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联合粉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715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泥磨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泥联合粉磨系统。其技术方案包括:所述第二磨盘的底端设有支撑柱,所述第二磨盘的外侧焊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二磨盘通过连接板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内位于连接板的上方焊接有补强支撑板,所述补强支撑板的上方安装有第二推力轴承,所述外壳内通过第二推力轴承转动安装有第一磨盘,所述第一磨盘的内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磨盘的顶端通过下料管连接有下料斗,所述外壳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推力轴承,所述下料斗通过第一推力轴承转动安装在外壳的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在进行磨粉时,通过密封组件的自身重力挤压原料,使原料研磨效果更好,且研磨时的下料效率更高。且研磨时的下料效率更高。且研磨时的下料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联合粉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泥磨粉
,具体涉及一种水泥联合粉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泥粉磨是水泥制造的最后工序,其主要功能在于将水泥熟料(及缓凝剂、性能调节材料等)粉磨至适宜的粒度(以细度、比表面积等表示),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率,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
[0003]现有的水泥粉磨设备,原料下料进入磨粉组件间时仅通过自身的重力作用进行下料,下料速率较慢,且一些还没被完全研磨的原料也会被排出,这种研磨方式研磨出来的水泥粉质量低,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泥联合粉磨系统,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
[0006]一种水泥联合粉磨系统,包括外壳、下料斗、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所述第二磨盘的底端设有支撑柱,所述第二磨盘的外侧焊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二磨盘通过连接板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内位于连接板的上方焊接有补强支撑板,所述补强支撑板的上方安装有第二推力轴承,所述外壳内通过第二推力轴承转动安装有第一磨盘,所述第一磨盘的内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磨盘的顶端通过下料管连接有下料斗,所述外壳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推力轴承,所述下料斗通过第一推力轴承转动安装在外壳的顶端。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吊装根据将外壳内的第一磨盘向上提拉,之后使用者将原料加入下料斗内,通过下料斗的导料槽通入容纳槽内,之后原料通过第二磨导向均匀洒落,之后使用者将吊装的第一磨盘放下,使第一磨盘通过自身的重力对原料进行挤压,增加原料与第一磨盘、第二磨盘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加原料的磨粉效率,之后使用者将下料斗通过齿槽和同步带与外部动力装置传动连接,通过外部动力装置带动第一磨盘转动,进而使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相互配合对原料进行磨粉,且由于原料被第一磨盘压缩,进而使原料收到挤压,达到增加原料的出料效率的效果。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9]进一步,所述下料斗内开设有导料槽,所述导料槽通过下料管与容纳槽连通。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导料槽对原料下料时进行导料。
[0011]进一步,所述容纳槽为拱形,且所述第二磨盘为锥形,所述容纳槽与第二磨盘大小相适配。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增加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之间的原料容纳量。
[0013]进一步,所述补强支撑板和连接板在外壳与第二磨盘之间均匀分布。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补强支撑板和连接板对第一磨盘进行支
撑。
[0015]进一步,所述下料斗上开设有齿槽,所述下料斗通过齿槽和同步带与外部动力装置传动连接。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通过外部动力装置提供磨粉动力。
[0017]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9]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外观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3]1、支撑柱;2、外壳;3、齿槽;4、下料斗;5、第一推力轴承;6、连接板;7、第二推力轴承;8、第一磨盘;9、导料槽;10、下料管;11、容纳槽;12、第二磨盘;13、补强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5]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
[0026]实施例一
[0027]一种水泥联合粉磨系统,包括外壳2、下料斗4、第一磨盘8和第二磨盘12,第二磨盘12的底端设有支撑柱1,第二磨盘12的外侧焊接有连接板6,第二磨盘12通过连接板6连接有外壳2,外壳2内位于连接板6的上方焊接有补强支撑板13,补强支撑板13和连接板6在外壳2与第二磨盘12之间均匀分布。
[0028]补强支撑板13的上方安装有第二推力轴承7,外壳2内通过第二推力轴承7转动安装有第一磨盘8,第一磨盘8的内部开设有容纳槽11,容纳槽11为拱形,且第二磨盘12为锥形,容纳槽11与第二磨盘12大小相适配,使用者通过吊装根据将外壳2内的第一磨盘8向上提拉,之后使用者将原料加入下料斗4内,通过下料斗4的导料槽9通入容纳槽11内,之后原料通过第二磨导向均匀洒落,之后使用者将吊装的第一磨盘8放下,使第一磨盘8通过自身的重力对原料进行挤压,增加原料与第一磨盘8、第二磨盘12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加原料的磨粉效率,之后使用者将下料斗4通过齿槽3和同步带与外部动力装置传动连接,通过外部动力装置带动第一磨盘8转动,进而使第一磨盘8和第二磨盘12相互配合对原料进行磨
粉,且由于原料被第一磨盘8压缩,进而使原料收到挤压,达到增加原料的出料效率的效果,第一磨盘8的顶端通过下料管10连接有下料斗4,下料斗4上开设有齿槽3,下料斗4通过齿槽3和同步带与外部动力装置传动连接,下料斗4内开设有导料槽9,导料槽9通过下料管10与容纳槽11连通,外壳2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推力轴承5,下料斗4通过第一推力轴承5转动安装在外壳2的顶端。
[0029]基于实施例1的一种水泥联合粉磨系统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吊装根据将外壳2内的第一磨盘8向上提拉,之后使用者将原料加入下料斗4内,通过下料斗4的导料槽9通入容纳槽11内,之后原料通过第二磨导向均匀洒落,之后使用者将吊装的第一磨盘8放下,使第一磨盘8通过自身的重力对原料进行挤压,增加原料与第一磨盘8、第二磨盘12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加原料的磨粉效率,之后使用者将下料斗4通过齿槽3和同步带与外部动力装置传动连接,通过外部动力装置带动第一磨盘8转动,进而使第一磨盘8和第二磨盘12相互配合对原料进行磨粉,且由于原料被第一磨盘8压缩,进而使原料收到挤压,达到增加原料的出料效率的效果。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技术;但是,凡熟悉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联合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2)、下料斗(4)、第一磨盘(8)和第二磨盘(12),所述第二磨盘(12)的底端设有支撑柱(1),所述第二磨盘(12)的外侧焊接有连接板(6),所述第二磨盘(12)通过连接板(6)连接有外壳(2),所述外壳(2)内位于连接板(6)的上方焊接有补强支撑板(13),所述补强支撑板(13)的上方安装有第二推力轴承(7),所述外壳(2)内通过第二推力轴承(7)转动安装有第一磨盘(8),所述第一磨盘(8)的内部开设有容纳槽(11),所述第一磨盘(8)的顶端通过下料管(10)连接有下料斗(4),所述外壳(2)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推力轴承(5),所述下料斗(4)通过第一推力轴承(5)转动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齐周远林
申请(专利权)人:邻水红狮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