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培养基用培养皿及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7126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体培养基用培养皿及培养装置,包括长方体培养皿本体;培养皿本体内设有至少两层培养层,每层培养层均设有培养底座、溢流板和溢流孔,每层培养层通过溢流板将培养底座和溢流孔分割成左右分布结构,上层培养层的溢流孔垂直设置于下层培养层的培养底座的上方;溢流板用于限定相应培养底座上的培养基的厚度;培养皿本体的顶侧设有呼吸装置;培养皿本体上设有液体输送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固体培养基用培养皿,在一个培养皿本体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多层培养层,可以同时进行培养,占用面积小,培养数量大,要求的操作人员大大减少。大减少。大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体培养基用培养皿及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固体培养基用培养皿及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培养皿是常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器皿,由圆形或长方形的底和盖组成。培养皿的材质主要为有机塑料和玻璃。其中,玻璃材质的培养皿通常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以及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塑料材质的培养皿多为一次性使用,适合实验室接种、划线、分离细菌的操作,也可以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
[0003]在实验室中,采用培养皿进行细菌、微生物等培养时,通常采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液体培养基培养的方法主要包括液体摇床培养或液体深层发酵培养。但对于有菌毛等细胞壁外特殊结构的细菌,通常采取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以免采用液体摇床培养或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因菌毛连接的不紧密,易过多脱落,进而影响实验。进行固体培养基培养时,先将固体培养基融化后铺满平皿底,再将细菌平放静置培养规定时间。
[0004]现有的培养皿采用固体培养基培养特殊细菌时,因培养皿底面积小,培养的单位细菌数量少。如遇小试、中试时,培养皿打开后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接种或收集工作,则需要大量人员同时操作,同时占用多台洁净操作台,劳动强度大、交叉污染的机会增加。
[0005]因此,研发一种固体培养基用培养皿,可以进行大量接种,且占用面积小,占用操作人员少,对于实验室的细菌培养可以大大节省资源,是非常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体培养基用培养皿及培养装置。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体培养基用培养皿,包括长方体培养皿本体;所述培养皿本体内设有至少两层培养层,每层所述培养层均设有培养底座、溢流板和溢流孔,每层所述培养层通过溢流板将培养底座和溢流孔分割成左右分布结构,上层所述培养层的溢流孔垂直设置于下层所述培养层的培养底座的上方;所述溢流板用于限定相应培养底座上的培养基的厚度;所述培养皿本体的顶侧设有呼吸装置;所述培养皿本体上设有液体输送口,所述液体输送口设于靠近培养皿本体顶部的前、后边楞处,且位于首层培养底座的上方。
[0008]在每层培养层中,培养底座的四周通过培养皿本体的内壁和溢流板围合形成一个四周密封的空间。当输送至上层的培养底座上的培养基漫过溢流板后,从溢流孔处流向下层的培养底座上,依次逐层漫过实现逐层铺平培养基上层。
[0009]本技术的固体培养基用培养皿主要针对实验室小试、中试实验使用。在使用时,先将固体培养基加热搅拌成为液态,然后将灭菌后的液态培养基从液体输送口输送至培养皿内,随着输送量的增加培养基漫过第一层培养底座后溢流至第二层,然后依次逐层漫过,每层培养底座上都形成固定厚度的培养基。待培养底座上的培养基固化后,再将菌液通过液体输送口输送至培养皿内,同理依次逐层平铺在固体培养基上,然后将培养皿置于
培养条件下进行规定时间的培养。培养完成后,将培养皿前后轻轻摇晃使细菌脱离培养基,然后将培养皿前侧或者后侧倒地放置,并倾斜培养皿使液体输送口置于或者靠近于最低点,使菌液从液体输送口排出,即完成细菌培养操作。
[0010]在本技术中培养皿中的培养层为2

