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口的增多以及居住地的迁移,用于建筑住房土地资源稀缺,建筑越来越高,高层建筑固然解决了住房紧缺的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高层建筑的通风性受房型、相邻幢的间距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导致自然通风困难,建筑通过有组织的室内及室外风环境的流动,能够极大改善办公或者居住环境,因此高层建筑通常需要利用通风装置进行通风。
[0003]在公开号为CN21192453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节能通风结构,应用在建筑通风系统领域,其包括通风管道,通风管道内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固设有若干第一扇叶,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端部通过连接件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一端伸出通风管道主体且伸出一端的周向侧壁上固设有若干第二扇叶,通风管道的管口处固定连接有风速仪。本技术具有当建筑外风速较小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第一扇叶做回转运动,从而产生风压,将外界空气吸入通风管道,建筑外风速较大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通过第二扇叶带动驱动轴,从而带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转动,使第一扇叶做回转运动,进而在无电的情况下对建筑进行通风,节约了电能的效果。
[0004]该装置设置有通风管道,述通风管道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固设有若干第一扇叶,驱动轴一端伸出通风管道主体且伸出一端的周向侧壁上固设有若干第二扇叶,在进行通风作业时,第一扇叶以及第二扇叶均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外界物品容易通过管口进入通风管,对扇叶造成损坏,当外界风力充足时,使用推动气缸推进电机轴与第二套筒连接,此时第二套筒处于转动状态,电机轴端部与第二套筒连接时会产生摩擦,两者接触面易损坏。
[0005]基于上述问题,亟需一种安全性高的通风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通风作业时设备有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特提供一种高层建筑通风结构。
[0007]为此,本实验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通风结构,包括通风管主体、吸音板、通风机构以及防护机构,吸音板固定设置在通风管主体内部,吸音板上均匀设有若干圆形通孔,吸音板与通风管主体内壁形成吸音腔,所述通风机构包括支撑架、电机以及通风扇,支撑架位于通风管主体内部,支撑架与吸音板固定连接,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撑架后端,电机输出轴与通风扇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调节片、连杆、多接杆、电动推杆、防护网以及过滤板,调节片位于通风管主体前端,调节片与通风管主体转动连接,调节片一端与连杆一端固定连接,调节片与连接杆数量均为七组,沿通风管主体前端的竖直方向均匀分布,多接杆与七组连
杆另一端铰接,电动推杆固定设置在通风管主体顶部,电动推杆输出轴与中间位置连杆一端铰接,通风管主体前后两端沿竖直方向分别设有一组滑槽,防护网滑动设置在前端滑槽内,过滤板滑动设置在后端滑槽内,通风扇位于两组滑槽之间。
[0009]本技术的原理:
[0010]1、在进行通风作业时,支撑架位于通风管主体内部,支撑架与吸音板固定连接,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架后端,便于安装拆卸以及后期维护,电机输出轴与通风扇固定连接,工作人员启动电机,电机带动通风扇转动将外部气流输送至通风管道内,吸音板固定设置在通风管主体内部,吸音板上均匀设有若干圆形通孔,吸音板与通风管主体内壁形成吸音腔,通风管内部各侧面的气流通过圆形通孔进入吸音腔,降低通风管内的气流噪音。