10层,优选为3

5层,根据需要和便于操作等因素选择。本技术的培养皿的材质为有机塑料和玻璃材质中的任一种。当选择有机塑料时,培养皿可以作为一次性器皿使用,当选择玻璃材质时可以作为重复使用器皿。当选择玻璃材质的培养皿时,在回收时可以先将玻璃培养皿置于加热条件下进行加热,使固体培养基融化后再从液体输送口排出。
[0011]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固体培养基用培养皿,优选地,所述培养皿本体的底部设有刻度,用于测量培养皿本体底部的培养基的厚度。
[0012]培养皿本体的底部作为最后一层培养层,可以铺一定厚度的培养基,刻度用于测量培养皿本体底部的培养基厚度。
[0013]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固体培养基用培养皿,优选地,所述培养皿本体的顶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密封盖,所述呼吸装置设于密封盖上。
[0014]在本技术中,密封盖的设计既可以保障培养时的密封条件,又可以在进行清理等作业时提供操作空间。
[0015]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固体培养基用培养皿,优选地,每个所述溢流板的顶部均设有档板,所述档板设置为向相应培养底座内部延伸。
[0016]在本技术中,档板的设置可以将固化后的培养基进一步固定在培养底座上,避免在摇晃培养皿时,固体培养基从培养底座上脱落。优选地,档板向培养底座内部延伸的长度为0.3

1cm。
[0017]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固体培养基用培养皿,优选地,所述呼吸装置为膜呼吸阀。
[0018]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培养装置,所述培养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固体培养基用培养皿。
[0019]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培养装置,优选地,所述培养装置还包括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第三储液罐及动力输送装置,所述第一储液罐设有加热搅拌装置;所述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的出口均通过所述动力输送装置与所述培养皿上的液体输送口连接;所述第三储液罐的入口通过动力输送装置与所述液体输送口连接;所述动力输送装置设置为能够分别将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中的物料输送至所述培养皿内,且能够将所述培养皿内的物料输送至所述第三储液罐中。
[0020]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储液罐内还设有灭菌装置。灭菌装置用于对第一储液罐中的固体培养基进行灭菌。
[0021]本技术的培养装置,分别采用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储备培养基和菌液。通过第一储液罐将固体培养基加热融化成液体,再通过动力输送装置将液体培养基输送至培养皿,按照上述方法逐层在培养底座上铺平,待固化后再将第二储液罐中的菌液通过动力输送装置输送至培养皿内逐层铺平,然后置于培养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培养完成后,将培养皿前后轻轻摇晃使细菌脱离培养基,然后将培养皿前侧或者后侧倒地放置,并倾斜培养皿使液体输送口置于或者靠近于最低点,使菌液从液体输送口通过动力输送装置输送至
第三储液罐中,即完成细菌培养操作。在本技术中,动力输送装置可以为多台输送泵,也可以为带有双向输送功能的蠕动泵。
[0022]在本技术中,各储液罐与动力输送装置之间及动力装置与培养皿之间的管路可以采用软管连接,软管之间可以采用带公母口的三通连接。各储液罐的出口处的软管上,及与液体输送口连接的软管上均设有软管夹。上述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操作,适合实验室小试、中试使用。
[0023]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培养装置,优选地,所述培养皿为数个,数个所述培养皿的液体输送口并联与动力输送装置连接。
[0024]本技术,根据需要将数个培养皿并联,可以扩大一次培养的数量,提高工作效率。
[0025]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培养装置,优选地,所述动力输送装置为带有倒流模式的蠕动泵。
[0026]在本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体培养基用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培养皿本体;所述培养皿本体内设有至少两层培养层,每层所述培养层均设有培养底座、溢流板和溢流孔,每层所述培养层通过溢流板将培养底座和溢流孔分割成左右分布结构,上层所述培养层的溢流孔垂直设置于下层所述培养层的培养底座的上方;所述溢流板用于限定相应培养底座上的培养基的厚度;所述培养皿本体的顶侧设有呼吸装置;所述培养皿本体上设有液体输送口,所述液体输送口设于靠近培养皿本体顶部的前、后边楞处,且位于首层培养底座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培养基用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本体的底部设有刻度,用于测量培养皿本体底部的培养基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培养基用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本体的顶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密封盖,所述呼吸装置设于密封盖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培养基用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溢流板的顶部均设有档板,所述档板设置为向相应培养底座内部延伸。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军项凤娟王海霞胡玫王晓亮姜国志刘铁军信云霞李振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万特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