[0011]2、当需要进行管口封闭以及开启作业时,调节片位于通风管主体前端,调节片与通风管主体转动连接,调节片一端与连杆一端固定连接,调节片与连接杆数量均为七组,沿通风管主体前端的竖直方向均匀分布,多接杆与七组连杆另一端铰接,电动推杆固定设置在通风管主体顶部,电动推杆输出轴与中间位置连杆一端铰接,工作人员启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输出轴伸出带动最中部连杆转动,中部连杆通过多接杆同步带动其余连杆进行转动,进而调整调节片在通风管主体中的转动角度,当所有调节片都转动至竖直状态时即可封闭通风管,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建筑需要调整通风管的开启数量,同时起到保护通风扇的作用,当通风管主体前后两端沿竖直方向分别设有一组滑槽,通风扇位于两组滑槽之间,防护网滑动设置在前端滑槽内,避免外部物品进入通风管损坏叶片,过滤板滑动设置在后端滑槽内,将气流中的灰尘吸附,避免灰尘进入建筑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以及防护网的顶端均设有抽拉孔,过滤板以及防护网的顶端均位于通风管主体外部,便于工作人员对过滤板以及防护网的安装以及拆卸,便于清理。
[0013]优选的,所述过滤板内部填充有活性炭,提高对灰尘的吸附性。
[0014]优选的,所述防护网内部为低碳钢丝焊接形成的网状结构,保证防护网的强度同时减小对气流进入通风管的阻碍。
[0015]优选的,所述吸音板表面设有吸音海绵,进一步降低噪音,提高装置的静音性。
[0016]优选的,还包括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转盘、底座、推力圆锥滚子轴承、小齿轮以及转向电机,转盘顶面设有进风孔,通风管主体固定设置在转盘顶面,底座上设有阶梯孔以及半沉孔,推力圆锥滚子轴承转动设置在阶梯孔内,转盘与底座转动连接,转盘底部与推力圆锥滚子轴承顶部接触,转盘圆周设有直齿,转向电机与底座固定连接,转向电机输出轴与小齿轮为键连接,小齿轮位于半沉孔内,小齿轮与转盘圆周直齿啮合,当外界自然风丰富时,工作人员启动转向电机,转向电机输出轴带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进而带动转盘转动,推力圆锥滚子轴承位于转盘与底座接触之间,减少转动时的摩擦,保证零部件的平稳运行。
[0017]优选的,所述进风孔上半部分呈矩形,与通风管对齐,保证气流顺利进入进风孔,下半部分呈圆形,保证在各转动角度时气流均流畅能进入建筑内部。
[0018]优选的,所述转向电机高度小于通风管转角处高度,避免通风管转动时与电机发生碰撞。
[0019]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
[0020]本技术一种高层建筑通风结构设置七组调节片,调节片位于通风管主体前端,调节片与通风管主体转动连接,调节片一端与连杆一端固定连接,多接杆与七组连杆另
一端铰接,电动推杆固定设置在通风管主体顶部,电动推杆输出轴与中间位置连杆一端铰接,通过调节片可以对通风管进行封闭以及开启作业,同时设有防护网以及过滤板,保证管道内各零部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示出了本技术通风管主体的半剖图;
[0024]图3示出了本技术转盘处的半剖图;
[0025]图4示出了本技术A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主体(1)、吸音板(7)、通风机构以及防护机构,吸音板(7)固定设置在通风管主体(1)内部,吸音板(7)上均匀设有若干圆形通孔,吸音板(7)与通风管主体(1)内壁形成吸音腔,所述通风机构包括支撑架(8)、电机(9)以及通风扇(10),支撑架(8)位于通风管主体(1)内部,支撑架(8)与吸音板(7)固定连接,电机(9)固定设置在支撑架(8)后端,电机(9)输出轴与通风扇(10)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调节片(2)、连杆(3)、多接杆(4)、电动推杆(5)、防护网(6)以及过滤板(11),调节片(2)位于通风管主体(1)前端,调节片(2)与通风管主体(1)转动连接,调节片(2)一端与连杆(3)一端固定连接,调节片(2)与连接杆数量均为七组,沿通风管主体(1)前端的竖直方向均匀分布,多接杆(4)与七组连杆(3)另一端铰接,电动推杆(5)固定设置在通风管主体(1)顶部,电动推杆(5)输出轴与中间位置连杆(3)一端铰接,通风管主体(1)前后两端沿竖直方向分别设有一组滑槽,防护网(6)滑动设置在前端滑槽内,过滤板(11)滑动设置在后端滑槽内,通风扇(10)位于两组滑槽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11)以及防护网(6)的顶端均设有抽拉孔,过滤板(11)以及防护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圣尧朱艺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迪赛因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